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009)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红娟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明末农民起义与梆子戏的传播
- 2011年
- 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伴随战争流动而来的演剧活动,本身也是艺术共同体的大迁徙,一次地方戏曲声腔间的传播、更新与再融合。史料发掘表明,不仅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中存在大量的戏曲演出活动,而且从其间的士兵籍贯构成、演出剧目内容等要素可以推知,明末农民起义部队中演出的正是产生于西北地区的梆子腔。他们的演剧活动,客观上带动了地方戏曲声腔的传播,为清代花部戏曲的繁荣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也给中华戏曲艺术的生态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 刘红娟
- 关键词:梆子戏
- 海陆丰西秦戏田调札记
- 2012年
- 一、源流之谜 海陆丰西秦戏究竟源于何处?至今没有定论。对此,当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西秦戏就是从陕西传过来,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陕西的老二黄,一直关注西秦戏的老专家吕匹老师即持这种观点。海丰县西秦剧团的吕团长也认为,陕西秦腔的剧本很多直接就可以拿来唱西秦;而六十年代到陕西学习秦腔的陈金桃老师,则否定了从陕西传人的说法。曾一起到陕西学习的严木田老师,也对“陕西传人”一说未置可否。当地的另外一位戏曲研究者吴庆宁先生则认为,西秦戏是从云南贵州传过来的。但根据何在,他却没有说明.
- 刘红娟
- 关键词:西秦戏海陆丰札记西秦腔老师老专家
- 论秦腔在广东的本土化
- 2011年
- 明末清初,产生于西北地区的秦腔辗转流传到了南国的粤东海陆丰地区。众所周知,隶属汕尾的海陆丰地区是操闽南语的潮汕亚文化地区,潮汕文化很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对异质文化的强烈排他性。而来自西北的秦腔却能在这个相对封闭和排外的文化圈顽强地存活到现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长期以来,秦腔如何入粤、何时入粤、入粤后的艺术流变如何等等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学术悬案。
- 刘红娟
- 关键词:秦腔本土化潮汕文化明末清初异质文化艺术流变
- 西秦戏与秦腔的亲缘关系考论——以主奏乐器的比较为中心
- 2012年
- 众所周知,自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源流的问题就是西秦戏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此前,一般认为西秦戏源于西北的秦腔。譬如,萧遥天先生在《民间戏剧丛考》一书中提出"西秦戏,本来是秦腔"②的观点,但没有展开具体的论证。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
- 刘红娟
- 关键词:西秦戏秦腔伴奏乐器板胡民间戏剧
- 地域文化与民间生态——论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的活态思维被引量:5
- 2011年
- 当前传统戏剧类的非遗保护应标举活态思维。中国传统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生长机制,同时也面临着受众市场变迁的挑战。传统戏剧在积极应对市场化报偿机制介入的同时,更要明确其在地域文化和民间生态中的生存现实,从而才能在民族文化认同与现代市场消费机制的互动中寻求良性发展,复归活态的非遗保护生态园。
- 刘红娟
- 关键词:地域文化
-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与北戏南传被引量:1
- 2013年
- 长期以来,地方农民起义素来因其反封建体制颇受关注,然而,对其所带动的群体性文化流散则论者寥寥。明清之际,李自成、张献忠等的西北农民武装转战南方,与此相随的西北戏曲作为"军戏"同步播迁。粤东西秦戏与西北秦腔间的关联正出于此。可见,裹挟着大量地域文化元素的战争流徙,不仅是一种文化共同体的流散,更是不同地域的民族戏曲声腔的融合、更新。
- 刘红娟
- 关键词:族群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