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0805TCYA004)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百成刘晓雯郭玉芬南书玲杜婉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肃省4314例学龄前在园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前儿童听力状况,为儿童听力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甘肃省13县区4 314例3~7岁在园儿童,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行听力初筛、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复筛,未通过者用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声导抗、行为测听等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 4 314例中,最终诊断听力损失38例,现患率0.88%(38/4 314),其中双耳10例,现患率0.23%(10/4 314),其中轻度听力损失2例,中度7例,重度1例;单耳28例(左耳13例,右耳15例),现患率0.65%(28/4 314)。38例听力损失的可能原因为:中耳炎19例(19/38,50.0%);外耳道闭锁或畸形3例(7.89%,3/38),耳毒性药物使用史2例(5.26%,2/38),头部外伤史2例(5.26%,2/38),母孕期因素1例(2.63%,1/38),鼓膜穿孔1例(2.63%,1/38),无明确原因10例(26.32%,10/38)。结论甘肃省学龄前儿童中耳炎及由此所致的轻、中度听力损失比例较高,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是减少听力损失的有效措施。
- 南书玲杜婉刘晓雯徐百成郭玉芬
- 关键词:听力损失流行病学
- 宁夏回族自治区33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分子遗传病因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336例聋哑学生进行三种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从分子水平了解其遗传病因及特点。方法采集宁夏回族自治区33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学生(汉族167例,回族169例)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第8、19外显子及线粒体DNA(mtDNA)目的基因片段,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m.1555A〉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标本和GJB2基因编码区及SLC26A4基因的第8、19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分析比较汉族、回族患者中各种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336例患者中,有7例(2.08%)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m.1555A〉G均质性突变;有45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包括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突变频率为13.39%(45/336),11例为单个GJB2杂合突变携带者。c.235delC和C.299—300del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2%(64/672)和2.68%(18/672),占所有G_IB2致病等位基因数的81.19%(82/101),是该群体中的热点突变,各种类型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回族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8例患者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8.33%(28/336),32例携带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c.919-2A〉G和C.2168A〉G占所有SLC26A4碱基改变等位基因数的95.29%(24/27),且这两种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回族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919—2A〉G,χ2=8.229,/9=0.004;c.2168A〉G,χ2=5.277,P=0.022)。结论GJB2基因突变是导致本研究耳聋学生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c.235delc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c,919—2A〉G和c.2168A〉G为SLC26A4基因主要的两种突变形式,其突变率在汉族、回族存在差异。
- 王艳莉朱一鸣刘晓雯徐百成郭玉芬王秋菊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连接蛋白类膜转运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