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0606) 作品数:36 被引量:480 H指数:12 相关作者: 吴益平 唐辉明 郑颖人 唐晓松 李振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用于强度解调型非本征法布里-珀罗腔光纤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卡 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双光路加参考臂的方法设计了运用于强度解调型非本征法布里-珀罗腔光纤传感器的新型光电转换卡,以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光源和光路中其他有源及无源器件的不稳定性对传感器精度和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在26℃28℃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设计的光电转换卡短期不稳定性不大于0.0702%,测量精度好于0.1%。 吕涛 李正佳 夏丹青关键词: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三峡库区巴东组泥灰岩顺层缓倾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巴东组泥灰岩工程性质较差,分布在此地层中的泥灰岩高边坡稳定性引人关注。结合泥灰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建立了巴东组泥灰岩顺层缓倾岩体工程地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岩性组合特征与结构面特征,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或者滑移压致拉裂模式。最后,基于UDEC对巴东白岩沟高边坡进行了变形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白岩沟高边坡变形破坏经过了2阶段:坡脚开挖使切坡产生了蠕变,而降雨使得边坡稳定性态发生突变,发生滑移破坏,这给此类型高边坡的治理一个启示,做好边坡地表防水、地表与地下排水,对边坡十分重要。 欧光照 吴益平 肖威 谭伟梅关键词:三峡库区 UDEC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找水 被引量:19 2018年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找水方法,2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能为解决找水问题提供不同的地球物理依据,可以在找水功能上达到优势互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反演时电阻率参数的设定提供了信息,使反演的结果更加准确;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以识别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低阻异常是否因含水而引起,并能定量地反演出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等信息。同时,高密度电阻率法兼具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功能,其结果可以弥补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横向分辨率上的不足。2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其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时的工作环境限制问题。在湖北安陆某找水工作中,2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这种组合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潘剑伟 占嘉诚 洪涛 王海红 李钦泽 李振宇关键词:地面核磁共振 高密度电阻率法 分辨率 含水量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TiO_2 memristor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xponential model parameters 被引量:1 2015年 The memristor, as the fourth basic circuit element, has drawn worldwide attention since its physical implementation was released by HP Labs in 2008. However, at the nano-scale,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for memristor physical realization. S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a good model will help u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memristor.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switching behavior of a memristor with a Pt/TiO2/Pt structure, and explain the changes of electronic barrier at the interface of Pt/TiO2. The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bout each parameter in the exponential model of memristor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The efforts made in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choosing appropriate values for(α, β, χ, γ) in this exponential model. 王小平 陈敏 沈轶关键词:MEMRISTOR SNMR联合SP用于滑动带水体赋存状态的探测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运移规律是建立地下水流系统和分析渗流场规律的重要因素。具有直接找水特性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SNMR)可以用于确定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而自然电场法(SP)是一种可以探测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物探方法,这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为地下水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工作模式。本文以滑动带水体探测为例,阐述该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首先,通过SNMR方法得到地下含水量和纵向弛豫时间(T1)的空间分布,并利用我们所总结的半定量公式进一步计算得到地下空间滑动面存在的概率。然后,采用SP方法的环型观测方式,对滑带内地下水的流向进行测量。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探测结果为滑坡地下水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加全面的水文地质信息,证明这两种方法综合应用的有效性。 潘剑伟 张成丽 鲁恺 洪涛 唐辉明 张兵 李振宇关键词:地面核磁共振 自然电场法 地下水 滑坡 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干湿循环崩解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2017年 红层泥岩受水的影响易诱发多种工程地质灾害,开展红层泥岩干湿循环崩解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叠系巴东组(T2b4)紫红色泥岩开展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每次干湿循环后筛分试样,通过称量获得各组分质量,并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每次筛分后岩石块体的形态特征参数。以此为基础用分形几何、灰色关联理论研究红层泥岩崩解过程中颗粒的分形与形态特征,从而建立评价红层泥岩稳定程度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中,粒径大于10 mm的块体崩解剧烈,且崩解过程主要集中在前8次循环,经历12次循环后停止;崩解过程中红层泥岩的分布分形维数在前8次循环中增加迅速,与红层泥岩崩解程度的变化规律相对应,随红层泥岩停止崩解而稳定在2.20;各粒组颗粒圆形度与覆盖盒维数的变化特征与红层泥岩崩解程度的变化规律也具有对应关系,随其崩解的停止而逐渐趋于稳定;灰色关联结果表明:崩解过程中红层泥岩圆形度的变化特征能更好地反映其崩解的状态,对工程建设中红层泥岩稳定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申培武 唐辉明 汪丁建 何成 张雅慧关键词:红层泥岩 干湿循环 崩解 分形 圆形度 隧道抗震减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综合大量关于隧道抗震、减震,隧道动力分析以及隧道稳定性分析的文献资料,对隧道抗震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肖强 陈小良 辛建平 刘定文关键词:隧道工程 抗震 减震 考虑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 被引量:14 2019年 针对现有损伤模型的不足,提出同时反映岩石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方法.将岩石材料分为未损伤部分、损伤部分和微缺陷,未损伤部分和损伤部分共同承担岩石所受的应力.通过岩石材料几何条件及微观受力分析建立未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再考虑岩石的形变比能只与损伤部分材料相关,从而建立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然后探讨岩石损伤和耗散能的关系,提出了可以反映岩石初始损伤的损伤演化方程,基于各部分应变分析建立模拟岩石变形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同时给出模型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损伤演化方程不仅表现了岩石的初始损伤特征,也可以完整地体现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5个阶段;与前人模型相比,提出的岩石变形模拟方法与试验曲线更加吻合,体现了岩石的变形全过程,特别是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岩石的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特征.综合体现了本文模型在模拟岩石变形全过程时的优势. 温韬 唐辉明 马俊伟 张俊荣 范志强关键词:岩石 本构模型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白水河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滑坡位移受众多因素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滑坡诱发机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白水河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2009—2011年位移监测资料,选取当月降雨量、前两月降雨量、当月库水位最高值、当月库水位平均值等4个影响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反映白水河滑坡位移与外界诱因的两个主要因子和因子载荷矩阵,进而按年度分析了影响白水河滑坡位移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4个影响因素在因子Ⅰ上的载荷量,得出各因素对白水河滑坡位移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前两月降雨量>当月降雨量>月库水位最高值>月库水位平均值。 欧光照 吴益平 张秋霞关键词:降雨量 库水位 影响因素 利用纳米门电极增强拉曼散射 2011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机制,并进一步提高增强因子,研制了具有高稳定性的纳米劈裂装置及芯片。结合纳米劈裂技术及SERS技术,在拉曼光谱测量的同时能非常精确地操纵两纳米电极间的距离以观察相应拉曼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拉曼光谱强度依赖于纳米电极的间距以及激光的偏振化方向。在利用两纳米电极作为增强体的基础上引入了纳米门电极,并观察偏置电压下的门电极对拉曼光谱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信号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纳米门电极上所施加的偏置电压。实验为增强拉曼信号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为拉曼光谱增强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向东 王青玲 王希成 李铁平 魏有峰 罗中杰关键词:光谱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