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05004)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汤济广胡望水李伟张光亚梅廉夫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灯影组
  • 1篇地层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质
  • 1篇动力场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性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扬子地块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中古生界
  • 1篇石油地质
  • 1篇体源
  • 1篇气藏
  • 1篇浊流
  • 1篇浊流沉积
  • 1篇古地貌
  • 1篇古生界

机构

  • 3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汤济广
  • 2篇胡望水
  • 1篇刘昭茜
  • 1篇张光亚
  • 1篇沈传波
  • 1篇梅廉夫
  • 1篇陈岑
  • 1篇侯慧敏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被引量:27
2013年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武系与震旦系沉积间断期,威远—仁寿一线以西凸起构造持续发育,形成同向削蚀-超覆型不整合;而以东古构造高部位则由资中—营山一线以东向其西发生迁移,形成反向削蚀-超覆不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古地貌变化导致的古岩溶水动力场变化,明确不同岩溶地貌的溶蚀方式和岩溶强度,认为合川—大足、蓬安—广安—安岳—内江和仁寿以北一带溶蚀强度较大,发育多套溶蚀层,岩溶储集层最为发育;大足—潼南—合川一带具较强的溶蚀强度,岩溶储集层较发育;威远—乐至—西充—仪陇以西南北两端具一定的溶蚀作用,岩溶储集层较发育,而中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对较差。
汤济广胡望水李伟张光亚
关键词:不整合灯影组
多旋回叠合盆地烃流体源与构造变形响应:以扬子地块中古生界海相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多旋回构造演化制约着盆地的成烃演化,使烃流体源显示多源化的特征,而构造变形对烃流体源的成烃制约主要是通过对地质体的埋藏作用来体现.基于扬子地块海相构造变形,将其分为断陷反转、断块反转、逆冲推覆和复合叠加等4类构造变区形,并确立相应构造变形作用下中新生代海相地层构造-埋藏类型.通过烃流体源与地质体构造-埋藏类型对应关系的建立,认为下扬子与中扬子江汉断陷区的强烈暴露-断陷埋藏构造变形控制的烃流体源为残留烃流体源和二次生烃;中扬子湘鄂西和大洪山的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变形区烃流体源为残留烃流体源;大巴山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晚期弱抬升-推覆埋藏构造变形制约的烃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和残留烃流体源,而江南隆起北缘推覆体下地质体的强烈隆升-推覆埋藏致使烃流体源可能为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上扬子持续埋藏-晚期隆升区烃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
汤济广梅廉夫沈传波刘昭茜
关键词:海相地层扬子地块石油地质
西丁家地区地震反射异常体识别与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面上呈长条状、下切状和透镜状等外部反射特征。在对这些地震异常体特征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本区的地震异常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大部分地震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通过对异常体的地震追踪和解释对其进行识别和分布研究,为西丁家地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陈岑胡望水阎振华侯慧敏
关键词:浊流沉积岩性油气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