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021)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姜宁郑长清梅晨雪宋超张竞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体育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炎症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1篇毒素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营养因子
  • 1篇脂代谢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生理研究

机构

  • 4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4篇姜宁
  • 1篇张竞文
  • 1篇宋超
  • 1篇王哲
  • 1篇梅晨雪
  • 1篇郑长清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体育科研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运动干预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改善海马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
2023年
背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经常伴随着海马认知障碍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对神经可塑性以及认知功能产生益处,在这些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运动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改善海马认知功能的研究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目的:总结运动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改变海马认知功能的过程,探讨运动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改善海马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在Elsevier、Web of Science及PubMed数据库中,以“exercise,physical exercise,IGF-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hippocampal cognitive function,cognitive neuroscience,apoptosis,synaptic plasticity,neurogenesis,cerebral inflammatio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以“运动、体育锻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海马认知功能、认知神经科学、细胞凋亡、突触可塑性、神经发生、大脑炎症”为中文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截止至2022年5月,查询运动干预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改善海马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最终纳入76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改善海马的认知功能,其相关机制包括:运动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提高海马突触可塑性、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抑制大脑炎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海马的认知功能。②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且两者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调控均受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受试者性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③对于有氧运动而言,进行短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急性高强度运动即可显著改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④对于抗阻运动而言,短期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或高强�
彭子富郭项英房洪波何亦敏姜宁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记忆功能
肠道菌群稳态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风险因素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菌群与消化道之间的共生作用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也十分重要。菌群在炎症、药物代谢,甚至癌症的发展中扮演着许多角色,然而由感染、饮食或生活方式等变化引起的菌群组成的改变却可影响这种共生关系。同样,菌群组成的变化使部分菌种在肠内引发炎症反应甚至致癌,从而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综述将总结目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之间潜在的联系,重点关注细菌在肠道中所参与的各种反应,从而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梅晨雪梁爱媛高诗雨郑长清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道菌群代谢细菌毒素炎症
Changes of autophagy and 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vitro PD model on PC12 cells induced by MPP+
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of autophagy and mitochondrial fusion/fission in vitro PD model on PC12 cells indu...
Ning JIANGChao SONGZhe WANGJing LIXing-Hao Wang
文献传递
MiRNA-122在运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miRNA-122是肝脏中最丰富的miRNA之一,在维持肝脏内环境稳定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运动训练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运动可能通过调节肝脏miRNA-122的表达改善肝脏脂代谢等过程。目的:综述miRNA-12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运动对miRNA-122表达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PubMed、Geenmedical、EBSCO、Medline、Web of Science和Elsevier数据库,以“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icroRNA,microRNA-122,lipid metabolism,inflammatory response,insulin resistance,exercise,physical exercise,exercise train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非酒精性脂肪肝,microRNA,microRNA-122,脂代谢,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运动,体育活动”为中文检索词,检索2022-06-05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筛选、归纳、分析、总结,最后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循环miRNA-122表达升高,miRNA-12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情况。②miRNA-122可通过靶向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位点或直接作为某些RNA受体的生理配体调控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代谢、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致病因素。③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改善作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周需要完成至少12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才可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能够耐受各种运动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优先考虑每周进行四五次有氧和抗阻运动结合的训练。运动强度应为最大心率的50%-70%,并持续>3个月;而对于耐受力较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抗阻运动可能比有氧运动更可行;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还可根据自身的疾病情况
郭项英彭子富何亦敏房洪波姜宁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代谢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MICRORNA
耐力运动增强小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5的调控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耐力运动对小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IL-15)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trol,C)、耐力训练组(Exercise,E)、PBS注射组(PBS injected,PI)、IL-15注射组(IL-15 injected,II)。每组8只,C组小鼠正常饲养8周,E组小鼠进行8周中等强度耐力训练,II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0μl IL-15复合剂溶液(1.5μg IL-15和7μg IL-15Rα),PI组一次性腹腔注射与II组等量的PBS。其中C组和E组在饲养第7周时,PI组和II组在一次性注射后,各组小鼠禁食12 h,随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检测并记录血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骼肌GLUT4、IL-15、AKT、pAKT、AMPK、pAMPK、AS160、pAS16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E组小鼠骨骼肌IL-15、GLUT4、pAMPK、pAKT、pAS16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I组相比,II组小鼠骨骼肌IL-15、GLUT4、pAMPK、pAS16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8周耐力运动和腹腔注射IL-15复合剂均可提升小鼠骨骼肌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但单独增加IL-15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AS160/GLUT4通路提升对于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这一过程不依赖AKT/AS160/GLUT4通路的激活。
王哲王哲吴华朵胡永强彭子富郭项英姜宁
关键词:IL-15骨骼肌
线粒体融合分裂与自噬:运动生理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它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共同维持蛋白质及细胞器更新,对于维持细胞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作为真核生物最主要的细胞器之一,其代谢更新对于细胞状态有意义深远。作为线粒体更新的主要机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逐渐引起关注。关于损伤的线粒体是如何通过自噬途径被移除的,其相关机制仍旧不明了。有研究认为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其调控的关键部分。本文就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融合分裂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宋超张竞文姜宁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