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5054)

作品数:57 被引量:1,749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甘霖杨金玲龚子同赵玉国陈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0篇土壤
  • 25篇城市土壤
  • 16篇城市
  • 14篇污染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8篇土壤重金属
  • 6篇城市化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壤污染
  • 4篇地统计
  • 4篇土壤肥力
  • 4篇土壤质量
  • 4篇土壤重金属污...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绿地
  • 4篇金属污染
  • 4篇肥力
  • 4篇磁化率
  • 3篇地统计学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29篇张甘霖
  • 13篇杨金玲
  • 12篇龚子同
  • 10篇檀满枝
  • 9篇赵玉国
  • 9篇陈杰
  • 8篇张学雷
  • 7篇阮心玲
  • 7篇卢瑛
  • 6篇王秋兵
  • 6篇赵文君
  • 6篇魏忠义
  • 6篇何跃
  • 5篇甘海华
  • 4篇郑海龙
  • 4篇袁大刚
  • 4篇黄辉
  • 3篇韩春兰
  • 3篇倪刘建
  • 3篇吴运金

传媒

  • 11篇土壤
  • 8篇土壤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锡市近20年来城镇用地扩展对土壤资源的影响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资源被侵占。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利用1984、1995、2000和2003年等四期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对无锡市近20年来城镇用地扩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无锡市...
檀满枝陈杰张学雷
关键词:TM影像土壤资源
东北地区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采用传统的SPSS统计方法对城市土壤(0~10cm)有机碳(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黑碳)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为城市土壤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城市环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易氧化态有机碳、黑碳含量的平均值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工业区、居民区、公园、工业区,分别为22.134 g.kg-1、9.092 g·kg-1、3.129 g·kg-1和17.232 g·kg-1,对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4.3%、64.0%、36.0%和113.4%。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一定的富集,且变异性较大,这与城市人为活动有密切关系。
段迎秋魏忠义韩春兰孔令苏王秋兵
关键词:城市土壤有机碳
南京市近20年城镇用地扩展对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1984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等四个时期的TM卫星遥感空间数据,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分析了南京市过去20年来城市化与城镇扩展过程;同时,以南京市土壤图、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补充调查和采样分析数据,对南京市城镇扩展过程中土壤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年南京市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3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较1984年增长近1倍;由于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展,全市土壤资源总面积缩减7.4%,且城镇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好、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土壤资源缩减比例较大,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檀满枝陈杰张学雷孙燕瓷黄辉
关键词:RSGIS城市化土壤资源
钢铁工业区降尘对周边土壤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分别在南京的两个钢铁厂收集降尘并采集周边表土,并用ICP-AES和磁化率仪分析得到16种元素含量和表土、地面尘的磁化率。结果表明,两个钢铁工业区的大气降尘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190t km-2a-1和407 t km-2a-1,这可能会影响着周边地区土壤的形成;Al、K、Na、Ti、V在降尘中的含量显著低于表土,而Ca,Fe,Zn,Mn,Pb,Cu在降尘中含量要显著高于表土;表土的磁化率除水田外均大于100×10-8m3kg-1,并且地面尘的磁化率要远远高于表土的磁化率。研究表明,钢铁工业区降尘对其周边土壤中污染元素的积累有明显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升高,而磁化率可以很好地表征这种表聚的特点。
倪刘建张甘霖杨金玲阮心玲赵文君赵玉国周立祥
关键词:降尘沉降通量重金属沉降速率磁化率
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被引量:56
2006年
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是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和外界条件影响下重金属迁移和积累的综合反映,也是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修复治理的基础,传统的用于农业土壤研究的层次采样技术和方法,只能粗略了解重金属在土壤层次中的分布状况,不足以确定污染物的垂直迁移距离和速度.本研究通过对钢铁厂周边3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进行垂直方向的高密度采样分析,即在0~40cm深度内以2cm间隔,在40~80cm以5cm间隔,80cm以下以10cm间隔采样,对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的剖面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乎未受人为干扰的林地土壤中,可见重金属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证实其来源是大气沉降,其中Zn、Pb向下迁移的距离很小,Cu、Cd迁移稍快,Cr向下淋溶迁移的深度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受人为影响的旱地和水稻田中,重金属在耕层土壤中被人为扰动混合,但在耕层界面以下仍然有明显的向下迁移.研究表明,垂直方向高密度采样可以比较精确地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通过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稳定元素Ti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化,还可以估计在特定时间内污染物的迁移距离和迁移速度,各种重金属具有不同的迁移能力,其相对顺序为Cd〉Cu〉Zn〉Pb.
阮心玲张甘霖赵玉国袁大刚吴运金
关键词:重金属剖面迁移速率
城市化过程中黑碳的土壤记录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6
2007年
以南京市为对象,通过3组共计10个土壤剖面的采样,用湿化学氧化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黑碳(black carbon,BC)的含量.研究发现,南京城市土壤剖面中黑碳含量的变幅为0.22~32.19 g·kg^-1,平均值为4.35 g·kg^-1.第1组城市土壤剖面中黑碳含量的平均值为0.91 g·kg^-1,第2组为8.62 g·kg^-1,第3组为3.72 g·kg^-1.城市土壤剖面中BC/OC值的变幅为0.03~1.59,平均值为0.29,其中BC/OC平均值的大小顺序是:受古代工业活动影响的第2组最大,受现代工业和交通人为活动影响的第3组次之,受古代居民生活影响的第1组最低.研究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工业和交通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物质和矿物燃料(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BC在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沉积和记录.BC含量和BC/OC值的大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人为影响过程和城市土壤的污染程度.城市区域BC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燃烧,其中表层(现代层)主要来自交通车辆(尤其是柴油为动力的机车)排放的颗粒物质,而在古代(文化层)可能与燃烧用煤历史有关.
何跃张甘霖杨金玲阮心玲赵玉国龚子同
关键词:城市土壤有机碳黑碳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 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檀满枝陈杰田晓四张学雷
关键词:人均生态足迹城市化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城市“土壤水库”库容的萎缩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19
2008年
"土壤水库"具有容纳和调节水分的功能,不仅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而且具有防洪减灾的作用。城市土壤的水分储蓄和调节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造成了大量的封闭地表,使得土壤的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选择不同压实程度的土壤,根据其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点含水量计算土壤的总库容、有效库容、滞洪库容和死库容。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土壤压实程度的增加,土壤水库的总库容、有效库容和滞洪库容萎缩也越严重,而死库容却明显增加。城市土壤普遍存在压实现象,使城市土壤疏导和容纳水分的能力减弱,城市里出现瞬时洪涝的几率增加,强度加大。因此,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有更多的绿地和良好的土壤条件。
杨金玲张甘霖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水库压实城市化
环境变化中土壤的响应与反馈被引量:8
2004年
文章从古土壤及其环境信息、人类文明以来的土壤变化以及未来土壤环境变化的一些趋势 3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土壤不仅是个历史自然体 ,而且是有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 ,土壤随地球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列举了我国主要埋藏古土壤和残余古土壤后指出 ,研究古土壤可揭示许多环境信息 ,发现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 ;阐述了人类文明以来之土壤变化 ,包括建立了人为土 ,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土壤退化。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来出现的土壤环境问题 ,从土壤学角度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龚子同张甘霖陈鸿昭刘良梧
关键词:环境变化土壤圈古土壤土壤退化可持续发展
人为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固定意义被引量:21
2004年
文章在分析不同类型的人为土壤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人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年龄与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人为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布不同于起源土壤或者相应的非人为土壤 ,主要体现在有机碳含量降低的缓慢和不规则性以及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富集。通过计算证明人为土壤的有机碳密度高于相邻土壤或起源土壤。放射性碳测定表明人为土壤中的有机碳年龄较老 ,说明了有机碳在这些土壤中存在的相对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 ,土壤中深层的有机碳与现代有机碳来源不同 ,也表明了土壤中有机碳的稳定存在。文章还分析了人为土壤中有机碳富集和稳定的可能机制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 ,认为就有机碳的固定而言 。
张甘霖何跃龚子同
关键词:有机碳碳固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