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11100110100)

作品数:22 被引量:141H指数:6
相关作者:茹振钢冯素伟姜小苓李小军胡铁柱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中粮(新乡)小麦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小麦
  • 5篇小麦品种
  • 4篇杂交
  • 4篇偃麦草
  • 3篇性状
  • 3篇雄性不育
  • 3篇杂交小麦
  • 3篇茎秆
  • 3篇核不育
  • 3篇核不育小麦
  • 3篇不育
  • 3篇不育小麦
  • 2篇代换系
  • 2篇倒伏
  • 2篇倒伏指数
  • 2篇中间偃麦草
  • 2篇特性分析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普通小麦

机构

  • 21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新乡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粮(新乡)...

作者

  • 19篇茹振钢
  • 13篇冯素伟
  • 10篇姜小苓
  • 9篇李小军
  • 8篇胡铁柱
  • 7篇李淦
  • 6篇董娜
  • 4篇宋杰
  • 3篇陈向东
  • 3篇张清山
  • 3篇李东霄
  • 3篇丁位华
  • 3篇杨永乾
  • 3篇张自阳
  • 3篇陆博
  • 2篇邓小莉
  • 2篇徐龙龙
  • 2篇张万琴
  • 1篇杨小刚
  • 1篇陈玉花

传媒

  • 3篇数学的实践与...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敏核不育小麦可育和败育花粉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温敏核不育小麦可育与不育花粉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可育花粉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形成一些单膜小液泡,导致大液泡体积减小,然后通过增加液泡内含物,使大液泡转变为细胞质基质。伴随着营养细胞大液泡消失,细胞质中开始积累淀粉粒并逐渐增加。不育花粉在小孢子分裂之前发育正常,但在形成的二胞花粉中出现异常,营养细胞中有自体吞嗜泡形成并融入到大液泡中,结果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基质不增加,营养细胞中没有积累淀粉粒,最终花粉败育。该种小麦雄性不育花粉败育时间和败育结构特征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花粉败育机制打下基础。
李东霄邓小莉冯素伟徐龙龙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花粉雄性不育超微结构
马来酰肼对小麦雄性育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普通小麦郑麦-004(Triticum aestivum cv.Zhengmai-00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孕穗—开花期喷施马来酰肼(Maleic hydrazide,MH)的200 mg/L、500 mg/L和1 000 mg/L水溶液对小麦相对雄性不育率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H提高了小麦相对雄性不育率且随处理浓度升高效应增强,其中1 000 mg/L MH处理抽穗期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孕穗-抽穗期POD活性较高,孕穗-开花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力较低,这可能是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原因;开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能与MH对小麦生理特性的抑制有关;CAT活力与相对雄性不育率的变化之间关系不密切。MDA含量低于对照,有助于其保持雌蕊正常的育性。
刘海英文昭普段世齐闫君周永泽刘阳吴冰蕊黄培新樊锦鹏
关键词:小麦雄性育性生理特性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细胞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证明在作物进化和育种过程中,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导致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当前中国小麦育种在不断引进国外资源的同时,着力挖掘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属的重要基因,已成为拓宽中国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
张立琳李小军宋杰杨永乾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长穗偃麦草细胞学基因组原位杂交
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显微结构与抗倒强度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为了研究小麦的抗倒伏性能,探讨茎秆抗倒性的微观结构及生理特性,试验采用田间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小麦品种和有推广前途的杂交小麦为试材,从小麦的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等方面综合分析小麦茎秆的抗倒伏性。结果发现,株高较低、茎秆重心高度下降、基部节间短粗的小麦品种倒伏指数较小,且秆壁较厚,茎秆截面积较大。通过显微观察可知,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茎秆内大维管束数量较多,分别为41.8个/茎和37.7个/茎,而小维管束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2.7个/茎和21.0个/茎。同时发现,茎秆倒伏指数较小的‘百农矮抗58’、‘周麦18’、‘杂麦4号’小麦品种,其灌浆后期茎秆活力较强,特别是矮秆品种‘百农矮抗58’,茎秆活力值达到了49.33mg/(g·h),且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百农矮抗58’‘、杂麦4号’小麦品种抗倒性较强,但茎秆活力与抗倒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牛立元茹振钢李笑慧尹坤
关键词:茎秆强度倒伏指数显微结构
“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综述被引量:3
2012年
2011年第8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是一个农业生产中小麦倒伏问题,在给出3年原始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要求建立小麦发育后期茎秆抗倒性的数学模型,内容包括小麦性状数据处理和弹性力学模型.综述为C题竞赛总结,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答与评阅情况、存在问题及研究建议.
张万琴陆博张清山朱思铭
关键词:小麦弹性杆临界应力
BNS型杂交小麦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小麦低温敏感雄性不育系BNS衍生的两个杂交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中亲优势为负值,其他品质性状均具有正向中亲优势,优势大小顺序为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干面筋含量>白度>硬度>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其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中亲优势最强,分别为48.04%和15.70%;品质性状的超亲优势不明显,但大多数性状存在显著的超标优势;同时,不同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存在一定差异,有的达极显著水平,说明BNS型杂交小麦的品质性状可以通过选配优良父本、配制强优势组合进行改良.研究结果为杂交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以及BNS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姜小苓冯素伟胡铁柱李淦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关键词:品质性状杂种优势
播量与追氮量对BNS型杂交小麦灌浆期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花后13d时,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至花后20d时达最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时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冠层中上部叶面积指数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叶片功能期越长产量越高;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冠层透光率亦有所不同。冠层中上部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在灌浆中期随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而降低,灌浆后期透光率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因素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不同,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较大。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小麦高产的技术保证。
冯素伟丁位华胡铁柱李小军张自阳茹振钢
关键词:播量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冠层结构
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从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中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利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对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33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33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通常配成21个二价体。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中国春基因组DNA为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发现,中233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40条小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可以正常配对。利用D基因组特异探针pAs1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中233缺少了一对小麦的2D染色体。分子标记鉴定进一步表明,中233的1对小麦2D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所代换。说明中233是一个细胞学稳定的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初步推断其可能携带有中间偃麦草的优异基因。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
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小麦品种(系)的遗传重组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小麦品种形成中亲本基因组的遗传重组和遗传保留区段的分布特点,对周麦18和百农AK58及其衍生品系共23个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遗传重组分析表明,单交组合的平均重组数(12.3)低于回交组合(13.9);染色体4A、5A、7A、1B、3B、4B、7B、1D、2D、3D、5D、6D和7D重组发生较多,其余染色体重组相对较少,染色体的中间区段与远端区段重组数相当,分别为6.1和6.0。子代间基因组比较发现,一些染色体区段成为重组的多发区,如5D的gwm358–wmc357、6D的cfd49–barc196、7A的wmc158–barc23和7B的gwm274–gwm146区段,分别有35、19、15和14次重组。分析亲本传递给子代的染色体区段,发现子代继承亲本的遗传区段在14~29个,每个区段涉及2~8个多态性位点,大的遗传区段主要分布于4A、5A、5B、5D和7D染色体。以上基因组区域的关联性状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李小军冯素伟李淦董娜陈向东宋杰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SSR
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的鉴定与分析
2014年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电泳(SDS-PAGE)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中209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中209的42条染色体中含有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是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麦7A染色体上的6个SSR引物Xcfa2028、Xwmc422、Xwmc65、Xbarc127、Xbarc174和Xgwm60在小麦亲本合作2号中均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而在中间偃麦草和中209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明中209可能缺少了小麦7A染色体;小麦第7部分同源群的SSR标记Xwmc488和STS标记Xmag1715分别在中209中扩增出中间偃麦草的特异带,推断其含有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与小麦第7同源群染色体存在部分同源关系;SDSPAGE表明中209含有5+10亚基。
李小军姜小苓董娜李淦冯素伟胡铁柱茹振钢杨永乾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细胞学分子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