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3fz012)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曾祥伟刘澜澜张颖尹鑫祝玉卿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传染
  • 9篇传染性
  • 9篇传染性支气管...
  • 7篇鸡传染性
  • 7篇鸡传染性支气...
  • 6篇支气管炎病毒
  • 6篇病毒
  • 6篇传染性支气管...
  • 5篇鸡传染性支气...
  • 5篇IBV
  • 2篇原核表达
  • 2篇肽酶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氨肽酶
  • 2篇氨肽酶N
  • 2篇M41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机构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0篇曾祥伟
  • 6篇刘澜澜
  • 5篇尹鑫
  • 5篇祝玉卿
  • 5篇张颖
  • 4篇张芳
  • 4篇明晓波
  • 2篇王琳
  • 1篇华育平
  • 1篇王玉龙
  • 1篇敖长林
  • 1篇李若飞
  • 1篇吴洪丽
  • 1篇魏萍
  • 1篇李甜甜
  • 1篇杨阳
  • 1篇王亚贤
  • 1篇徐放
  • 1篇王宗尉
  • 1篇董秀梅

传媒

  • 4篇现代畜牧兽医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家禽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染性支气管炎DN-1分离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08年
根据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通过RT-PCR特异性扩增出DN-1株的S1基因,产物为1.7kb,与设计相符。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DN-1株与H52、H120株的S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9.2%,表明IBVDN-1分离株与疫苗株的S1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董秀梅曾祥伟张迎疆魏萍刘澜澜
关键词:S1基因克隆
血清中IBV特异性IgG及总IgG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2005年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PF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总IgG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染IBV-M41第1 d、3 d、5 d、 7 d、10 d、14 d、21 d、28 d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略呈降低趋势,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Ig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幅小, 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者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祝玉卿魏萍曾祥伟杨阳张芳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LISAIGG抗体
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初步分离与鉴定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刘澜澜张颖尹鑫曾祥伟魏萍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型
不同致病型的三株IBV与chAPN体外结合能力的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IBV与鸡氨肽酶N体外结合能力的差异。方法:将已构建的p ET-32a-ch APN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结果。表达的His-ch APN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ting验证,应用酶促反应检测其活性。以不同稀释度的纯化ch APN包被ELISA板,加入经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的含有相同数量病毒粒子的三株不同致病型IBV(呼吸型M41、肾型S-03和腺胃型A2-2),测定三株与ch APN的结合能力。结果:p ET-32a-ch APN在受体菌内成功表达,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复性的重组His-ch APN,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酶促反应显示该重组重组His-ch APN与天然的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ELISA结果显示ch APN与三株IBV均能结合,其结合能力为A2-2>S-03>M41,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不同致病型IBV与ch APN的体外结合力有一定差异。
刘澜澜明晓波徐放王亚贤魏萍
关键词:致病型IBVCHAPN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BV病毒在CEK细胞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为揭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鸡胚肾细胞(CEK)中复制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IBV病毒感染CEK3、6、12、24、36、48、72h后病毒增殖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IBV病毒增殖出现规律性变化,3~12h时IBV增殖不明显,36h时IBV开始大量复制,48h时达到高峰,但72h后有所下降。试验表明IBV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最佳时间在接毒后48h,其复制增殖情况与细胞状态负相关。
张颖刘澜澜王占锋尹鑫魏萍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鸡氨肽酶N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旨为克隆鸡氨肽酶N(chAPN)基因,高效表达可溶性目的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功能。应用RT-PCR方法从鸡胚肾细胞中克隆chAPN的基因片段,经测序鉴定后再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TF-chAPN,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不同条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可溶性蛋白,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Leu-PNA酶促反应和ELISA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OLD-TF-chAPN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酶促反应及ELISA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酶活性,可结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这为今后研究chAPN的酶活性、作为IBV受体及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尹鑫刘澜澜贾莹明晓波张颖李甜甜魏萍
关键词:可溶性酶活性
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抗原定位与动态分布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和RT-PCR法对人工感染IBV-M41株的SPF鸡不同脏器中的病毒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在感染后24 h气管中最早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3 d肺脏和肾脏出现特异性荧光,感染后第5d肝脏、脾脏、法氏囊、直肠等脏器也不同程度的出现特异性荧光.特异性荧光在气管中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可达14d或更长;在肺脏和肾脏可持续3~5d;而在其他器官持续1~3d.试验结果表明气管、肺脏、肾脏都是M41株病毒增殖的场所,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病毒最终定位于主要的靶器官气管.IFA和RT-PCR方法均可以对IBV抗原定位,相对来说IFA法更直观,而RT-PCR更灵敏.
祝玉卿曾祥伟张芳魏萍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定位呼吸型荧光抗体间接免疫M41
氨肽酶N mRNA在雏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被引量:5
2009年
为揭示鸡氨肽酶N(cAPN)含量差异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组织嗜性之间的关系,以看家基因鸡β-actin为内参基因,与cAPN目的基因在相同体系中扩增,以cAPN-pMD18-T标准质粒扩增曲线为标准,计算内参基因及目的基因各自的表达量,并将二者的比值作为相对定量依据,比较不同日龄雏鸡各组织cAPN含量的不同。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加,肝、脾、法氏囊、回肠、肾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相对稳定,肺、腺胃、空肠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十二指肠中的cAPN表达量持续上升,但盲肠、空肠中的cAPN表达量规律性不强且波动较大。表明cAPN的表达与IBV亲嗜组织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侧面反映了IBV组织嗜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cAPN的含量差异。
明晓波尹鑫张颖曾祥伟魏萍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氨肽酶NΒ-ACTIN基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流行病学分析
2006年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为材料,人工诱发SPF鸡的IB(传染性支气管炎)。从IB潜伏期和康复期传染性、不同感染途径对IB的影响、不同日龄鸡只的易感性、与IB传染源接触的安全时间与安全距离进行了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IB与SARS相似,在潜伏期传染性极低,而康复期IB与SARS相比则有一定的传染性;不同的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发病,但发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这与对SARS的研究相似;在易感性上,低日龄鸡对IB更易感,而儿童对SARS则不易感。与IB传染源接触的安全时间与安全距离则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王玉龙曾祥伟朱熙岭魏萍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SARS实验流行病学
3种受体抑制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胚肾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氨肽酶N(ch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及3种受体特异抑制剂对IBV M41株在自然宿主CEK细胞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作者选择苯丁抑制素(Bestatin)、神经氨酸酶(NA)和肝素酶Ⅲ分别作为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单独或共同预处理CEK细胞,而后接入IBV M41株病毒感染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IBVM41株在CEK细胞中的增殖变化,应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法(EID50)测定病毒感染鸡胚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Bestatin和NA处理的CEK细胞获得了抵抗IBV M41株感染的能力,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相比,Besta-tin和NA能显著降低IBV M41株在CEK细胞内的增殖及对鸡胚的感染能力(P<0.01),且Bestatin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显著低于NA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两者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差异显著(P<0.01);肝素酶Ⅲ的处理则对病毒增殖无显著影响;3种受体抑制剂共同处理CEK细胞后,病毒增殖量显著下降(P<0.01),但仍有病毒增殖,病毒液的EID50滴定值为102.12±0.05.0.1mL-1。结果提示,chAPN在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特异性受体作用,而唾液酸在IBV感染宿主细胞中发挥辅助受体作用,硫酸乙酰肝素不是IBV在自然感染中的必需因素,同时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受体因子参与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尹鑫张颖刘澜澜魏萍
关键词:IBVBESTATIN神经氨酸酶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