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1816)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振烈曾丽海殷霄赖关朝程浩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中山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毒性
  • 4篇乙烷
  • 4篇氯乙烷
  • 4篇二氯乙烷
  • 4篇1,2-二氯...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物
  • 2篇原药
  • 2篇职业卫生
  • 2篇水肿
  • 2篇碳酸钙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材料
  • 2篇纳米碳酸钙
  • 2篇脑水肿
  • 2篇SD大鼠
  • 2篇虫螨腈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机构

  • 12篇广东省职业病...
  • 7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12篇黄振烈
  • 7篇曾丽海
  • 4篇赖关朝
  • 4篇殷霄
  • 3篇程浩
  • 3篇徐丹丹
  • 3篇范启明
  • 2篇王庆
  • 2篇高洪彬
  • 2篇黄建勋
  • 2篇陈晓燕
  • 2篇胡前胜
  • 2篇陆丰荣
  • 2篇梁丽红
  • 2篇戎伟丰
  • 2篇谢植伟
  • 2篇黄汉林
  • 1篇蔡婷峰
  • 1篇杨爱初
  • 1篇阮小林

传媒

  • 1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两代繁殖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两代繁殖毒性试验获得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亲代生殖与子代早期发育影响的资料,评价虫螨腈原药的繁殖毒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法进行亲代和子一代染毒,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雌性大鼠虫螨腈原药染毒剂量分别为0.00、2.50、9.80和44.10 mg/(kg·d),雄性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0.00、0.55、2.25和9.05 mg/(kg·d),连续给药56 d后,按1∶1比例同笼交配。亲代和子一代雌性大鼠在交配、妊娠和授乳期均连续给药。观察亲代和子代大鼠的毒性表现,对生殖器官进行病理检查,计算繁殖指数和脏器系数。结果亲代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在染毒期间体质量在各时间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高剂量组仔鼠哺乳成活率低于对照组(96.7%vs 100.0%,P<0.05)。子一代大鼠在染毒结束时,雌性和雄性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283.1±25.4)vs(296.7±23.4)g,(569.0±38.4)vs(601.8±43.8)g,P<0.05]。断乳时,子一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9.4±0.8)vs(10.0±0.7)cm,(7.8±0.8)vs(8.0±0.5)cm;雄性:(9.4±1.0)vs(10.1±0.7)cm,(7.7±1.0)vs(8.0±0.5)cm;P<0.05],子二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体质量、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57.0±7.7)vs(60.0±6.5)g,(10.2±0.6)vs(10.7±0.8)cm,(6.5±0.7)vs(6.8±0.7)cm;雄性:(57.9±8.3)vs(62.6±7.6)g,(10.7±0.7)vs(11.0±0.7)cm,(6.5±0.7)vs(6.8±0.8)cm;P<0.05]。亲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脑脏器系数和睾丸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0.398±0.036)%vs(0.379±0.028)%,(0.727±0.065)%vs(0.674±0.058)%,P<0.05,P<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有繁殖毒性;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雌性9.80mg/(kg·d),雄性2.25 mg/(kg·d)。
蔡婷峰陈润涛谢植伟曾丽海高洪彬陈晓燕黄建勋黄振烈
关键词:虫螨腈繁殖试验毒性
MicroRNA检测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MicroRNA( miRNA )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类由约20-24个核苷酸组成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含有miRNA,其参与体内不同的生命过程,从基因转录调节网络、发育、神经突触形成、细胞的分化与死亡、病毒感染乃至肿瘤的转移等[1-2]。神经系统疾病是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等在内的一组多发性、系统性疾病的统称。据统计,全球约10亿人患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其所导致的总经济负担较重[3]。该类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造成其诊断与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学者们对miRNA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在该类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39;s disease,AD)和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5],从而为阐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证据,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miRNA检测方法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曾丽海贾肖辉李道传黄振烈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原位杂交基因表达芯片
纳米碳酸钙对作业人群健康影响初步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接触水平以及纳米碳酸钙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35名接触纳米碳酸钙的工作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某事业单位35名无接触尘毒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对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进行检测,计算累积CTWA。通过健康检查比较2组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与纳米碳酸接触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中位数(M)为15716个/cm3,CTWA的M为2.419 mg/m3,上述2个指标均以包装岗位水平最高。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率高于对照组(57.1%vs 5.7%,P<0.01),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M:13.50 vs 10.70 g/L,P<0.05),补体3水平高于对照组[(1.15±0.15) vs (1.08±0.13) g/L,P<0.05],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1.17±0.18) vs (1.27± 0.13) mmol/L,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M均为0.50‰,2组上述2个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10、剔除标准为0.15的条件下,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后,发现肺通气功能减退的发生和纳米碳酸钙累积CTWA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优势比为2.74,95%可信区间为(0.88~8.56),P=0.08]。结论纳米碳酸钙接触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减退、免疫系统反应和血电解质改变。肺功能检查可作为纳米碳酸钙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项目。
梁丽红黄振烈蒙得志阮小林董明杨展鸿赖关朝黄伟欣杨爱初陈嘉斌黄汉林
关键词:纳米纳米材料纳米碳酸钙肺功能损伤免疫球蛋白尿钙微核
虫螨腈原药致畸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在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经口给药,探讨虫螨腈原药对大鼠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性成熟期未交配的雌、雄性sD大鼠各200只,按1:1比例同笼交配。受孕成功的雌鼠(孕鼠)随机分配到各组。低、中、高3个剂量组孕鼠于妊娠第6~15天经口灌胃给予虫螨腈原药,每天1次,染毒剂量分别为12.2、61.2和306.2mg/kg体质量。阳性对照组采用1.0mg/kg体质量敌枯双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为3%粟米淀粉糊灌胃,灌胃时间和次数同3个剂量组。实验期间观察母体毒性。在妊娠第20天,断头处死孕鼠取胎鼠,观察胚胎毒性和胎鼠骨骼和内脏畸形情况。结果虫螨腈原药在大鼠致畸敏感期经口灌胃染毒后,中、高剂量组孕鼠净增体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3.79(39.81,60.65)vs67.09(47.27,73.92)g,42.34(31.04,53.46)vs67.09(47.27,73.92)g,P〈0.05,P〈0.01]。高剂量组活胎率低于阴性对照组(87.78%vs92.75%,P〈0.05),死胎率高于阴性对照组(4.18%vs1.30%,P〈0.05)。阳性对照组可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胎鼠致畸性。高剂量组观察到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但未观察到对胎鼠的骨骼和内脏致畸性。低剂量组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及胎鼠致畸性。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在306.2mg/kg体质量剂量染毒后可见一定程度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未见胎鼠骨骼和内脏的致畸毒性,其最小致畸量为大于306.2mg/kg;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基本无致畸危害。
殷霄陈晓燕刘莉莉曾丽海谢植伟黄建勋黄振烈
关键词:虫螨腈胚胎毒性致畸毒性母体毒性经口给药
雄性生殖毒性经典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雄性生殖毒性主要表现为内在或外在因素对睾丸和精子的结构损伤和功能影响。随着生殖毒理学和生殖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对雄性生殖毒性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证实,雄性生殖毒性的发生及发展既受经典遗传因素调控,又受环境因素导致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的影响[1-2]。
张雅婷吴洁姣黄曼琪黄振烈
关键词:雄性生殖毒性表观遗传
干细胞治疗在职业病中的应用
2018年
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具有高度增殖、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可作为"药物制剂"植入或输入人体,用以修复受损的组织或器官。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的迅速发展给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广阔的前景,干细胞用于临床试验(https://clinicaltrials.gov)的注册信息达四千六百多条,报告研究成果的占十分之一。
吴洁姣张雅婷黄曼琪江亮黄振烈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职业病职业卫生
脑水肿动物模型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脑水肿是神经科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种病变,也是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和炎症等过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在职业卫生领域,一些化学物质中毒可以导致接触人群脑水肿的发生,如有机溶剂1,2-二氯乙烷、苯的化合物、铅和铊等重金属等,因此建立脑水肿动物模型对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中毒的发病机制和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脑水肿的病因、分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以及脑水肿的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
贾肖辉程浩党卫民殷霄曾丽海赖关朝胡前胜黄振烈
关键词:脑水肿动物模型中毒性脑病血-脑屏障职业卫生
纳米碳酸钙材料健康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大量涌现,人们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亦随之增加。2003年起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1]。纳米材料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毒性损伤。离体实验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损伤包括肺部炎症和肺组织纤维化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损伤等。目前纳米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手段为离体实验,缺乏具体暴露途径,强调急性毒性和死亡率,而长期暴露和易感人群的研究却很少报道[2]。广东省纳米碳酸钙产量约占全国的60%[3],因此,开展纳米碳酸钙对人体健康效应影响的研究,探讨其作用靶器官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应。
梁丽红黄振烈黄汉林
关键词:纳米材料碳酸钙动物实验流行病学毒性机制
1,2-二氯乙烷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对人星形胶质细胞(HAs)的毒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s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1,2-DCE(5.00、10.00、25.00、50.00、100.00mmol/L)、2-氯乙醇(5.00、25.00、50.00、100.00、200.00 mmol/L)、2-氯乙醛(1.00、5.00、10.00、20.00、50.00mmol/L)和氯乙酸(0.01、0.05、0.10、0.50、1.00 mmol/L)对HAs进行染毒,培养24 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As形态,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HAs的存活率和抑制率,估算24 h半抑制浓度(24 h-IC50),采用磷脂结合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染毒24 h后,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使HAs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胞体变小、伪足变尖、胞内颗粒增多,细胞透明度下降,圆形悬浮细胞增多。随着1,2-DCE、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染毒剂量的增加,HAs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细胞抑制率均增加(P<0.01),均呈剂量-效应关系;上述4种受试物对HAs的24 h-IC50分别为56.25、235.00、26.43和1.38 mmol/L。1,2-DCE、2-氯乙醇和氯乙酸均可诱导HAs凋亡,HAs的凋亡率与上述3种受试物的染毒剂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1,2-DCE及其代谢产物2-氯乙醇、2-氯乙醛和氯乙酸均可对HAs造成毒性损伤,并可诱导HAs发生凋亡,以氯乙酸毒性作用最强。
赖关朝罗国忠曾丽海张碧珠李宏玲葛怡琛刘晓勇黄振烈
关键词:1,2-二氯乙烷氯乙酸细胞毒性半抑制浓度
水通道蛋白4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中表达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吸入所致中毒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采用口鼻式动式吸入法染毒,3组大鼠1,2-DCE染毒剂量分别为0、600和1 800 mg/m3,连续7 d,8.0 h/d。染毒结束后,取大脑皮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脑皮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AQP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组织中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大鼠可见大脑皮质血管周围组织疏松,血管组织间隙扩大;高剂量组大鼠可见较明显的大脑皮质或血管周围组织疏松和空泡,程度较低剂量组严重。分别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MMP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1.07±0.41)vs(1.56±0.55),(1.21±0.59)vs(1.56±0.55),P<0.05],AQ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下降[(1.03±0.25)vs(0.81±0.12),(1.00±0.20)vs(0.81±0.12),P<0.05];3组大鼠大脑皮质NKCC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0.31)vs(1.14±0.43)vs(1.36±0.50),P>0.05]。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AQP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80±0.25)vs(1.19±0.42),P<0.05]。结论 1,2-DCE亚急性吸入所致大鼠脑水肿是以血管源性为主的混合型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与AQP4的表达量改变有关。
贾肖辉程浩徐丹丹范启明殷霄戎伟丰郑杰蔚黄曼琪曾丽海陆丰荣李国樑高洪彬王庆胡前胜黄振烈
关键词:1,2-二氯乙烷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源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