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425)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小娜更多>>
相关机构:宿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花鼓
  • 3篇花鼓戏
  • 3篇淮北花鼓戏
  • 2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特色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特点
  • 1篇嬗变
  • 1篇舞蹈
  • 1篇舞蹈艺术
  • 1篇历史嬗变
  • 1篇唱腔

机构

  • 3篇宿州学院

作者

  • 3篇李小娜

传媒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淮北花鼓戏的历史嬗变及其舞蹈艺术特色被引量:2
2012年
起源于淮北地区的淮北花鼓戏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溯源到明朝初期,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嬗变过程发展成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独立的剧种。淮北花鼓戏最具特色和最吸引观众的是淮北花鼓戏的舞蹈特色。探寻了淮北花鼓戏艺术的历史嬗变过程,分析了淮北花鼓戏的舞蹈艺术特色,瞻望了其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李小娜吕金玲
关键词:淮北花鼓戏历史嬗变舞蹈艺术
淮北花鼓戏音乐的艺术风格
2012年
对淮北花鼓戏的唱腔、演唱演奏、伴奏乐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淮北花鼓戏的音乐特征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色彩,其唱腔集咏唱和说唱为一体;锣鼓既为唱腔伴奏又为舞蹈伴奏,鼓点丰富多姿,变化灵活;唱法以大嗓为主,小嗓为辅,大小嗓结合;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主要有花鼓、梆子、钗、锣、铜板等,具有典型的淮北平原辽阔敞亮的地方特色。
李小娜吕金玲
关键词:淮北花鼓戏音乐特点唱腔
论淮北花鼓戏的保护模式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淮北花鼓戏随着时代发展,面临着创新乏力,人才流失等发展困境。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淮北花鼓戏,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推动传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保护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剧团的扶持。
李小娜吕金玲
关键词:淮北花鼓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