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607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漆红兰李晓霞申丽华张成孝杜炳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感器
  • 7篇传感
  • 7篇传感器
  • 6篇电化学
  • 6篇生物传感
  • 6篇生物传感器
  • 3篇纳米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电化学生物传...
  • 2篇修饰
  • 2篇氧化物
  • 2篇适体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管
  • 2篇辣根过氧化物...
  • 2篇白质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检测
  • 1篇电化学交流阻...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山西省建筑科...

作者

  • 6篇漆红兰
  • 3篇李晓霞
  • 2篇张成孝
  • 2篇申丽华
  • 1篇汪尔康
  • 1篇董绍俊
  • 1篇汪莉
  • 1篇赵素彩
  • 1篇张东东
  • 1篇周明
  • 1篇宋永海
  • 1篇杜炳志
  • 1篇王姝
  • 1篇李冰凌
  • 1篇杜衍
  • 1篇李延
  • 1篇谢如松
  • 1篇陈朝贵
  • 1篇李小蓉
  • 1篇李君成

传媒

  • 3篇分析化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化学传感器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化学发光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2009年
本研究小组近年来在电化学发光DNA和适体传感器研究和无标记以及阵列电化学DNA和适体传感器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重点介绍如何提高生物传感器灵敏度进行传感界面设计的一些思路。利用纳米粒子提高灵敏度和再现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提高待测物或探针在电极表面的固定量;二是用纳米材料作为信号分子的载体或信号粒子,以提高检测信号的强度;
张成孝漆红兰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灵敏度纳米材料信号分子高灵敏度
碳纳米管组装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定IgG抗体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应用吸附法将IgG抗原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IgG抗体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物,对苯二酚为底物,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与待测IgG抗体竞争电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建立了免疫竞争法检测IgG抗体的高灵敏度电化学分析方法。碳纳米管的大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催化作用,提高了分子识别物质的固定量和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工作电位为+0.030 V(vs.SCE)时,响应电流与IgG抗体浓度在0.30-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1μg/mL。
张东东漆红兰李小蓉
关键词:碳纳米管IGG辣根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c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混合蛋白修饰膜上的电子传递
2009年
蛋白在生物体之间的通信在许多生理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生物氧化和光合作用,这种通信在酶的帮助下通过电子传输来完成。电子的转移只发生在连续的介质间,转移的方向取决于电子所带的电化学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换电子而导致复杂的氧化还原级联反应。信号传递过程的高效和高选择性激起了我们研究的兴趣。
赵素彩谢如松宋永海汪莉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电子传递细胞色素C修饰光合作用生物氧化
电化学抛光技术新进展被引量:31
2007年
随着材料加工不断地向精密化方向发展,传统抛光技术很难达到高精度的表面抛光要求。作为新型抛光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电化学抛光以其加工效率高、工件无损耗、表面光滑、无内应力、不受材料硬度的限制等优点,在表面抛光领域中得到快速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电化学抛光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影响电化学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综述了电化学抛光技术的新进展。
杜炳志漆红兰
关键词:电化学抛光
分子信标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2009年
DNA传感器是基于DNA分子相互作用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在基因分析及其他应用领域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卡式结构的寡核苷酸,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基于发卡式DNA的传感器较传统的单链DNA传感器有更好的检测特异性,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及分子信标的有关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发卡式DNA的结构及其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张静李君成
关键词:DNA生物传感器分子信标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分类,着重介绍生物传感器在水、大气、生物等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生物传感器在环保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樊占春张静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
适体传感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5
2007年
适体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从人工构建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里筛选出来的寡核苷酸片段,它不仅具有类似抗体对目标分子如蛋白质、氨基酸、药物或无机离子等的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优点,而且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易合成和可进行连接性修饰,反应速度快、可反复使用和长期保存等优点。近年来,适体传感器的研究十分活跃。该文简要介绍了适体的特点,重点评述了2003年以来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漆红兰李延李晓霞张成孝
关键词:适体生物传感器蛋白质DNA
APTAMER-BASED DETECTION OF THROMBIN USING QUENCHING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TRIS(2, 2′-BIPYRIDINE) RUTHENIUM(II) BY FERROCENE
<正>Aptamers,selected from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using SELEX(system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
Yan LIHonglan QIJia YANGYage PENGChengxiao ZHANG
文献传递
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蛋白、基因和药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体是一类能与蛋白、药物等靶物质特异性、选择性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在总结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基础上,将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非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介绍了近三年来这两类传感器在蛋白和有机小分子等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李晓霞申丽华漆红兰
关键词: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基于层层组装技术的超灵敏无标记电化学适配子生物传感器对蛋白质的检测研究
2009年
适配子由于其对目标靶分子的选择性高,亲和力强,且具有易体外合成与修饰并可以反复变性复性等特性,被广泛的用于生物分子的识别和检测上。由于蛋白质大的分子量和高的电荷密度,一旦当它们被固定到电极表面,便会引起较大的电化学信号的改变。大多数的无标记电化学检测是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使用的电化学探针一般存在于电解质中,而用伏安法测定来自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探针的无标记适配子传感器却很少见。传统的层层组装(LBL)技术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电极表面探针的修饰与固定。
杜衍陈朝贵李冰凌周明汪尔康董绍俊
关键词: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电化学检测生物传感器适配子无标记蛋白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