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6-YB-153)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叶靖欧阳葆怡张朝群古妙宁蔡瑞君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肺
  • 3篇单肺通气
  • 3篇双腔支气管
  • 3篇双腔支气管导...
  • 3篇气管
  • 3篇气管导管
  • 3篇肺通气
  • 1篇氧合
  • 1篇氧合作用
  • 1篇顺应性
  • 1篇通气
  • 1篇左下肺
  • 1篇卧位
  • 1篇吸气
  • 1篇吸气峰压
  • 1篇下肺
  • 1篇老年
  • 1篇老年患者
  • 1篇管端
  • 1篇肺内

机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叶靖
  • 2篇欧阳葆怡
  • 1篇蔡开灿
  • 1篇董庆龙
  • 1篇蔡瑞君
  • 1篇古妙宁
  • 1篇张灿洲
  • 1篇张朝群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药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侧卧位时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时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及肺顺应性变化的关系,评估DLT管端位置的量化标准。方法102例用左DLT行胸科麻醉的中青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插入的DLT管端位置正确,平卧位双肺通气15min后(第1阶段),左侧卧位左单侧肺通气15min(第2阶段);然后以FOB观察DLT管端位置,若发现过深移位,FOB直视下调整DLT导管至正确位置后再单侧肺通气15min(第3阶段)。观测过程监测呼吸和循环各项指标。结果左侧卧位后DLT管端过深移位发生率为19.6%。第2阶段管端错位患者的SpO2均值比第1阶段稍低;Ppeak的升幅是管端正位患者的1.6倍;MV、Cdyn、PETCO2和PaO2降幅分别是管端正位患者的2.3倍、1.5倍、3.7倍和1.5倍;用FOB观测DLT管端均已接近左下肺叶支气管开口,插管深度平均增加1.6cm,维持支气管套囊压20cmH2O的注气量比第1阶段减少42.9%。管端错位患者第3阶段的Ppeak升高(47.0%)及MV下降(3.1%)、Cdyn下降(37.2%)、PETCO2下降(2.4%)、PaO2下降(40.4%)均已接近管端正位患者第2阶段的升降幅度。结论吸气峰压和肺顺应性的变化比SpO2更敏感,提示左DLT管端发生移位。左侧卧位单肺通气气道峰压超过平卧位双肺通气时的1.6倍,绝对值超过24cmH2O,肺顺应性减少50%,应高度怀疑左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张灿洲叶靖欧阳葆怡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吸气峰压肺顺应性管端
动态量化通气指标评估老年患者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cmH2O共22例。在TLV15min后(S1),右侧OLV5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15min(S3)。结果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cm。S2OLV后124±39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叶靖欧阳葆怡董庆龙
关键词:老年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后摆放右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2、PO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2~T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2、P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叶靖古妙宁张朝群蔡开灿蔡瑞君
关键词: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肺内分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