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998)

作品数:26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周磊高岩郭泽鸿赖春花丁祥龙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种植体
  • 7篇成骨
  • 6篇
  • 6篇纯钛
  • 5篇牙种植
  • 5篇牙种植体
  • 5篇钛种植体
  • 4篇微弧氧化
  • 4篇纳米
  • 4篇活性
  • 4篇激光
  • 4篇骨结合
  • 3篇酸蚀
  • 3篇缺损
  • 3篇纳米管
  • 3篇骨缺损
  • 3篇固醇
  • 2篇动物
  • 2篇生物活性
  • 2篇他汀

机构

  • 18篇广东省口腔医...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周磊
  • 9篇高岩
  • 7篇郭泽鸿
  • 6篇丁祥龙
  • 6篇赖春花
  • 5篇刘伟珍
  • 5篇李少冰
  • 5篇丁婧文
  • 5篇容明灯
  • 5篇林曦
  • 4篇岳新新
  • 4篇王敬旭
  • 4篇蒋颖
  • 3篇刘湘宁
  • 2篇杨烁
  • 2篇贾芳
  • 2篇徐淑兰
  • 2篇卢海宾
  • 2篇张晔
  • 2篇赵红宇

传媒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4篇口腔疾病防治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喷砂酸蚀粗化种植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喷砂酸蚀(SLA)的钛种植体表面粗化处理方法 ,分析比较不同表面理化特性的差异。方法自制表面光滑钛种植体分两组:一组依次采用LT-G20W光纤激光打标机轰击、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阳极氧化法制纳米管3个工序联合粗化光滑面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另一组依次采用喷砂(Al2O3颗粒)、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法2个工序粗化钛金属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植体表面形貌;应用表面电子探针(EPMA)对种植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化合状态进行分析;应用3D表面形貌仪在白光共聚焦扫描模式下对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两者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表面粗糙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两种粗化的钛种植体表面。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表面的粗糙度大于SLA表面的粗糙度。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轮廓算术平方差Ra=(8.19±0.09)μm,轮廓各点高度均方根Rq=(10.64±2.10)μm,轮廓最大峰高度Rt=(43.42±6.18)μm;SLA组:Ra=(2.09±0.13)μm,Rq=(2.70±0.18)μm,Rt=(15.36±0.50)μm,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16.709,tRq=-9.206,tRt=-10.178,P<0.05);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的表面清洁;SLA组表面可见尖锐的边缘,散在的一些Al2O3颗粒。结论采用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SLA的钛表面处理方法均可以获得粗糙表面,前者较后者更为清洁规则,粗糙度更高,可控性更好。
王敬旭丁祥龙容明灯赵红宇周磊
关键词:喷砂激光酸蚀纳米管
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在牙周炎病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前牙区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直接法FRC bridge连接所有同颌前牙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12例,以弹性义齿修复14例同类病例作为对照,修复后1、6及18个月随访,对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1、6或18个月,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组和对照组解剖外形和边缘适应性均优于弹性义齿修复组(P<0.05);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探诊出血指数(BOP)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修复前后PD、BOP、牙齿松动度(TM)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美学修复效果,并可改善邻牙牙周状况。
刘湘宁周磊赖仁发谢黎李少冰张晔
关键词:切牙缺失牙周炎
钛酸盐纳米线控制细胞的粘附及其活性被引量:1
2017年
控制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互动在植入器械包括药物输送系统,生物感应器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渴望的。目前对于开发能够限制细胞的粘附以及活性的新材料有着较大的期待。通过水热法在钛片表面制作钛酸盐纳米线支架,研究了钛酸盐纳米线对MG63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光滑组钛片比较在纳米线表面有较少的细胞粘附,扫描电镜观察可见仅有少量细胞被纳米线穿刺并固定在纳米线表面,并且细胞形态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不能形成细胞骨架并且细胞形状不规则;随后的细胞增殖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碱性磷酸酶以及RUNX2活性检测发现纳米线组细胞其分化能力也相应减弱。纳米线表面细胞早期粘附以及增殖及分化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这种抗细胞粘附的纳米结构在药物缓释系统以及生物感应器等方面有应用价值。
丁祥龙王敬旭林曦吴靖漪岳新新贾芳郭泽鸿高岩周磊
关键词:
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的种植体表面粗化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的钛表面粗化处理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能。方法依次采用LT-G20W光纤激光打标机轰击、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阳极氧化法制纳米管3个工序联合粗化光滑面的纯钛种植体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加工完成的种植体表面形貌;应用表面电子探针(EPMA)对种植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化合状态进行分析;应用3D表面形貌仪在白光共聚焦扫描模式下对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成功制备复合微米、纳米结构的钛种植体表面,表面结构的元素组成为Ti、O,晶体为锐钛矿晶相,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的钛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8.38±0.91)μm、Rq(10.64±2.10)μm、Rt(43.42±6.18)μm。结论采用LT-G20W光纤激光打标机轰击、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阳极氧化法制纳米管3个工序联合粗化光滑面的纯钛种植体表面是可行的,制备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具备优良的物理指标。
王敬旭丁祥龙容明灯周磊
关键词:牙种植体激光酸蚀纳米管
20(S)羟基胆固醇与辛伐他汀启动Raf/MEK/ERK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的研究
研究背景辛伐他汀(Simvastatin,SVA)及羟基胆固醇(Hydroxycholesterol,OHC)都是小分子物质,已获得市场准入。辛伐他汀是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而羟基胆固醇是经胆固醇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之一,是含...
黄颖荷
关键词:辛伐他汀骨缺损成骨分化
文献传递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后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BR)模型中的成骨效应。方法将20只普通级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周组和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白兔均制备颅骨GBR模型,在颅顶骨植入4个钛筒,分别盖rhBMP-2/CBD胶原膜(rhBMP-2/CBD胶原膜组)、rhBMP-2胶原膜(rhBMP-2胶原膜组)、胶原膜(胶原膜组)和不盖膜(空白组)。分别在2周和6周时处死各对应组的大白兔,取样制作硬组织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胶原膜阻挡了纤维组织的长入,4组钛筒上层均无新骨生成,其中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顶端毛细血管增生量明显较其余3组多。6周时可见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上层大量新骨生成,与来源于颅骨骨面的新骨界限明显,而其余3组钛筒顶端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可形成具有骨诱导性的胶原膜,缓释rh BMP-2使胶原膜下方大量新骨生成,表层成骨可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和防止植骨床的塌陷,使成骨速度加倍。
赖春花周磊宁晖丽张迪周震杨烁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膜引导骨再生
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处理的钛种植体骨结合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种植体(LAN)与喷砂酸蚀种植体(SLA)在不同时期骨结合的差异。方法:取Beagle犬4只,分别在每只犬后腿的左侧胫骨植入4枚LAN处理的钛种植体(LAN组),右侧胫骨植入4枚SAL处理的钛种植体作为对照(SLA组);分别于术后2、4周各随机处死2只动物,取出胫骨后,采用EXAKT切磨系统制作含种植体的骨组织切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种植体在不同时期骨结合的差异。结果:术后2、4周,LAN组的种植体-骨结合率(BIC%)、骨面积百分数(BA%)均高于SLA组(P<0.05)。结论: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处理的种植体(LAN)相比喷砂酸蚀处理的种植体(SLA)具有更好的骨结合效果。
王敬旭丁祥龙容明灯赵红宇周磊
关键词:喷砂激光酸蚀纳米管
TiO_2光催化效应对种植体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钛种植体已在口腔临床广泛应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种植体表面形貌修饰的相关研究,笔者就光催化对种植体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TiO_2的制作方法以及可见光催化在生物学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丁祥龙周磊
关键词:种植体二氧化钛光催化生物活性紫外线
负载羟固醇小牛骨块对犬颌骨缺损修复早期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负载羟固醇小牛骨块(羟固醇骨块)对比格犬下颌骨标准骨缺损修复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比格犬4只,拔除下颌骨双侧第三、第四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后,在左、右两侧下颌骨颊侧各制备2个5 mm×10 mm×10 mm箱型标准骨缺损(n=4/只,n=16)。愈合4周后,按双侧同名区域对照设计,随机将羟固醇骨块(n=8)植入一侧骨缺损,小牛骨块(n=8)植入另一侧骨缺损。4周后处死,对获取标本处理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测量。结果羟固醇骨块组和小牛骨块组均观察到骨缺损内部有明显新骨形成。HE染色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示羟固醇骨块组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为(35.43±2.78)%,高于小牛骨块组(30.88±2.03)%(P<0.05);羟固醇骨块组新生血管数量为(31.50±1.60)个,小牛骨块组为(30.00±1.31)个,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羟固醇骨块组骨钙素阳性细胞数为(63.50±7.50)个,高于小牛骨块组(55.50±5.15)个(P<0.05)。结论羟固醇骨块促进犬下颌骨标准骨缺损的再生修复与羟固醇能促进骨愈合早期阶段的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有关。
胡晓刘威吴王喜周磊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缺损
猴上颌窦黏膜成骨潜能影像与组织学研究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是限制种植体植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经侧壁入路或经牙槽嵴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术是通过手术,将上颌窦底黏膜与骨壁分开,在手术形成的窦膜和窦底骨壁之问的空隙内植入人工骨材料,进行窦底垂直骨增量,允许同期或延期...
吴王喜
关键词:牙种植体上颌窦黏膜成骨潜能骨增量组织学影像学特征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