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1)

作品数:151 被引量:1,307H指数:17
相关作者:熊康宁张锦华谢世友张俞王恒松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28篇天文地球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11篇生物学
  • 7篇历史地理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3篇石漠化
  • 28篇喀斯特地区
  • 24篇喀斯特石漠化
  • 21篇土壤
  • 17篇岩溶
  • 15篇生态
  • 10篇小流域
  • 9篇水土
  • 9篇水土流失
  • 8篇植物
  • 7篇石漠化治理
  • 7篇示范区
  • 6篇地貌
  • 6篇地下水
  • 6篇岩溶山区
  • 5篇洞穴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农村
  • 5篇群落
  • 4篇演替

机构

  • 104篇贵州师范大学
  • 30篇西南大学
  • 16篇贵州省畜牧兽...
  • 10篇贵州师范学院
  • 8篇贵州大学
  • 6篇凯里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贵州科学院
  • 4篇教育部
  • 4篇同济大学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3篇喀什师范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安顺学院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76篇熊康宁
  • 18篇张锦华
  • 16篇谢世友
  • 9篇张俞
  • 9篇肖时珍
  • 8篇王元素
  • 8篇刘子琦
  • 8篇王恒松
  • 7篇陈浒
  • 7篇李晓娜
  • 7篇刘成名
  • 6篇贺祥
  • 5篇董颖苹
  • 5篇周永章
  • 5篇盛茂银
  • 5篇周晓芳
  • 5篇罗鼎
  • 5篇罗娅
  • 5篇李松
  • 5篇檀迪

传媒

  • 12篇贵州师范大学...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贵州农业科学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岩溶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热带地理
  • 3篇贵州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中国草地学报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农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22篇2016
  • 34篇2015
  • 31篇2014
  • 20篇2013
  • 21篇2012
  • 10篇2011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EPP模型(坡面版)在贵州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模拟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13
2014年
文章以贵州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EPP模型(坡面版)分别模拟2006年、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将实测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值作比较,探讨WEPP软件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WEPP模型对于模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有较大误差,对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的有效性系数均为负值,不适用于直接计算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WEPP模型对微度侵蚀模拟精度不够,但能大体反映不同径流小区之间土壤侵蚀强弱的关系和生态修复过程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若要应用WEPP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模拟计算,必须考虑水土的地下漏失、地表裸岩率、地形高度破碎等环境条件。裸岩率、土壤漏失、地形条件等都是WEPP模型修正所必须注意的内容。
龙明忠吴克华熊康宁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土壤侵蚀
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喀斯特石漠化土地整理研究——以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生物多样性、居民参与意愿的调查与分析,探究一种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区的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小流域土地整理模式与技术.
关智宏熊康宁陈永毕顾再柯崔蕾赵盼弟
关键词: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土地整理
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和途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2000年和2009年的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外部效应的内部化现状入手,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建立耦合指数模型,并对除西藏和台湾省外的我国29个大陆省区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2%的省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现状不理想,主要分布于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及部分落后地区,包括发达程度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也有发展程度稍低的辽宁、湖北、江西、河南、河北等省份,以及西部落后省份宁夏、甘肃;一般耦合的省区有陕西、吉林和贵州;中度耦合的地区包括广西、云南、内蒙古、湖南、黑龙江、四川、海南;耦合程度较好的有青海、新疆等人口密度偏低的地区。两个年份的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程度总体上出现了好转,为加快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进一步耦合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并施行更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善经济核算体系,实行合理的人口政策和优化产业结构。
李松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汉江上游全新世特大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古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野外深入考察,在汉江上游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剖面中赋存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选择三个剖面系统采样,应用SAR法的Post-IR OSL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年研究,获得了14个OSL年龄数据。结合样品的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气候替代指标测定分析,获得了全新世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记录。证明在距今9.5~8.5 ka和3.2~2.8 ka前,汉江上游经历了2个特大洪水期。该流域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了全新世早期气温回升增湿的气候,由于大气波动失稳,出现了9~8 ka前的全球降温事件;中期土壤成壤强烈,记录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晚期形成的现代黄土和表土层,记录了相对干旱的气候。由此揭示了在全新世早期气候波动失稳和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气候转折时期,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变率增大,是导致特大古洪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该区域气候水文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的具体表现。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熊康宁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古洪水事件
综合GIS的贵阳冬季PM_(2.5)污染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PM2.5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通过对贵阳市的太慈桥、市环保站、冶金厅、鸿边门、马鞍山、小河区、金阳新区、乌当区、桐木岭9个监测点进行监测,获取2013年12月9日至2014年1月21日的PM2.5日均浓度数据,以及2014年1月7日0时到2014年1月20日23时共336 h的时均浓度数据,通过指标统计和计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阳市冬季PM2.5浓度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各相关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贵阳PM2.5日均浓度的平均值为85.8μg/m3,日均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主城区太慈桥96.1μg/m3和远郊区桐木岭67.8μg/m3,全距达28.3μg/m3。日均浓度和时均浓度的抽样平均误差分别为4.11μg/m3和1.8μg/m3。时均浓度变化趋势包括了单峰型、双峰型、递减型、递增型和U型等类型,它们表现出的类似趋势是:在清晨6:00降低到最低值,并在21:00左右升高到最大值。贵阳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条件、土地利用、工业污染、扬尘、汽车尾气和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影响,它们表现出复杂的相关性。
李松罗绪强
关键词:PM2.5浓度
贯彻科学生态文明理念以综合开发水资源防灾兴利被引量:5
2015年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关于水的起源仍然值得深入研究,涉及地球的形成、目前宇宙水球的来源及地球深部水的问题。强调了划定水圈几个带的尝试,以及圈层间的复杂作用,进而探讨了水资源开发问题,在圈层运动基础上建立全流域演化综合效应与有关评价的理念,并以黄河中游及长江中上游及内河流域演化为例进行了分析,水资源开发应考虑有限性、相对性和生态性"三性",以及"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两重性。论述了"六水"(雨水、河水、湖水、地下水、库水等人工水体和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以及6种灾害统一防灾减灾的问题,洪灾、涝灾、旱灾、风暴潮、地质灾害、水污染这6种灾害与"六水"有关,指出了分段控制库水水质与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开发调蓄及修建地下水库的重要性。提出了水资源开发与灾害防治应多部门多学科协作,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建立完善的多功能水资源网络,以供定需,加强评价与开发的追究责任制度等建议。
卢耀如刘琦张鑫馨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生态文明
干旱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被引量:22
2015年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评价不同种质间抗旱性差异,以项目组杂交创制的19份新种质为试验材料,以水城高羊茅和黔草1号高羊茅为对照,采用室内连续干旱法测定分析干旱胁迫下各种质叶片的5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种质间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高羊茅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均呈升高趋势(除种质Ⅰ-12外),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高羊茅通过增加Pro含量、提高SOD、POD和CAT酶活性来减少干旱伤害;但干旱30d时,Pro渗透调节能力和三种保护酶协调作用降低,保护能力减弱;利用累计贡献率达96.806%的2个综合指标评价出高羊茅种质的抗旱性顺序为Ⅲ-17>Ⅱ-11>Ⅰ-4>Ⅳ-2>Ⅰ-7>Ⅱ-10>Ⅲ-3>Ⅰ-12>Ⅰ-17>水城>Ⅳ-3>Ⅳ-1>Ⅱ-13>Ⅳ-5>Ⅲ-11>Ⅱ-3>Ⅱ-15>Ⅳ-4>Ⅲ-8>Ⅰ-20>黔草1号。
赵丽丽吴佳海陈莹杨春燕卢丽娜
关键词:高羊茅生理特性主成分分析抗旱性
气候变化对喀斯特地区农业的影响及适应策略——以贵州西部六盘水市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普遍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是全世界所应关注的问题。中国南方以贵州为中心的喀斯特地貌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其特殊的地质、气候背景和尖锐的人地矛盾使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环境容量低、稳定性差。以严重水土流失——石漠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严重威胁着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2.2亿人口赖以生存的空间。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农业发展备受学术界和政府关注。
敖向红
关键词:气候变化喀斯特地区农业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技术与模式被引量:8
2012年
以贵州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借助3S技术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空间数据库,摸清不同等级石漠化分布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经济社会和人地矛盾分析,揭示导致石漠化的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水文地貌结构,水土资源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流域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方式与布局,以洼地排涝解决内涝保护基本农田为核心,提水解决水资源短缺为重点;通过配套供水管网,田间道路,引导发展节水灌溉型早熟蔬菜。2008年工程实施,至2011年流域石漠化面积减少10.2%,强度等级明显降低,中度及以上石漠化面积减少21.23hm2,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204.45t/(km2.a)降低到156.31t/(km2.a);人均收入提高237.9%,农业产值增产66.7%,在几次重大干旱中,流域水资源均有保障,喀斯特洼地"洼地排涝+提水灌溉"模式有序地推进了流域整体石漠化的治理。
高渐飞熊康宁吴克华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农田水利小流域
洞穴环境替代指标研究现状及其石漠化记录研究问题探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总结前人关于运用洞穴指标体系研究地表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洞穴指标体系在喀斯特石漠化中的应用现状,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信息主要在岩溶水溶解阶段输入洞穴系统,同时外界环境信息在降雨阶段的输入及沉积阶段的化学变化影响着石漠化信息在洞穴沉积物中的提取。(2)洞穴沉积物的δ18 O、δ13 C同位素值与Mg/Ca、Mg/Sr等指标已成功应用于地表环境研究,但目前用于反演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的指标仅为前者。(3)洞穴滴水作为洞穴沉积物系统的直接来源,进行喀斯特石漠化信息解译必然要在其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长期监测、分析,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刘子琦张乾柱熊康宁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