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19A63)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冬平江红星张国钢侯韵秋戴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禽流感
  • 4篇流感
  • 3篇水鸟
  • 3篇卫星跟踪
  • 3篇活动区
  • 2篇迁徙
  • 2篇种群
  • 2篇繁殖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性疾病
  • 1篇野生鸟类
  • 1篇疫病
  • 1篇越冬
  • 1篇越冬水鸟
  • 1篇越冬种群
  • 1篇鸟类
  • 1篇栖息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山东黄河三角...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8篇刘冬平
  • 7篇戴铭
  • 7篇侯韵秋
  • 7篇张国钢
  • 7篇江红星
  • 6篇楚国忠
  • 3篇单凯
  • 2篇陆军
  • 2篇肖文发
  • 1篇黎满香
  • 1篇张正旺
  • 1篇黄杰
  • 1篇赵占轻
  • 1篇郭志华
  • 1篇尹可
  • 1篇周继勇
  • 1篇钱法文
  • 1篇郭军庆
  • 1篇郑刚
  • 1篇任利民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被引量:10
2008年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km,最远约1300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100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d。历时32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楚国忠侯韵秋张国钢刘冬平戴铭江红星张德海
关键词:卫星跟踪迁徙孟加拉湾
青海湖野生迁徙水鸟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从青海湖地区野生迁徙水鸟粪便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QH0601,其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88。以RT-PCR扩增该分离株F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QH0601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具有强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112R-R-Q-K-R-F117,其101位和121位的氨基酸残基具有新城疫病毒基因Ⅶ型特征。聚类分析表明,QH0601毒株与我国普遍流行的基因Ⅶ型ND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野生迁徙水鸟与家禽新城疫的发生在流行病学和生态学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黄杰郭军庆尹可黎满香周继勇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斑头雁的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和活动区被引量:13
2010年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和潜在的传播源,在禽流感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斑头雁的越冬种群现状缺乏研究。2009年1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共统计到越冬斑头雁44657只,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地带的林周县、日喀则市、白朗县、拉孜县、江孜县和贡嘎县境内。这一统计数据远高于1990年代的统计数量,由此可将其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值由5.2-6万只修正为至少7万只。越冬斑头雁的平均集群大小为(208±262)只(n=215),主要栖息环境包括冬小麦田、冬歇期农田、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其中在冬歇期农田中统计到的数量占72.1%。2006-2008年,对青海湖繁殖斑头雁的卫星跟踪表明,其越冬地点主要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流域和印度,越冬期为11月至翌年的3月份,在越冬地平均停留(108±30)d,越冬活动区大小为(122.22±124.94)km2(n=3)。受西藏独特的宗教传统和农耕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越冬斑头雁经常与大量家畜和水鸟混杂在农田觅食,在禽流感疫情防控时应引起重视。
刘冬平张国钢钱法文侯韵秋戴铭江红星陆军肖文发
关键词:卫星跟踪越冬种群活动区
禽流感发生后青海湖水鸟的种群现状被引量:15
2008年
于2006年和2007年4-9月,在青海湖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呈季节性变化。春季迁徙期水鸟多样性较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 进入繁殖期以后,各地点的水鸟多样性趋于下降 随着秋季迁徙期的来临,水鸟多样性又再度升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接近或超过春季迁徙期。在春季迁徙期,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泉湾和尕日拉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普通鸬鹚(Phalacro coraxcarbo)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5种水鸟的数量都较多,致使种间相遇几率也较高 进入繁殖期以后,尕日拉的种间相遇率降低,而蛋岛和黑马河的种间相遇率有所增加,其余如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和泉湾仍维持较高的水平 秋季迁徙期5种水鸟大多以集群的方式进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如布哈河口、泉湾和黑马河,因此这三处的种间相遇率随之增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禽流感监测和保护管理建议。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水鸟禽流感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水鸟多样性
青海湖候鸟迁徙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010年
介绍青海湖候鸟迁徙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等,以青海湖重要繁殖水鸟迁徙路线上重要停歇地的禽流感预警与风险评估为例介绍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并以代码展示了该功能的具体实现思路。
任利民郭志华赵占轻郑刚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候鸟迁徙禽流感风险评估
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马河口、铁卜加河口等地觅食。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区为(309.63±172.72)km2,活动核心区大小为(49.30±19.61)km2。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区大小无显著差异。不同繁殖阶段间活动区较稳定,平均有超过一半(56.6%±24.9%)的活动点落入上一阶段的活动区中。由于成鸟在繁殖后期带领幼鸟离开繁殖场所,因而繁殖中、后期的活动区稳定性相对较差。斑头雁对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利用率依次减少。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斑头雁对河口的利用率逐渐减小,对沼泽的利用率则逐渐增加。对斑头雁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地点方面,斑头雁在蛋岛、黑马河口和泉湾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时间方面,5月份斑头雁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加强旅游管理和对牧民的宣传对禽流感防控非常必要。
刘冬平张国钢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星智
关键词:禽流感活动区栖息地利用
青海湖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夏秋季活动区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2006年4-9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青海湖重要繁殖水鸟棕头鸥(Larus runnicephalus)在不同繁殖阶段的活动性,以及与人和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6只棕头鸥个体的遥测结果表明,繁殖初期棕头鸥的活动区较大,进入繁殖中期,活动区明显变小;随后繁殖后期的活动区面积有所增加,到了迁徙前期,活动区面积已接近繁殖初期。不同阶段活动区核心面积(50% Fixed Kernel)与活动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繁殖初期、中期、后期和迁徙前期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5.48km^2±4.54km^2)、(1.61km^2±0.41k^m2)、(3.53km^2±2.63km^2)和(11.61km^2±9.36km^2)。棕头鸥在不同繁殖阶段的日活动区大小有显著差异。繁殖初期,棕头鸥经常活动于鸬鹚岛、蛋岛和布哈河口,它们都是棕头鸥较好的取食地,鸬鹚岛和蛋岛由于有许多游客投喂食物;在繁殖中期,棕头鸥进入孵化阶段,活动区较繁殖前期明显缩小。由于湟鱼返回布哈河口一带产卵繁殖,棕头鸥经常聚集在此地取食;在繁殖后期,棕头鸥需要寻找大量的食物进行育雏,因此活动范围再度扩大;进入迁徙前期,幼鸟已经长大并学会飞翔,其活动区进一步扩大,与繁殖初期较为接近。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单凯侯韵秋戴铭楚国忠
关键词:活动区KERNEL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生态学特征、疾病对鸟类与人类社会的影响、鸟类对疾病的传播、鸟类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对野生鸟类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疾病导致的鸟类死亡量、易感物种数量、暴发频率和地理扩散等特征差异显著。20世纪以来,疾病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七大威胁因子之一。疾病可能造成鸟类大量死亡,从而对鸟类种群,特别是濒危鸟类种群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人畜共患病还会导致家禽家畜甚至人类的死亡,从而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野生鸟类作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其移动和迁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开展全面的监测活动和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刘冬平肖文发陆军张正旺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野生鸟类禽流感西尼罗河热
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活动区域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4-9月,采用彩色标记、无线电遥测和卫星跟踪等方法,对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和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的活动区域进行了研究。采用"绳套法"捕捉了45只斑头雁,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6只于7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采用"拉网法"捕捉了104只棕头鸥,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绳套法"捕捉了51只渔鸥,其中2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扣网法"捕捉了75只鸬鹚,其中6只于5月和6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4只于8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通过研究,获得了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在青海湖的活动区域,即:斑头雁有3个主要的活动区域,棕头鸥有1个,渔鸥有4个,鸬鹚有2个。其中从鸬鹚岛、蛋岛、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至泉湾区域是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共有的活动区域,该区域也是春秋迁徙季节众多水鸟的重要取食地和停歇地。
张国钢刘冬平江红星侯韵秋戴铭楚国忠星智
关键词:水鸟无线电遥测卫星跟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