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33602)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鲁雄翁杰李金雨智伟冯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电纺丝技术
  • 1篇压强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递送
  • 1篇载药
  • 1篇致密
  • 1篇致密度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能
  • 1篇陶瓷支架
  • 1篇球粒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研究
  • 1篇羟基磷灰石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翁杰
  • 3篇鲁雄
  • 2篇智伟
  • 2篇李金雨
  • 2篇冯波
  • 1篇施剑林
  • 1篇杨光
  • 1篇赵婧
  • 1篇汪建新
  • 1篇罗会涛
  • 1篇丁峰
  • 1篇李永生
  • 1篇贾治彬
  • 1篇史婕
  • 1篇屈树新
  • 1篇周绍兵
  • 1篇魏国清
  • 1篇李楠

传媒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纳米科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研究
癌症一直以来就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疾病之一,如何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已成为当今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化疗作为临床上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其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此外,部分化疗药物的水溶性差,生物利用...
魏国清
关键词:药物递送癌症治疗聚合物胶束
文献传递
携载蛋白质的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成骨细胞行为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光滑钛表面制备一层管径约100nm的纳米管,并选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两种蛋白的混合溶液(BF)进行蛋白吸附试验。将吸附蛋白后的试样进行细胞培养,所用细胞为MC-3T3E1成骨细胞株,结果表明,较光滑钛吸附蛋白前后的纳米管试样显示出更好的成骨活性,同时,吸附单组分纤维连接蛋白的纳米管试样能更好地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史婕冯波鲁雄汪建新屈树新翁杰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细胞培养
蜡球造孔法制备多孔HA陶瓷支架及其性能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组织工程支架的贯通性对其体内生物学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甲壳素溶胶体系和蜡球造孔剂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支架,考查在相同模压条件下,不同浆料/造孔剂比例对多孔HA陶瓷支架的孔隙率、收缩率、贯通性、多孔结构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制备具有高孔隙的多孔HA陶瓷支架,随着造孔剂比例的增大,支架的贯通性更好,当浆料/造孔剂比例为1:1.2时可以得到孔隙率、贯通性、力学性能最优的多孔HA陶瓷支架。
赵婧李金雨智伟鲁雄贾治彬翁杰
关键词:贯通性抗压强度
介孔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多级孔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载药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离心法将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和磷酸钙骨水泥(CPC)高效复合制备出介孔/大孔多级孔复合支架材料,评价了其对抗癌药物阿霉素的装载及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法能在大孔支架CPC内有效负载大量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使其比表面积高达100.1 m2/g,负载量达47.2%,而采用传统浸渍法则不能将MBG粉体材料负载于CPC支架上。载药实验发现离心法制备的介孔/大孔复合支架对阿霉素的装载量达到了46 mg/g,是普通大孔CPC支架的11.5倍,且在体外具有药物缓释的特性。
丁峰李楠李永生施剑林
关键词:离心法缓释
致密羟基磷灰石球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使用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明胶(Gel)作为粘结剂,以沉淀法制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浆料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几何形态良好的致密HA球粒.其孔隙率为4.7%±0.6%,单粒抗压强度为(8.9±0.4)MPa(颗粒直径为0.5 mm),高于孔隙率为16.4%±0.5%的多孔球的抗压强度(7.9±0.2)MPa。仿生矿化和细胞培养的结果显示致密HA球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罗会涛智伟鲁雄李金雨冯波翁杰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溶胶-凝胶法致密度生物学性能
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高分子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2018年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高分子超细纤维并研究其相关性质,探索其应用。方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微流控技术,制备出具有空腔结构的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甘油铜分光光度法、Alamar-Blue法间接检测了纤维膜的甘油含量和细胞毒性,并考察了其吸水率相较于普通实心纤维膜的变化;将PEI-质粒复合物载入纤维的空腔结构中,通过细胞转染实验验证了此纤维膜在运载质粒方面的应用。结果:纤维平均直径在1μm左右,内部均匀分布着椭圆形空腔。该纤维膜中甘油占比38.99%,吸水率为普通实心PLA纤维膜的近2倍。纤维膜与内皮细胞5天的共培养中,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转染检测结果证明了纤维空腔部分能有效运载质粒复合物并保证其生物活性。结论:静电纺丝技术和微流控技术有效结合,成功制备出具有空腔结构的新型高分子超细纤维,展现出了区别于普通纤维的独特性质和应用。
马骏锴倪国莉李西林何洋周绍兵杨光
关键词:静电纺丝技术高分子超细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