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6A04)

作品数:8 被引量:256H指数:8
相关作者:张林魏国齐杨威金惠沈珏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飞仙关组
  • 5篇储层
  • 3篇发育
  • 3篇储层发育
  • 3篇川东
  • 3篇川东北
  • 2篇须家河组
  • 2篇须家河组二段
  • 2篇主控因素
  • 2篇鲕滩储层
  • 2篇成岩作用
  • 2篇川东北飞仙关...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分析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三叠系
  • 1篇生物礁
  • 1篇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勘探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魏国齐
  • 7篇张林
  • 6篇沈珏红
  • 6篇金惠
  • 6篇杨威
  • 4篇吴世祥
  • 2篇李跃纲
  • 2篇段勇
  • 2篇施振生
  • 1篇毕建霞
  • 1篇郑聪斌
  • 1篇曾正清
  • 1篇夏明军
  • 1篇杨雨
  • 1篇肖安成
  • 1篇陈汉林
  • 1篇苗兵
  • 1篇贾东
  • 1篇郭海霞
  • 1篇滕英翠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被引量:39
2007年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其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者,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杨威魏国齐金惠张林沈珏红吴世祥
关键词: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川东北
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边界及特征初探被引量:68
2006年
开江-梁平海槽控制着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鲕滩的分布。在地震剖面上,东侧边界为断点、西侧为上超点;在沉积岩石学方面,发育代表盆地相的薄层泥灰岩和代表斜坡相的碎屑流沉积;最早沉积的台缘鲕滩位于江油-梓潼-南充- 邻水-垫江一线;飞仙关组在海槽西侧沉积厚度大于600 m、东侧大干500 m的区域为盆地相沉积。综合多方面的资料, 基本确定开江-梁平海槽的边界:西侧大致为青林1井-白龙1井-思1井-龙会1井一线;东侧为天东10井-川岳83 井-川涪82井一线。海槽东侧边界由断裂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相对变化较小;海槽西侧边界由斜坡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逐渐变化。预测川北地区台缘鲕滩发育面积可达3×104km2。在海槽西侧,台缘鲕滩主要分布于江油、广元、梁平和邻水围成的区域内;在海槽东侧,台缘鲕滩主要发育于云阳、万县和通江两河口一带。
魏国齐陈更生杨威杨雨贾东张林肖安成陈汉林吴世祥金惠沈珏红
关键词:海槽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周琦卓胜广魏国齐张林
关键词:储集层层序地层飞仙关组三叠系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致密化时间探讨被引量:23
2008年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该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层,其主要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和裂缝,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仅为4%。通过大量薄片观察和统计分析,认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主要通过粒度、石英矿物含量等体现;对储层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通过显微镜下储层成岩作用特征观察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微成分资料分析,确定出了成岩矿物形成顺序并统计出了各类胶结物、充填矿物的相对含量,定量研究了不同时期储层的剩余孔隙度,指出储层致密化时期在燕山运动早—中期(J2x—J3sn末)。
杨威魏国齐李跃纲段勇金惠沈珏红施振生张林
关键词:须家河组储层主控因素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被引量:68
2005年
残余鲕粒白云岩是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最有利的储层。白云石化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白云岩进行岩石学特征分析、地化特征分析及成岩温度和深度的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混合水成岩环境,由混合水白云石化机理产生。海平面频繁的变化是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的主要动力。
魏国齐杨威张林金惠吴世祥沈珏红
关键词:白云石化气藏储层飞仙关组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1
2008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的早奥陶世生物礁以层状藻礁为主,发育于吕梁隆起西侧和伊盟隆起南坡以及中央古隆起北端,表现为2种生态特征,一种为藻类垂直生长形成藻叠层石礁,另一种为藻类粘结灰泥形成球壳状藻灰泥球。生物礁的原生生物孔隙和粒间孔隙受成岩作用影响,已基本消失殆尽,但成礁岩石白云岩化比较普遍,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发育,储集物性较好,已钻井产能较高,属于优质储层,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夏明军郑聪斌毕建霞曾正清郭海霞魏立新孙利苗菁滕英翠苗兵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天然气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原生孔隙几乎全部被成岩作用所破坏,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和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和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原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胶结作用以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为主,不同成岩阶段胶结物类型不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溶蚀孔,以长石颗粒被溶为主;破裂作用产生的裂缝能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
杨威魏国齐李跃纲段勇金惠沈珏红施振生张林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须家河组二段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被引量:19
2007年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杨威魏国齐金惠张林沈珏红吴世祥
关键词:储层特征川东北飞仙关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