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8036)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裴军令孙知明潘家伟李海兵司家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盆地
  • 2篇早更新世
  • 2篇隆升
  • 2篇更新世
  • 2篇古董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特征
  • 1篇地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沉积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磁学
  • 1篇玉树地震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河北水利电力...

作者

  • 5篇李海兵
  • 5篇潘家伟
  • 5篇孙知明
  • 5篇裴军令
  • 4篇司家亮
  • 3篇赵越
  • 2篇任晓娟
  • 2篇邱祝礼
  • 1篇郭瑞强
  • 1篇张丽军
  • 1篇许伟
  • 1篇吴富峣
  • 1篇李宁
  • 1篇张伟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学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最近发现了完好出露的新生代连续沉积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细粒湖相沉积,从而提供了最新的来自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载体。在详细野外考察基础上,沿厚约140m的剖面采集两百多块样品,本文报道了野外考察结果和样品碳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以期初步探讨盆地新生代晚期环境变化及相应的构造意义。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在玛扎塔格地区有清楚显示,主要表现为沉积组合的显著不同,湖相沉积物氧碳同位素数据(δ18O和δ13C)则呈现周期性波动震荡特征,并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关特征,尤其剖面最上部出现显著的δ18O负偏和δ13C正偏,可能暗示了一次较为极端的气候异常事件,或说明冰雪融水的影响逐步加深,说明积雪源区向沉积区的扩展。玛扎塔格地区广泛发育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和山前地带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说明了区域构造运动的显著不均一性,作为西昆仑北缘冲断带的前锋部位,玛扎塔格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且目前可能仍在持续进行。
司家亮李海兵裴军令孙知明潘家伟邱祝礼
关键词:环境演变第四纪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山隆升时限探讨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N38°40.911',E80°18.484')的玛扎塔格褶断带东西向延伸约300km,南缘发育出露连续、完全的早更新世地层,岩性主要以灰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本文以其中出露完全的一段河湖相泥岩、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古地磁样品130块16个采点。通过岩石磁学研究,说明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107块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地层校正后其最小轴近直立,并且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具有沉积组构特征。地层校正后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的方向指示了早更新世时研究区域NWW-SEE的古流向。系统热退磁结果揭示出了正反极性,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限定研究剖面时代约为1.3~0.9Ma。从而推测玛扎塔格剖面中第四纪地层记录的最近一次构造活动时间约为0.8Ma,即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河湖相泥岩、粉砂质泥岩的岩性特征代表了当时温湿的气候。研究区近东西向的古流向与玛扎塔格山脊近于平行,附合快速隆升构造地貌特征,暗示该套地层沉积时代(1.3~0.9Ma)对应了玛扎塔格山的快速隆升过程。
裴军令李海兵孙知明司家亮邱祝礼潘家伟赵越任晓娟
关键词:岩石磁学古流向早更新世隆升塔里木盆地
2010年玉树地震(Ms7.1)地表破裂特征、破裂机制与破裂过程被引量:9
2011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对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同震位移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量的结果,对玉树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同震位移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震的破裂机制和破裂过程进行了探讨,取得如下认识:(1)玉树地震形成了沿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段(甘孜-玉树断裂)分布的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西段破裂带分布在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拉分盆地中,长约19km;东段破裂带沿扎曲河南岸及巴塘河西岸山坡展布,长度约31km;上述两条破裂带之间存在约15km的地表破裂空区;(2)野外测量获得玉树地震的最大同震位移量为2.3m,位于东段地表破裂带中部郭央烟宋多附近;(3)地表破裂和野外构造地貌特征均反映了发震断层处于走滑伸展环境,断层左旋走滑过程中伴随正断作用;(4)地震波反演结果和地表破裂分布特征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包括两次子事件,分别在地表形成了隆宝湖破裂带和扎曲河、巴塘河破裂带,隆宝湖及玉树县城西侧的山间谷地是在甘孜-玉树断裂长期活动的破裂带阶区转换拉张过程中形成的两个拉分盆地。
潘家伟李海兵吴富峣李宁郭瑞强张伟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
早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作用在塔里木盆地腹地的响应被引量:19
2011年
自约55Ma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经历持续挤压,发生多次阶段性隆升作用。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升作用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北部强烈的构造变形效应,还引起了大规模的干旱化。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N38°40.911',E80°18.484')的玛扎塔格褶断带东西向延伸约300km,南缘发育出露连续、完全的早更新世地层,岩性主要以灰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含有薄层粗砂岩及砾岩。本文延展了原来研究剖面,共采集古地磁样品90块共9个采点。系统热退磁结果揭示出了正反极性,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及野外磁化率研究确定研究剖面时代约为2.2~0.1Ma,对玛扎塔格整个剖面地层的年龄控制提供了限定。利用MS2磁化率仪对野外剖面现场测量,采集209米695点数据。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比对分析,说明磁化率结果不仅较好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还精确记录了约1.8Ma、1.2Ma、0.9Ma、0.65Ma等多期构造活动,并且直接证明年龄约0.05Ma的地层发生了较强构造变形。青藏高原早更新世以来隆升过程具有脉冲特征,约0.9Ma的强烈隆升使主体达到冰冻圈,起到的屏障效应使塔里木盆地开始较快速干旱化,同时为黄土高原提供了更多风尘物质和增强了对粉尘的搬运能力,导致巨厚的粗粒上砂岩层L9形成。
裴军令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吴富峣孙知明赵越
关键词:磁化率磁性地层早更新世隆升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古董山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可能的时代被引量:3
2011年
前人原将塔里木盆地中部古董山地区划为二叠纪的地层中夹有4层火山岩,但对该处火山岩至今没有详细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笔者经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的实验测试,揭示了古董山火山岩的野外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K-Ar定年及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并对古董山火山岩可能的时代和形成时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古董山地区白垩纪发生过多次岩浆活动事件,锆石SHRIMP U–Pb定年记录的最新岩浆活动是在晚白垩世,而且可能还有更新的岩浆活动,古董山火山岩的时代可能要重新考虑,或许应为白垩纪。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古董山火山岩显著富集TiO2,并且FeO+Fe2O3、P2O5含量较高,Al2O3、MgO、CaO含量较低,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均反映出古董山火山岩为典型的板内玄武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潘家伟李海兵孙知明司家亮裴军令张丽军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年龄
塔里木盆地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3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内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1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213.7°,Ig=26.9°,κg=19.7,N=9,α95=13.7°;Ds=217.7°,Is=-37.5°,κs=15.4,α95=13.6°,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3.2°N、187.5°E,A95=12.3°,古纬度为21.0°N。由于采样剖面所获得的早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全部为反极性特征,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对比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认为研究地区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之间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构造运动。依据塔里木早二叠世古地磁极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一致性,结合二者的古生物资料,提出早二叠世时期塔里木地块可能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地块碰撞相连,至晚二叠世,二者之间的海水完全退出,碰撞造山使得天山雏形基本形成。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地块及周边主要块体早二叠世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
许伟孙知明李海兵裴军令潘家伟司家亮赵越任晓娟
关键词:早二叠世古地磁古地理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