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991274)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石海信方怀义熊拯谭铭基洪春美更多>>
相关机构:钦州学院广西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淀粉
  • 8篇木薯
  • 8篇木薯淀粉
  • 5篇烯基琥珀酸
  • 4篇淀粉酯
  • 4篇烯基琥珀酸淀...
  • 4篇辛烯基琥珀酸...
  • 4篇辛烯基琥珀酸...
  • 3篇交联淀粉
  • 2篇支链淀粉
  • 2篇直链淀粉
  • 2篇双波长
  • 2篇双波长法
  • 2篇交联
  • 2篇八角茴油
  • 1篇定量结构-性...
  • 1篇动力学
  • 1篇养殖
  • 1篇直链
  • 1篇乳化

机构

  • 14篇钦州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4篇石海信
  • 6篇方怀义
  • 3篇谭铭基
  • 3篇黄冬梅
  • 3篇熊拯
  • 3篇洪春美
  • 2篇童张法
  • 2篇谢新玲
  • 2篇张友全
  • 1篇郝媛媛
  • 1篇王晓丽
  • 1篇陆来仙
  • 1篇尹艳镇
  • 1篇张艳秋
  • 1篇史忠丰
  • 1篇肖世秀
  • 1篇刘积位
  • 1篇宾敏
  • 1篇严凤英
  • 1篇黄妍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钦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农业机械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粮油加工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拓扑学原理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从拓扑学原理出发,引入了拓扑指数的概念,并用拓扑方法研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结构-活性、结构-保留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HLB值定量关系。同时探讨了拓扑化学反应控制原理及其在合成化学与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石海信黄冬梅谭铭基洪春美
关键词:拓扑学拓扑指数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木薯淀粉与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理化性质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差异不显著,CS、OSAS和COSAS颗粒表面与NS相比较为粗糙。4种淀粉透光率大小依次是:NS>OSAS>COSAS>CS;随着交联度与取代度的增加,CS、OSAS、COSAS的蓝值变小。N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均较差,C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好,OSAS糊黏度高但黏温性与耐酸性较差,COSAS糊黏度较高,黏温性较好,具备一定耐酸耐碱性。
石海信谭铭基黄妍方怀义
关键词:木薯淀粉交联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理化性质
醚化交联淀粉变温合成及其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变温交联法制备醚化交联淀粉,对淀粉交联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交联剂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淀粉沉降积的影响,确定了制备高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ECH用量为0.3%(w/w),先在35℃下反应3h,然后升温至50℃反应0.5h。应用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对不同交联度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反应改变了直链淀粉构象,影响了碘分子进入其内部,相应的络合碘分子数目减少,颜色变浅,吸光值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向较短波长方向移动。
石海信童张法谢新玲张友全
关键词:木薯淀粉
芭蕉芋直链和支链淀粉纯品的提取及其光谱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分离提纯芭蕉芋淀粉中的直、支链淀粉,表征其纯度,建立快速测定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双波长法。正丁醇结晶法分离纯化直、支链淀粉;光吸收特性分析法表征直、支链淀粉纯度;根据双波长法原理,在测定波长617nm,参比波长504nm处测定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分离提纯得到的直、支链淀粉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30~645nm和548~554nm,蓝值分别为1.167±0.209和0.122±0.001,均处于相应分布范围,表明提纯后直、支链淀粉的纯度较高;直链淀粉在0~80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8。正丁醇结晶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芭蕉芋直、支链淀粉;光吸收特性分析法可有效地表征直、支链淀粉纯度;双波长法操作简便、准确,无需分离即可快速测定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
石海信周艳沙宾敏陆来仙尹艳镇
关键词:芭蕉芋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光吸收特性双波长法
交联酯化作用对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数显黏度计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COSnS)糊的流变特性,考察了淀粉浓度和NaCl对这4种淀粉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S、CS和COSAS浓度增大,这3种淀粉糊均具有增强的触变性,但OSAS基本上没有触变性;NS、CS、OSAS和COSAS糊均呈非牛顿流体特征,不同浓度下这4种淀粉糊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可用Ostwald—Dewaele方程描述。随着外加NaCl浓度增加.NS糊黏度迅速降低,表现出聚电解质溶液的通性,CS糊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具有一定耐盐能力;NaCl浓度在0.5%-3.0%范围内,OSAS糊黏度先降后升,COSAS糊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盐增稠现象,说明交联酯化作用改善了木薯淀粉的黏盐特性。
石海信肖世秀黄冬梅史忠丰
关键词:木薯淀粉交联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流变性能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半干法合成工艺与改性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环氧氯丙烷(ECH)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改性剂,采用半干法工艺合成具有疏水亲脂性质的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COSA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COSAS的合成工艺与反应机理,测定产品白度,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COSAS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含水量15%~18%、OSA用量3%(占淀粉干基分数)、酯化时间90min、pH9.0、温度100℃,在此工艺下制备的COSAS平均取代度为0.0175,白度值比原淀粉的稍低;红外光谱图证实了淀粉经交联酯化变性后引入了醚化交联键和辛烯基琥珀酸基团。扫描电镜显示淀粉颗粒表面受到侵蚀,部分颗粒出现凹陷、空隙和裂缝。
石海信邓全道刘灵芝严凤英方怀义
关键词:木薯淀粉半干法反应机理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蚝油中应用的模糊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型食品乳化增稠添加剂,具有糊粘度高、乳化分散性能良好,还具有耐盐耐酸性,在蚝汁中添加该种变性淀粉可明显改善蚝油的品质,有效地防止蚝油分层沉淀倾向。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不同配方处理的蚝油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用3%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0.1%黄原胶和0.2%CMC配合制作的蚝油效果最好。
石海信熊拯方怀义
关键词:蚝油感官评价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亲核取代机理与结构表征被引量:16
2010年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物取代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交联酯化符合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图中,1718.72cm-1和1570.3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基团,930.97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说明淀粉分子间形成了醚化交联键;淀粉经交联酯化双重变性后受侵蚀的颗粒增多,部分颗粒表面变粗糙,并出现凹陷;交联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对结晶区破坏不明显;交联酯化提高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证明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兼具交联与酯化双重结构特征,有望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中。
石海信谢新玲张友全童张法
关键词:木薯淀粉亲核取代反应
交联酯化作用对木薯淀粉表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木薯淀粉(NS)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利用湿法工艺合成了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及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COSAS),并用实验方法测定了NS、CS、OSAS和COSAS的基本表面活性:对钙离子的容忍度,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对植物油脂和矿物油的乳化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淀粉对钙离子容忍度次序为:NS>CS>COSAS>OSAS;4种淀粉Krafft点均在70℃左右;4种淀粉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顺序为:OSAS>COSAS>NS>CS;4种淀粉乳化性能大小顺序为:OSAS>COSAS>CS>NS。
王晓丽石海信刘积位
关键词:木薯淀粉交联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表面活性
Arrhenius理论及其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回顾了Arrhenius理论的发展历程并简介了理论的基本内容。从食品品质损失的基本反应动力学出发,介绍Arrhenius理论在预测食品货架期、研究食品流变学特性及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
石海信熊拯方怀义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货架期流变学特性食品微生物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