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393)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7
相关作者:全大萍廖凯荣曾春蔡道章罗丙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体外
  • 4篇软骨
  • 4篇PLGA
  • 4篇丙交酯
  • 3篇微球
  • 3篇壳聚糖
  • 3篇基质干细胞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干细...
  • 3篇干细胞
  • 2篇多孔支架
  • 2篇同侧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组织工程软骨
  • 2篇细胞
  • 2篇聚丙交酯
  • 2篇聚乳酸
  • 2篇化生
  • 2篇缓释载体
  • 2篇降解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全大萍
  • 10篇廖凯荣
  • 5篇蔡道章
  • 5篇曾春
  • 3篇李晓峰
  • 3篇伍青
  • 3篇卢泽俭
  • 3篇卢华定
  • 3篇罗丙红
  • 3篇史德海
  • 2篇赵洁
  • 2篇陈用烈
  • 2篇布丽斯
  • 1篇高成杰
  • 1篇麦堪成
  • 1篇徐如祥
  • 1篇王昆
  • 1篇姜晓丹
  • 1篇王小莺
  • 1篇官习鹏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聚糖修饰PLGA阳离子型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单乳化-溶剂(O/W)挥发技术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HS)修饰聚乙/丙交酯(PLGA)纳米微球(PLGA/CHS),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可控制在150~200nm内,在pH=4时,纳米微球表面电位最高为55mV.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的浓度,CHS的分子量和浓度以及介质的pH值对微球表面电位也有明显影响.制备粒径较小而表面电位较高的PLGA/CHS纳米微球条件为:ρ(CHS)=3mg/mL,ρ(PLGA)=10mg/mL,Vo/Va=1/4.SEM图像显示经CHS修饰的PLGA的纳米微球形状规整,荧光显微观察和XPS分析结果证实CHS包覆于微球表面.
官习鹏全大萍廖凯荣麦堪成
关键词:壳聚糖
含不同侧氨基密度的PLGA-(ASP-Diol)_x-PLGA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5年
以N-(苄氧羰基)-L-天冬氨酸和亚硫酰氯反应制备了N-苄氧基天冬氨酸酐,将其与不同链长的二醇(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聚乙二醇200和600)缩聚,合成了含端羟基的天冬氨酸-二醇交替预聚物(ASP-Di-ol)x;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摩尔比75∶25)开环共聚,合成系列含侧氨基的天冬氨酸-二醇-聚乙丙交酯[PLGA-(ASP-Diol)x-PLGA]多元三嵌段共聚物.用FTIR,1HNMR,EA,DSC和GP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影响预聚物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不是二醇的分子量,而是其端羟基的活性.随着二醇链段长度增加,多元共聚物中氨基含量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明显下降.通过改变二醇链段的长度(或分子量)可有效地控制PLGA-(ASP-Diol)x-PLGA中侧氨基的密度及分布.
赵洁全大萍廖凯荣伍青
关键词:天冬氨酸聚乳酸聚乙醇酸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鄄茁1(TGF鄄茁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鄄茁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鄄茁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鄄茁1包封效率90.1%)。持续7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鄄茁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鄄茁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鄄茁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曾春蔡道章全大萍布丽斯卢华定李晓峰史德海
关键词:壳聚糖缓释微球体外检测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支架三维立体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诱导其分化成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2/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相分离法制备三维多孔壳聚糖支架,检测支架的孔隙率、孔径。抽取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体外培养扩增。将第3代MSCs复合于支架中培养,应用无血清诱导液诱导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通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及功能的改变。结果:通过相分离法可制备出高孔隙率的三维壳聚糖支架,孔隙率达86.5%,孔隙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平均孔径182μm。诱导分化的MSCs在支架中贴附良好,呈现典型的软骨细胞形态,并有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人MSCs在三维立体培养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曾春蔡道章全大萍布丽斯卢华定李晓峰史德海
关键词:干细胞软骨壳多糖
低热-高压法制备PLGA多孔支架及其体外降解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采用低热-高压法制备了聚(dl-丙交酯/乙交酯)75/25(PLGA75/25)组织工程多孔支架。该方法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支架的孔隙率在90%以上,孔径大小分布均匀。多孔支架经过酒精处理后,支架表面产生许多微小的凹陷;用藻酸钙改性处理后,支架形态保持良好。两种处理都使支架的压缩强度有所增大,亲水性增强。虽然孔隙率高的支架降解速率稍慢,但其体外降解规律基本一致:特性粘数和力学强度衰减快,而质量损失较慢,降解6周后,支架的质量损失仅为3%左右;体外降解3周后,支架的形态保持良好,可望在细胞移植和组织修复的早期发挥支撑作用。
罗丙红全大萍廖凯荣卢泽俭陈用烈高成杰余斌
关键词:PLGA多孔支架体外降解孔隙率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中的酯交换及共聚物结构和性质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通过本体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DL 丙交酯 乙交酯 (DL LA GA)共聚物 (PDL LGA) .1 H和1 3C NMR以及DSC结果表明 ,共聚物中GA结构单元的含量略高于按GA投料比计算的结果 ,聚合过程中存在二级酯交换反应 .当聚合温度为 16 0℃时 , GG 序列的平均长度 (lGG)随GA摩尔投料比增大而增长 ,而 LL 序列的平均长度 (lLL)则相反 .研究发现 ,随着GA摩尔投料比降低 , LL 单元的二级酯交换系数 (TⅡ[GLG])下降 ,至GA摩尔投料比达到为 5 0 %时最小 ,而后却逐渐增大 .L LA与GA在同样的条件下聚合 ,TⅡ[GLG]和lGG 都比DL LA与GA聚合的大 .聚合温度升高 ,TⅡ[GLG]增大 ,意味着二级酯交换反应加剧 ,但DL LA GA摩尔投料比较高 (75 2 5 )的共聚物的lGG 值有所下降 ,lLL值变化不大 ,而DL LA GA摩尔投料比较低 (5 0 5 0 )的共聚物的lGG值则变化不大 ,lLL值有所下降 ,说明聚合反应还受共聚单体的投料比和其它因素影响 .升高聚合温度比在较低温度下延长反应时间更有效改变共聚物的链结构 .在一定温度下聚合 ,共聚产物的Tg 随GA摩尔投料比增大而有规律降低和在氯仿中的溶解性下降 ;而DL LA GA摩尔投料比一定时 ,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Tg 的影响较为复杂 ,这与聚合温度对共聚物的链结构影响较大有关 .
罗丙红廖凯荣全大萍卢泽俭陈用烈
关键词: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共聚物酯交换聚合温度
可注射聚丙交酯多孔微载体制备及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聚丙交酯(PDLLA)多孔微载体。方法通过改变内水相中碳酸氢铵溶液浓度,调节微载体的孔径和孔隙率,并研究了微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其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SEM观察及粒度分析显示:微载体具有表面开孔、内部相互连通的孔结构,粒径在335μm±65μm范围内,内部孔径20μm左右,孔隙率达80%以上。体外细胞培养显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微载体表面及内部能有效黏附并均匀生长。结论相对于实心微球,这种表面和内部具有多孔结构的微载体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并可通过注射方式将细胞运载到组织缺损部位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王暾代广辉全大萍廖凯荣姜晓丹徐如祥
关键词:可注射聚丙交酯多孔微载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细胞培养注射方式
物理老化对聚乳酸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为考察不同链结构的聚乳酸在物理老化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分别在 0℃、2 5℃、37℃对聚 (D ,L 乳酸 ) (PDLLA)、非晶态的低左旋度聚 (L 丙交酯 ) (l PLLA)和左旋聚 (L 丙交酯 ) (PLLA)进行长达 6个月的物理老化 ,用温度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 (MDSC)研究了它们在物理老化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变化 .结果表明 ,PDLLA和l PLLA对物理老化十分敏感 ,在一定老化温度下 ,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随老化时间延长向高温移动 ,老化过程中产生的非可逆热焓 (ΔHnon)逐渐增加 ,这种趋势在老化 1w内变化明显 ,随后趋缓 ;而老化温度越高 ,Tg 升高和ΔHnon增加的速率都越快 .不同温度下老化 ,PDLLA和l PLLA的ΔHnon 与老化时间的对数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ΔHnon的变化速率对温度的倒数作图 ,l PLLA的斜率绝对值比PDLLA的略大 ,说明有较高立构规整性的分子链形成物理缠结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PLLA由于结晶度高而非晶相含量较低 ,未观察到明显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在物理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
全大萍廖凯荣赵剑豪
关键词:聚乳酸L-丙交酯物理老化玻璃化转变
TGF-β1缓释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制备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三维多孔壳聚糖支架,检测TGF-β1缓释载体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其与壳聚糖支架复合,检测其体外降解并通过ELISA法检测微球的载药、释药性能。将软骨细胞置于复合载体中立体培养,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载体对细胞的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缓释微球的TGF-β1包封率达90.1%,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软骨细胞在复合载体中增殖良好,并能够保持其表型及Ⅱ型胶原分泌功能。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支架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在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曾春蔡道章全大萍廖凯荣卢华定李晓峰史德海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缓释载体TGF体外构建ELISA法检测
含不同侧氨基密度的ASP-PEG-PLGA的合成与表征
<正>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它们的共聚物(PLGA)是目前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中应用最多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的物理形态、机械性能和降解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单体的立体化学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一定的调控,但最大的缺陷...
赵洁全大萍廖凯荣伍青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