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10077)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必文王武林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社会有机体
  • 7篇社会有机体理...
  • 5篇马克思社会有...
  • 4篇主义
  • 4篇马克思社会有...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建设
  • 2篇毛泽东
  • 2篇布哈林
  • 1篇党史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新民主主义论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基础
  • 1篇哲学价值
  • 1篇整体性
  • 1篇中共
  • 1篇中共党史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基本矛盾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2篇扬州工业职业...

作者

  • 2篇曹必文
  • 1篇王武林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理论界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被引量:5
2015年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经典作家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与规律而创获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而成功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对中国道路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阐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顺利前行,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变革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的创造发挥;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整体合力形成是内部结构和构成要素的有效运行;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稳步推进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瞻性研判,必将为中国道路的继续前行提供坚实的哲学依据、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周建超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理论
论毛泽东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被引量:4
2013年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沿着马克思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路径,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变革的时代特征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他指出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所引发的政治革命与阶级斗争是变革中国社会有机体的直接动力,分析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坚持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推动社会有机体向前发展的重要途径。
周建超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有机体社会基本矛盾
重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论述——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被引量:3
2013年
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有机体明确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辩证结构,并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精辟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有机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新的视野,又凸显了文化是人类社会有机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读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周建超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有机体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高校文化建设探究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着力打造高校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
曹必文王武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高校文化建设
中共党史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艰辛探索、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的历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研究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宣传党的历史,将历史与时代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体现党史的时代价值。
曹必文
关键词:中共党史
改革开放以来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研究述评——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些学者对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理论渊源、本质内涵、当代价值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平衡论思想是布哈林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核心内容。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角,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梳理,有益于推动布哈林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的真正开展,进一步拓展布哈林思想研究的视野。
李欢周建超
关键词:布哈林平衡论社会有机体
论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阈被引量:6
2015年
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和人本性特征出发,认为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格局中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强调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要加强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保持社会主义文化活力,要重视人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李欢周建超
关键词:文化建设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人本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析
2016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考察社会,进而针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需要和发展大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宝库。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深入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一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从而增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自觉。
毛瑞雪周建超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论李达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2013年
李达在对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把社会当作是一个"包括人类间一切经常相互关系的系统",阐明了"其固有的机能与发展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有关社会有机体的本质论、构造论、进化论和实践论。本质论是对社会有机体内涵和整体性、有机互动性和活的特性等本质特征的一般描述,它又体现在李达对社会的横向的构造、纵向的进化,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等一系列问题的阐释中。深入研究和探讨李达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李达在传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面的历史贡献,进而揭示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建超吴恒
关键词:社会进化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周建超吴恒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