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ZZ120548)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鲁长虎李宁王征潘扬邓青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食果鸟
  • 4篇取食
  • 4篇种子传播
  • 4篇南方红豆杉
  • 4篇红豆杉
  • 3篇种群
  • 2篇鸟类
  • 2篇自然种群
  • 1篇动物
  • 1篇对植
  • 1篇植物
  • 1篇取食行为
  • 1篇种群结构
  • 1篇种子
  • 1篇濒危
  • 1篇濒危植物
  • 1篇不同种群
  • 1篇传播者

机构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李宁
  • 4篇鲁长虎
  • 2篇潘扬
  • 2篇王征
  • 1篇刘佳庆
  • 1篇罗芳
  • 1篇白冰
  • 1篇邓青珊
  • 1篇徐丹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不同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不同种群的结构变化,于2007年、2008年、2012年分别对皖南仙寓山双坑村、浙江天目山桐坑村及福建梅花山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寓山的1214株南方红豆杉中,幼苗占80%;天目山有510株,幼苗占39.61%,其次是9 m以上的古树,占22.16%;梅花山有174株,幼苗占70.11%,古树占20.11%。3个种群的天然更新都呈缓慢增长状态,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阶段死亡率高。因此,对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的保护重点应放在幼苗和幼树阶段。
刘佳庆李宁熊天石邓青珊时光黎鲁长虎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濒危植物
斑块生境中食果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被引量:11
2014年
生境斑块化对食果鸟类的移动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格局和效率。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在南方山区多因人为干扰而呈斑块状分布。2011年,2012年10月底到12月中,以分布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生态园中南方红豆杉种群为对象,研究斑块生境中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行为,并评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的传播效率。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源斑块共吸引22种食果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并与13种鸟类形成了种子传播关系。不同年间,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都是植物的主要传播鸟类,而其他鸟类传播者种类具有一定的年间变化。生境斑块化导致专性鸟类黑短脚鹎和泛性鸟类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种子传播效率差异。与红嘴蓝鹊相比,黑短脚鹎飞行的平均距离较短((16.3±11.0)m,Mean±SD,n=125),传播距离相对较近;且它们取食后偏好在源斑块中活动,喜栖息在同种成树、甜楮(Castanopsis eyrei)及其他阔叶树等栖树上。红嘴蓝鹊取食后常在斑块间移动,常停歇在同种成树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上,传播距离相对较远((24.9±20.0)m,Mean±SD,n=95)。空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黑短脚鹎移动距离对幼苗更新距离的空间一致性程度高;而红嘴蓝鹊偏好生境与幼苗更新生境一致性程度高。结果表明,斑块生境中植物能与专性鸟类、泛性鸟类之间形成种子传播互惠关系,且种子传播效率受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传播距离和传播生境的影响。
李宁王征鲁长虎熊天石傅文源吴锦平
关键词:种子传播南方红豆杉
食果鸟类对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当濒危植物被移栽至植物园生境后,食果鸟类如何取食并传播植物种子就对于评估迁地保护的成效至关重要,而目前我们仍对这些机制不甚了解。本研究选择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和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食果鸟类对植物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李宁刘钊王征安树青鲁长虎
关键词:种子传播自然种群南方红豆杉
食果鸟类对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当濒危植物被移栽至植物园生境后,食果鸟类如何取食并传播植物种子就对于评估迁地保护的成效至关重要,而目前我们仍对这些机制不甚了解。本研究选择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种群和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食果鸟类对植物种群的取食和传播...
李宁刘钊王征安树青鲁长虎
关键词:种子传播自然种群南方红豆杉
食果鸟类对红楠种子的传播作用被引量:8
2017年
肉质果植物通常依赖食果鸟类等取食果实后经消化道过程传播种子,以完成种群的更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是亚热带森林的代表性种类,其果实具有依赖鸟类等动物取食后传播的特点。2012年、2013年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鸟类对红楠果实的取食及种子的传播作用。结果如下:取食红楠种实的鸟类共计18种,其中整吞果实的鸟类12种,啄取果肉的鸟类5种,啄食种子的鸟类1种。整吞果实鸟类中4种鹎科和2种鸦科鸟类访问频次和取食量较大,是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主要以呕吐方式传播种子。取食后初停栖点与母树距离及地面种子散布地点的分析结果表明,鸟类可以远距离扩散种子。地面种实可被啮齿动物或蚁类再次捕食或搬运。研究表明,红楠可以借助鸟类实现种子传播和种群更新。
潘扬徐丹鲁长虎熊天石罗芳傅文源
关键词:种子传播
动物传播者对植物更新的促进与限制被引量:9
2012年
在动物-植物的关系网络中,传播者对植物更新具有促进与限制两方面作用.本文从种群尺度总结了传播者取食、空间利用等行为对植物更新的影响;从群落尺度分析了多种传播者传播有效性对植物更新的促进与限制.传播者对食物的处理方式决定了种子的命运,且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植物在传播者食谱中的地位亦决定其更新的成败,成为动物偏好的食物可助其摆脱森林破碎化等不利事件的影响.动物的空间行为可导致种子命运发生改变.传播者移动距离能否逃逸同种成树对种子的距离限制,影响种子的更新命运;动物偏好的适宜生境与适于植物萌发生境的空间一致性程度影响传播者传播的成效.有效传播者的非冗余性促使种子传播网络更稳定,利于植物更新;无效传播直接限制植物更新,但为其他植物定殖提供了可用空间.今后应将传播者行为融入植物种群更新研究,而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揭示传播者在植被恢复的作用应是未来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李宁王征潘扬白冰鲁长虎
关键词:传播者取食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