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9157)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关瑞章李忠琴刘宏伟汪黎虹郭松林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鳗鲡
  • 6篇致病
  • 6篇致病菌
  • 5篇中药
  • 4篇养殖
  • 4篇养殖鳗鲡
  • 4篇抑菌
  • 4篇抗菌
  • 3篇体外抗菌
  • 3篇体外抗菌后效...
  • 3篇主要致病菌
  • 3篇抗菌后效应
  • 3篇后效应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单胞菌
  • 2篇鱼类
  • 2篇致病性气单胞...
  • 2篇中草药
  • 2篇体外

机构

  • 15篇集美大学
  • 10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关瑞章
  • 11篇李忠琴
  • 8篇刘宏伟
  • 7篇汪黎虹
  • 5篇郭松林
  • 4篇黄文树
  • 4篇靳恒
  • 3篇韩金钢
  • 3篇罗鸣钟
  • 2篇熊静
  • 2篇张东玲
  • 1篇骆曼娜
  • 1篇关淑芳

传媒

  • 5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营养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红蛋白源抗菌片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抗菌肽也称宿主防御肽,通常是指一类具有2—9个正电荷,由12—100个氨基酸组成的阳离子肽,它们由单独的基因编码,发挥着独特的抗菌作用。迄今,从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各类生物中均分离得到抗菌肽,已鉴定或推导并登陆的抗菌肽序列有2170条(2013年2月APD:http://aps.unmc.edu/AP/about.php)。
张东玲关瑞章黄文树熊静
关键词:血红蛋白抗菌机制
中药双联用复方对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筛选单用抑菌作用较强的6种中药药材,依据棋盘法设计15种双联用复方,采用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系列浓度组合的复方对养殖鳗鲡18株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5种双联用复方对18株致病菌中绝大多数菌株的抑制作用比6种中药单用的抑菌作用强,呈现协同效应(FIC≤1)的比例占85.7%,其中显著协同(FIC≤0.5)占20.4%;复方抑菌作用未发生变化(1
李忠琴关瑞章郭松林汪黎虹刘宏伟
关键词:鳗鲡致病菌
五倍子对鳗鲡4株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五倍子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迟缓爱德华氏菌B09、豚鼠气单胞菌B18和嗜水气单胞菌B2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再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五倍子在0.25、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病原菌株B01、B09、B18、B27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五倍子在0.25、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病原菌株B01、B09、B18、B27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后效应,且PAE与药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25~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当药液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五倍子对各病原菌株B01、B09、B18、B27的PAE值在1倍MIC浓度以上差异显著(P〈0.05),在4倍MIC时对于病原菌株B01和B18的PAE之间差异较小。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时,对主要致病菌B01、B09、B18和B27感染所造成的烂鳃、肝胆肿大、败血症等疾病,除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李忠琴关瑞章韩金钢汪黎虹刘宏伟
关键词:五倍子鳗鲡病原菌抗菌后效应
五种养殖鳗鲡鱼皮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鳗鲡是鳗鲡属鱼类(BredEel)的统称,为繁殖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鳗鲡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世界性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鳗业发展迅速,现己超越日本成为最大的鳗鲡养殖国。我国鳗鲡养殖种类主要包括日本鳗鲡.
罗鸣钟关瑞章李忠琴靳恒
关键词:鳗鲡氨基酸洄游性鱼类鱼皮营养丰富
日本鳗鲡肝肾病原菌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采用五倍子、大黄、石榴皮、虎杖、黄芩5种中药单用及其两两配伍组成的10种复方对该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单用时均可抑(杀)该菌,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浓度(MBC)相同,均为0.5~3.0 mg/mL;10种复方中6种呈现显著协同或协同作用,其中大黄+石榴皮、石榴皮+虎杖、五倍子+大黄3种复方可显著协同抑制该菌生长,FIC<0.5,MIC和MBC均不大于0.47 mg/mL.
韩金钢关瑞章黄文树靳恒郭松林
关键词:日本鳗鲡爱德华氏菌RDNA中草药
不同方法提取鳗鲡病原菌DNA模板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吸光值、琼脂糖电泳及PCR差异扩增等指标,对酚-氯仿法、水煮法、碱裂解法3种方法制备的鳗鲡病原菌DNA模板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提取的病原菌模板DNA的浓度、纯度及分子质量大小存在差异,但以这3种方法提取的病原菌DNA为模板,均能成功扩增到细菌16S rD-NA和外膜蛋白的保守序列.其中,酚-氯仿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低、纯度较高;水煮法和碱裂解法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高、纯度较低.2)电泳显示,3种方法获得的模板DNA扩增出的16S rDNA保守序列条带均一,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外膜蛋白保守序列的扩增中却因菌种和模板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熊静关瑞章郭松林黄文树关淑芳
关键词:碱裂解法外膜蛋白基因
10种单味中药对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马齿苋、苦楝皮、大黄、紫花地丁、黄芩、五倍子、金银花以及黄连10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作用于本实验室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收集的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18株常见致病菌,并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上述10种中药单用对除B12以外的17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平均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165~128 mg/mL,平均杀菌浓度(MBC)范围为0.210~128 mg/mL.药效较好的5种中药对供试17株菌的MIC值均在2 mg/mL以内,MBC值均在3 mg/mL以内.
汪黎虹关瑞章李忠琴刘宏伟
关键词:鳗鲡致病菌中药抑菌
菲律宾花鳗鲡种类鉴别与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脊椎骨数及量度性状,用形态学分析方法鉴别了菲律宾花鳗鲡鳗苗的种类,并应用方差、主成分和判别等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引进鳗苗种类间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引进的菲律宾花鳗鲡鳗苗实为2种鳗鲡,即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其中花鳗鲡数量绝多,个体较小;太平洋双色鳗数量少,但个体显著大于花鳗鲡。花鳗鲡总脊椎骨数、臀鳍起点前和起点后脊椎骨数均显著小于太平洋双色鳗。花鳗鲡与太平洋双色鳗的多个形态性状差异显著,包括体型、头部、口裂及鳍,散布全身。建议在鳗苗培育后期分级选别时,可根据花鳗鲡与太平洋双色鳗体型的差异和鳍型不同将其分开。花鳗鲡体型较小,背鳍前端和臀鳍前端距离较远;太平洋双色鳗体型较大,背鳍前端和臀鳍前端几乎平齐。
罗鸣钟关瑞章李忠琴靳恒
关键词:花鳗鲡
氟苯尼考对鳗鲡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后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克雷伯氏菌B12、豚鼠气单胞菌B15和嗜水气单胞菌B2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在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氟苯尼考在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5-4倍MIC)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药物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分别为2.5±0.165、3.0±0.038、5.0±0.090和5.0±0.232h;氟苯尼考对B01、B12、B15、B20的PAE值在2倍MIC时差异较显著,在4倍MIC时对致病菌株B15和B20的PAE几乎无差异。相同浓度氟苯尼考对致病菌株B01和B12的PAE值明显低于B15和B20。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时,对常见致病菌B01、B12、B15和B20感染所造成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肝胆肿大等疾病,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需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李忠琴关瑞章汪黎虹骆曼娜刘宏伟
关键词:氟苯尼考鳗鲡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抗菌后效应
鱼类Cathelicidin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2013年
抗菌肽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机体抵抗病原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athelicidin是目前发现的一个最大抗菌肽家族,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鱼类Cathelicidin的研究虽比较滞后,但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前人鱼类Cathelicidin的研究成果,如基因结构、蛋白酶酶切作用、体内表达状况和生物学活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
张东玲关瑞章
关键词:CATHELICIDIN基因结构生物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