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1029)

作品数:14 被引量:128H指数:7
相关作者:戴全厚程富东王佩将丁贵杰刘正堂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土壤
  • 7篇喀斯特地区
  • 5篇养分
  • 5篇土壤侵蚀
  • 4篇坡耕地
  • 4篇耕地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土壤养分
  • 3篇小流域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雨强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坡面
  • 2篇小流域土壤
  • 2篇流域土壤
  • 2篇模拟降雨
  • 2篇径流
  • 2篇降雨

机构

  • 17篇贵州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吉林省水土保...

作者

  • 15篇戴全厚
  • 5篇程富东
  • 4篇王佩将
  • 3篇丁贵杰
  • 2篇高华端
  • 2篇杨智
  • 2篇赵龙山
  • 2篇彭旭东
  • 2篇李昌兰
  • 2篇刘正堂
  • 2篇梁家伟
  • 1篇邓伊晗
  • 1篇粟海军
  • 1篇喻理飞
  • 1篇倪九派
  • 1篇李翠莲
  • 1篇胡奕
  • 1篇王玲玲
  • 1篇向万丽
  • 1篇张旭贤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核农学报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对喀斯特裸坡地径流养分流失的影响
雨强是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地下产流的驱动力,而地下孔(裂)隙则是其养分流失的重要方式。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孔(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对喀斯特裸露坡耕地径流...
彭旭东戴全厚李昌兰袁应飞赵龙山
关键词:养分流失径流雨强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分形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对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不断恢复,>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不断增多,土壤结构不断改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除与土壤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较小,均未达显著性水平;土壤微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氮呈显著负相关,与结构体破坏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演变的指标;坡耕地的土壤结构最差,退耕还林有利于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
王佩将戴全厚丁贵杰程富东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分形维数
表土剥离喀斯特坡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
本研究采用试验钢槽装填土石模拟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地区裸露坡地&quot;二元结构&quot;,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揭示雨强、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产流时长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靳丽
表土剥离喀斯特坡面土壤侵蚀试验研究
本研究采用试验钢槽装填土石模拟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地区裸露坡地"二元结构",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揭示雨强、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产流时长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雨强与地表产流量、产...
严友进戴全厚伏文兵靳丽
关键词:表土剥离土壤侵蚀
不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对喀斯特裸坡地径流养分流失的影响
雨强是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地下产流的驱动力,而地下孔(裂)隙则是其养分流失的重要方式。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孔(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对喀斯特裸露坡耕地径...
彭旭东戴全厚李昌兰袁应飞赵龙山
关键词:养分流失径流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产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2年
选取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黄壤为试验土壤,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坡面产流过程,探索其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与降雨强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的变化均呈负相关;地下孔(裂)隙流与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及岩石裸露率的变化均呈正相关,但其相关性均较弱。随着坡度的增大,地表产流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而地下孔(裂)隙流则表现为持续减小。(2)岩石裸露率、降雨强度、坡度和地下孔(裂)隙度等因子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降雨强度>坡度>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其对地下径流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岩石裸露率。(3)地表径流率随时间的变化总体特征为先迅速增大,然后缓慢减小,最后在50~60min以后趋于稳定,地下径流率总体呈现出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变化因素水平下地表及地下径流率随时间的变化差异都较大。
胡奕戴全厚王佩将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产流特征
喀斯特退耕还林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不同年限退耕还林地为对象、石漠化未治理地为对照,分析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酶的差异性变化比较明显。相对于石漠化未治理地,自然松林及其他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脲酶活性都有一定的增加。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高于石漠化未治理地,增幅为176.59%~741.37%。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淀粉酶活性不同,对比石漠化未治理地,其他退耕还林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但变化规律并不明显。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脲酶和蔗糖酶与碱解氮之间相关显著,脲酶和蔗糖酶与其他养分及淀粉酶与各养分因子之间相关不显著。
李翠莲戴全厚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酶土壤养分
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难以量化的现状,以六枝特区为例,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6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石漠化治理区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总产值增长率、产值结构、消费结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的评价指数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指标指数从0.807 4上升到0.862 3;产业结构指标指数从0.470 8上升到0.598 6;总产值增长率指数从0.568 4上升到0.804 8;产值结构指数从0.625 6上升到0.599 9;消费结构指数从0.666 1上升到0.770 7;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数从0.380 9上升到0.733 2。六枝特区治理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533 3上升到2013年的0.672 0,石漠化治理工程已见成效。
程富东张曦戴全厚喻理飞粟海军梁家伟
石漠化地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以石漠化地区竹林河小流域为例,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和生态综合功能3方面,选择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因子,建立该流域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精度较高的标准差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流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环境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健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341 5增大到2008年最优状态,结果达到了1。
向万丽戴全厚邓伊晗董亚辉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小流域
^137Cs技术研究岩溶高原湿地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灌丛地>人工草地>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值为农耕地>草地>灌丛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137Cs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侵蚀模数值变化为上坡>中坡>下坡。小流域年均侵蚀模数为:1254.9t·(km2·a)-1,灌丛地侵蚀模数为462.6t·(km2·a)-1,人工草地为630.4t·(km2·a)-1,农耕地为3311.8t·(km2·a)-1。因此,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农耕地是治理的重点。
梁家伟戴全厚张曦高华端刘文
关键词:小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