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3015)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苏爱国张水昌帅燕华王慧蔡报元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产甲烷作用仍在强烈进行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1
- 2009年
- 生物气是一类成因特殊的天然气,是复杂生物化学系列作用的结果.由于生物气形成机制复杂性导致研究难度大,再加上研究历史相对较短,决定了该领域仍然存在大量基础性问题尚未解决.生物气的形成时期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该问题是研究生物气形成机制、预测生物气分布的基础.在中国最大的生物气产区—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两口井系列罐顶气样分析时发现一定浓度的H2和丙烯类化合物:H2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较轻(-700‰^-820‰);丙烯的稳定碳同位素则处于-27‰^-40‰之间,与相应层位的干酪根稳定碳同位素变化规律一致.结合该区沉积、构造、Ar和He等微量组分的特征分析,可以证明它们主要为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产物,而非幔源或无机反应等来源.这些组分的检出为该区目前仍处于强烈产甲烷作用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帅燕华张水昌苏爱国王汇彤蔡报元王慧
- 关键词:生物气H2丙烯稳定同位素柴达木盆地
- 深部生物圈层微生物营养底物来源机制及生物气源岩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生物气作为一类特殊的天然气资源,具有完全异于常规油气的形成机制.尽管其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早已为人所知,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地质盆地内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源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何以有些盆地形成了巨大的聚集等问题仍然困惑不解.考虑到生物气是由产甲烷菌消耗为数不多的几类小分子物质而成,而这些小分子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沉积物中的可以为微生物消耗利用的活性有机质部分,考察和了解活性有机质的分布规律将是揭开地质盆地内生物气形成之谜的可能途径.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类型的分析,发现:1)活性有机碳(ROC)含量随着埋深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与酸解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增加(20→80℃),ROC明显提高;这表明弱成岩过程中有机质在低温热力作用下可新产生一些易于为微生物降解利用的"活性有机质",说明生物气形成过程中的低温热力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一样不容忽视.2)活性有机碳(ROC)与传统不溶有机碳(TOC)具有较好正相关关系,不但表现在其绝对含量整体上随着TOC增加而增加,而且也表现在受热力作用新出现的"ROC"与TOC关系更为明确.这些数据表明有机质丰度越高所能贡献的活性有机质越多,对生物气形成越有利.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85%以上的生物气储量分布在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的下部层位(K5~K13)的事实进一步提供了高丰度有机质层是有效生物气源岩的佐证.
- 帅燕华张水昌陈建平苏爱国
- 关键词:生物气气源岩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