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03)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昭萍于瑞海张跃环闫喜武霍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牡蛎
  • 7篇杂交
  • 6篇盐度
  • 6篇种间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种间杂交
  • 5篇香港巨牡蛎
  • 5篇长牡蛎
  • 4篇三倍体
  • 4篇近江牡蛎
  • 3篇低盐
  • 3篇杂交子代
  • 3篇子代
  • 2篇性状
  • 2篇杂种优势分析
  • 2篇稚贝
  • 2篇太平洋牡蛎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烟台海益苗业...

作者

  • 14篇王昭萍
  • 9篇于瑞海
  • 6篇闫喜武
  • 6篇张跃环
  • 5篇姚托
  • 5篇苏家齐
  • 5篇霍忠明
  • 2篇杨洋
  • 2篇张哲
  • 1篇张辉
  • 1篇沈建平
  • 1篇虞志飞
  • 1篇刘振
  • 1篇喻子牛
  • 1篇梁健
  • 1篇张哲
  • 1篇李冬春
  • 1篇杨鹏
  • 1篇陈洪发
  • 1篇李伟

传媒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水产学报
  • 4篇Journa...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的营养成分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研究分析了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和自繁子代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成分和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杂交子代牡蛎的脂肪含量为(13.66±1.99)%,显著高于自繁子代;脂肪酸成分分析中,杂交子代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4.18±0.62,高于自繁子代;DHA含量为(16.73±3.35)%,高于自繁子代但与自繁子代的差异不显著,EPA含量介于2种自繁子代之间;在脂肪相关基因表达方面,PPARα、INSIG和SREBP基因在部分可食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子代中脂肪含量比较的结果相吻合杂交子代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自繁子代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熊本牡蛎与葡萄牙牡蛎的杂交子代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
闫路路王昭萍苏家齐闫喜武于瑞海
关键词:营养成分基因表达
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被引量:24
2012年
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4个实验组组成。分析了子代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交子代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GA杂交组与AG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幼虫浮游期间,表型性状的中亲杂种优势几乎为0,GA组生长与存活性状表现出积极的单亲杂种优势,而AG组则具有明显的远交衰退现象;幼虫早期表型性状受到母本效应影响,而后减弱。变态期间,GA组变态率较高,得到了大量杂交稚贝;而AG组变态率极低,仅获得了72个杂交稚贝。稚贝培育期间,稚贝表现出中亲生长劣势与存活优势;GA组具有明显的单亲生长与存活优势,而AG组则表现出生长劣势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存活优势。利用复合COI及ITS2鉴定了种间杂交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杂交子均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性融合杂交子。实验获得了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GA组杂交子,为现有牡蛎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方向。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姚托虞志飞霍忠明于瑞海李晓喻李雅林郭希明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种间杂交杂种优势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杂交及早期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测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及其两者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评估种间杂种潜力,分析早期种间杂种优势,实验于2010年7月,采用1雄对3雌的巢式设计建立了9个香港巨牡蛎自繁家系(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HH11、HH12、HH13……HH33)、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GG11、GG12、GG13……GG33)及45个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HG11、HG12、HG13……HG153)。结果发现,种间杂交家系受精率及孵化率平均水平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间配子不兼容现象,而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从其总体水平上看,幼虫生长性状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远交衰退现象;幼虫存活性状的杂种潜力hp在-1~1之间,虽然具有正向优势,但达不到显著标准;幼虫变态率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
张跃环王昭萍闫喜武苏家齐张辉姚托霍忠明于瑞海杨鹏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长牡蛎种间杂交杂种优势
盐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及其杂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2011年8月以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 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稚贝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长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5,最适生长盐度为25—35;近江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0—25,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A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5—30,AG的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G对低盐度敏感,AA对高盐度敏感,AG具有高盐度存活的杂种优势,在盐度30时,中亲杂种优势HG×A为13.32,单亲杂种优势HGA和HAG分别为1.89和27.88,在盐度40时,HAG上升到400,GA和AG都不具有生长优势。杂种稚贝对盐度适应介于双亲之间,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父系遗传特点。
姚托王昭萍闫喜武李冬春张跃环霍忠明苏家齐于瑞海
关键词:长牡蛎近江牡蛎盐度存活
Effects of Salinity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Growth of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被引量:5
2014年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Hong Kong oyster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The embryos,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C. hongkongensis were held in artificial seawater at three different salinities(low, 15; medium, 23; and high, 30)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hatchery and nursery conditions for mass production of the see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production of straight-hinged larvae from fertilized eg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the high salinity than at the low- and medium-salinities(P < 0.05). The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salinity trials, with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observed at the low salinity(P < 0.05). The shell height of larva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from days 9 to 15(P < 0.05), whereas that of juvenile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on day 70(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C. hongkongensis are tolerant to a wide range of salinities(15 to 30), but show better growth and survival at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 Thus,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 in hatchery and nursery systems for improved yields of C. hongkongensis.
HUO ZhongmingWANG ZhaopingLIANG JianZHANG YuehuanSHEN JianpingYAO TuoSU JiaqiYU Ruihai
关键词:胚胎发育高盐度海鸥低矿化度
PI/Rh123双染和流式细胞术作用下不同盐度对葡萄牙牡蛎精子质量及受精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葡萄牙牡蛎精子为对象,采用碘化丙啶(PI)/罗丹明123(Rh123)双染与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10、15、20、25、30、35)对精子质量的影响,并对受胁迫精子进行授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精子的存活率、运动时间和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葡萄牙牡蛎精子的适宜盐度为20~35,活力较高的盐度范围为25~35;通过双染和FCM检测了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发现盐度胁迫先对精子质膜造成损伤,后对线粒体活性造成伤害;低盐胁迫(10、15)对精子损伤严重,胁迫15 min时质膜受损比例高达67.26%±2.35%。人工授精结果显示,低盐胁迫下精子受精率和卵裂率显著降低,且卵裂阶段出现畸形及分裂停止等现象,表明精子质量不仅严重影响了受精过程,还对卵裂造成一定影响。本实验不仅探究了PI/Rh123双染和FCM检测牡蛎精子质膜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的可行性,还结合显微观察全面评价了精子质量,为牡蛎精子质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杜俊鹏王昭萍崔玉婷李阳春杨洋李鹏飞柳逸群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精子质量
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AA自交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HA稚贝生长快于HH,但慢于AA。另外,研究发现H♀×HA♂回交组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HA差异不显著,优于其它回交组。
霍忠明王昭萍梁健刘振沈建平张跃环姚托苏家齐于瑞海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近江牡蛎杂交存活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早期杂种优势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自繁组HH(H♀×H♂)、葡萄牙牡蛎(C.angulata)自繁组AA(A♀×A♂)和杂交组HA(H♀×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骤变法研究盐度为10、15、20、25、30、35下杂交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研究表明,H♀与A♂只能单向受精;盐度10条件下,各组均无法受精;HA、AA、HH的适宜卵裂盐度分别为20~35、25~35、20~30,适宜孵化盐度分别为15~30、20~30、15~25。在卵裂阶段,杂交受精卵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杂种劣势(H<0),杂种劣势最小为-10.168%,最大为-39.836%;在孵化阶段,杂交受精卵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H>0),杂种优势最小为5.665%,最大可达137.413%。存活方面,在盐度10、15、35时HA、AA、HH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并于10日内全部死亡,HA在盐度20、25、30组存活至实验结束,HH、AA仅有2组存活,分别为盐度20、25组和25、30组,HA在盐度20和25时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H>0),分别为107.186%和7.775%。生长方面,HA在盐度20、25、30组于第4日均表现为显著的杂种劣势(H<0、hp<-1),于第10日盐度20组表现出杂种优势,第16日盐度25和30组表现为杂种优势。总体上,随着实验的进行杂交子代逐渐表现出生长优势,这表明杂交子代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
杜俊鹏王昭萍于瑞海马培振张哲李玲蔚李鹏飞
关键词:香港巨牡蛎种间杂交表型性状杂种优势
不同介质对低渗诱导葡萄牙牡蛎三倍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以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6种介质(NaCl、KCl、CaCl2、MgCl2、蔗糖、海水)配制的梯度低渗溶液,在40%~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PB1)时处理15 min,进行三倍体诱导。研究表明,对于同种介质,卵裂率和孵化率均随渗透压升高而增大,三倍体诱导率则先增后减,在渗透压为P8(盐度为8的海水渗透压)时达到最高。在同一渗透压P8条件下,除CaCl2组外,各组卵裂率、孵化率、诱导率与低渗海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aCl2组卵裂率、孵化率降低,而诱导率显著较高(P<0.05)。各低渗组卵裂率、孵化率均低于自然海水组。研究结果表明,低渗海水法诱导贝类三倍体时物理的低渗因素发挥主要作用,Ca2+可能起到辅助作用。
崔玉婷王昭萍李阳春于瑞海马培振张学开杨洋
关键词:三倍体低渗钙离子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稚贝的影响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杂交牡蛎稚贝HA及香港巨牡蛎自繁组HH和葡萄牙牡蛎自繁组A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渐变法研究了盐度胁迫下杂交牡蛎稚贝的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了杂交牡蛎的抗逆性。研究表明,稚贝HA与HH的存活适宜盐度均为15~35,HH的存活适宜盐度为20~35;HA与HH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0~30,AA的最适生长盐度20~35。存活上,HA仅在盐度35条件下产生不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生长上,HA在盐度20~30之间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H>0),但未达到显著水平(hp<1);增重上,在盐度25~30间存在一定的增重优势(H>0)。盐度25胁迫下,SOD、POD、T-AOC和胃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于48 h内趋于稳定;盐度15胁迫下,各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T-AOC升高幅度大且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与POD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受胁迫时,杂交稚贝HA的SOD、POD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稚贝HH和AA(P<0.05),且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杂种优势最高可达206.461%;HA的T-AOC介于两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牡蛎在生长和增重上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在抗逆性上显著优于亲本。
杜俊鹏王昭萍于瑞海崔玉婷杨洋张哲李鹏飞
关键词:盐度香港巨牡蛎抗氧化酶杂种优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