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40040)

作品数:31 被引量:484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辉杨亦鸣耿立波杨波顾介鑫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语言文字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语言
  • 7篇语言学
  • 7篇事件相关电位
  • 7篇熟语
  • 7篇相关电位
  • 4篇语义
  • 4篇认知语言学
  • 4篇汉语
  • 4篇成语
  • 4篇词汇
  • 3篇心理空间
  • 3篇神经电
  • 3篇生理学
  • 3篇转喻
  • 3篇ERP
  • 3篇ERP研究
  • 2篇电位研究
  • 2篇动词
  • 2篇心理现实性
  • 2篇隐喻

机构

  • 13篇徐州师范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国际关系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语言科学与神...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4篇张辉
  • 11篇杨亦鸣
  • 5篇耿立波
  • 4篇顾介鑫
  • 4篇杨波
  • 4篇张珊珊
  • 3篇顾绍通
  • 3篇季锋
  • 2篇于亮
  • 2篇刘涛
  • 2篇徐以中
  • 2篇孙和涛
  • 1篇周红英
  • 1篇胡伟
  • 1篇蔡辉
  • 1篇封世文
  • 1篇孙崇飞
  • 1篇梁丹丹
  • 1篇蔡冰
  • 1篇张强

传媒

  • 3篇外语研究
  • 3篇语言科学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外语教学
  • 2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外国语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语言研究
  • 1篇中文信息学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信...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语的神经语言学理论》评介被引量:4
2009年
杨亦鸣耿立波
关键词:语言学理论双语词汇能力语言学研究
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被引量:35
2010年
文章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考察了汉语主语位置的主语关系从句和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过程,发现与英语等印欧系语言不同的是,汉语关系从句表现出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其原因是由于汉语与印欧系语言在关系从句和中心语相对位置上的差异导致的;与一般自定步速阅读实验结果不同的是,本实验研究结果在关系从句的每个位置上和中心语位置都表现出差异,但在主句的动词和宾语位置上均没有差异;我们同时运用实验的结果对当前有关关系从句的优势解释进行了检查,发现基于指称距离的解释和基本语序的解释均能很好地预测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优势,而基于句法语义角色转换的解释未能得到实验的支持。
张强杨亦鸣
关键词:汉语ERP关系从句
语法语境下汉语名动分离的ERP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运用ERP技术,从语法角度,通过词语搭配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名词和动词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合的语法语境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所诱发出ERP差异主要反应在P200、N400和P600三个ERP成分上。在正确的语境中,名词诱发出更大的P200,而动词则诱发出比名词更大的N400和减小的P600;当动名兼类词分别用作名词和动词时,虽然二者的N400没有显著差异,但前者诱发出一个增大的P600。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汉语名词和动词具有不同的神经表征和加工机制,名词和动词的语法功能在汉语名动分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刘涛杨亦鸣张辉张珊珊梁丹丹顾介鑫胡伟
关键词:名词动词ERP语法
“就”与“才”的歧义及相关语音问题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可弥补听感的不足,更可使副词的语音分析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对副词"就"与"才"的歧义及其韵律特征(重读)规律的研究对提高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和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以中杨亦鸣
关键词:语音重读语义指向
再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被引量:21
2015年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认知观,特别强调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这为重视和发挥学习者主体能动性、改善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两大基础承诺、五大理论假设和"社会转向"与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关,形成一个互动、整合的整体系统。本文在详细讨论主体能动性、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及其认知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假设和神经语言学相关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流程,使其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孙崇飞张辉
关键词:主体能动性神经语言学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构式因素在汉语加工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构式语法理论的兴起,构式因素在语言加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些观点与人脑中的语言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换言之这些理论有无人脑的神经生理基础,则是需要神经语言学相关实验来验证的。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构式因素在汉语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年龄在21~24岁的18名以汉语为母语的在校本科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实验。刺激材料包括2种不同类型的汉语正确句和2种对应的错误句,共计176个句子。句子中每个单词呈现时间为300ms,刺激间隔为400ms,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刺激间隔为2000ms。实验采用句子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尽量快和准确地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句子是否正确,并以左右手作出"对"或"错"的按键反应,同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采用Neuro Scan公司64导电极帽10/20系统记录脑电,离线分析处理与汉语句子结构后期整合有关的LPC成分。结果与结论:在句末N400成分上两类结构句子没有差异;而在句末LPC成分上,不同结构句子诱发出不同的LPC,复杂结构句子的平均波幅高于简单结构句子的波幅。提示在汉语加工过程中,构式因素在不同结构句子的后期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句末LPC成分可作为判断构式心理现实性的一个指标。
于亮刘俊飞耿立波封世文杨亦鸣
关键词:汉语句子构式心理现实性事件相关电位LPC
谚语理解和语义在线加工模式及影响其加工的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介绍非字面语言研究领域中关于隐喻性谚语的几种理解和在线加工模式,阐述谚语的熟悉度、具体度和语境对谚语理解和在线加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隐喻性谚语在线加工理论模式和实验的考察和述介,展现大脑对谚语作为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和认知机制,揭示现有的理论模式和假说的不足之处,指出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周红英张辉
关键词:谚语语境熟悉度字面义
成语加工中韵律与句法互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基于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以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技术为实验手段,使用听觉识别理解任务和视觉语义理解正误判断任务的跨通道模式,探讨不同情况下韵律和句法对四字格成语加工过程的影响。本研究结论如下:在成语加工过程中,当按照标准的2+2韵律模式朗读成语时,不论是否符合句法结构,加工都要相对容易。当按照不正确的1+3韵律模式朗读成语时,不论是否符合句法结构,加工难度都会增加。该结果证明了韵律句法学观点,即韵律可以违反句法,使不符合句法结构的朗读方式变得容易接受。
张辉孙和涛顾介鑫
关键词:韵律停顿句法成语事件相关电位
熟悉与不熟悉成语语义启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一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采用语义启动的实验范式考察熟悉成语与不熟悉成语语义加工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成语的熟悉度对成语加工影响很大。熟悉成语引起了较小的N400和较大的P600,说明熟悉成语中熟语的非字面义与启动句的语义存在着较小的期待差异。而在熟悉成语中非字面义所提取出来的心理空间与启动句的心理空间之间又有一个语义整合。对于不熟悉的成语,非字面义比字面义引起较大的N400,但P600却没有差异。这是因为不熟悉成语的非字面义与启动句的语义之间在概念上的距离比字面义更远,因而其语义期待会更小。由于被试不熟悉所呈现的成语,无法从长期记忆中形成心理空间,因此无法与启动句的心理空间进行重新分析或语义整合。本研究说明,与比喻语言相关的加工难度与概念映现和概念整合的复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支持空间构建模式和成语理解的认知语义学阐释。
张瑜孟磊杨波张辉
关键词:熟语成语语义启动事件相关电位心理空间
歇后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解读被引量:7
2012年
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长期以来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对它的兴趣。歇后语的研究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对歇后语的界定、分类和主要特征作了说明,论述了前人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探讨了歇后语理解中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过程,为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四。认为,复杂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策略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作为ERP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张辉江龙
关键词:歇后语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