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11003)

作品数:22 被引量:593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根绪王一博李元寿张春敏王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草甸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8篇高寒草甸
  • 7篇土壤
  • 4篇水分
  • 4篇气候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小流域
  • 3篇KRIGIN...
  • 2篇典型小流域
  • 2篇植被
  • 2篇通量
  • 2篇空间变异特征
  • 2篇空间异质性
  • 2篇河流
  • 2篇放牧
  • 2篇放牧强度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9篇王根绪
  • 8篇王一博
  • 8篇李元寿
  • 5篇张春敏
  • 4篇龙训建
  • 4篇王俊峰
  • 3篇胡宏昌
  • 2篇高永恒
  • 2篇吴宁
  • 2篇吴青柏
  • 2篇程玉菲
  • 2篇赵林
  • 2篇陈槐
  • 2篇王军德
  • 2篇钱鞠
  • 2篇丁永建
  • 2篇罗鹏
  • 1篇沈永平
  • 1篇张人禾
  • 1篇李志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草地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2
2007年
多年冻土区冻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利用在长江黄河源区实测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生物量数据以及青藏高原降水、气温以及地温等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等主要高寒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现存生物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分析表明:如果未来10 a气温增加0.44℃.(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分别递减2.7%和2.4%,如果同时降水量小幅度增加8 mm.(10a)-1,则地上生物量可基本保持现状水平略有减少;在气温增加2.2℃.(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年分别平均减少达6.8%和4.6%,如果同期降水量增加12 mm.(10a)-1,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可基本维持现状水平略有增加,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则递增5.2%.高寒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幅度显著小于高寒草甸,而对降水增加的响应程度大于高寒草甸.明确高寒草地植被生物量随气候变化的演变趋势,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王根绪胡宏昌王一博陈琳
关键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气候变化
污水处理后贮存期间水质变化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对处理后的污水在贮存期间的水质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水贮存期间,BOD5、CODCr和SS等水质指标的浓度持续下降,总凯氏氮和pH值变化不大,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明显升高且15d后大于农田灌溉标准。在平均气温(32℃)较高的夏季,安全贮存期大约为15d。
王俊峰王根绪邱镕处
关键词:污水水质变化灌溉
青藏高原典型寒冻土壤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6
2006年
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非常敏感,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期遥感TM数据和生态样带调查数据,提出生态综合指数方法.应用土壤结构、组成与水理特性等物理指标和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含量指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寒冻土壤如钙积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以及简育寒冻雏形土等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化,主要高寒生态系统如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以及高寒沼泽草甸等显著退化,寒冻土壤表层呈现明显粗粝化,草毡寒冻雏形土以及简育寒冻雏形土表层土壤细粒物质流失38.7%,土壤孔隙度和容重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随综合生态指标值降低而急剧增大,当植被覆盖度<50%以后,土壤表层水分集聚现象不再存在,高寒草原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化不明显;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生态指数减少而分别呈现抛物线和指数曲线形式减少.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将可能导致寒冻土壤环境持续退化并对高原草地碳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王一博王根绪程玉菲李元寿
关键词:气候变化响应
高寒草甸典型小流域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内插法研究寒区典型小流域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分布情况;分析了0~50 c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水分与剖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五层土壤水分和流域平均土壤水分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五层土壤水分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其块金系数为43.7%、58.9%、53.0%、71.6%和68.1%,流域平均土壤水分的块金系数为38.4%,0~10 cm1、0~20 cm、20~30cm三层土壤水分相关度明显小于30~40 cm和40~50 cm两土层土壤水分,说明表层土壤水分受降雨因素干扰明显,而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比较稳定。通过分析,得出雨后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主要受水分入渗、地形、植被覆盖、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流域土壤水分的有效变程在938~1469 m之间,40~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程最大,为1469 m;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程最小为938 m。通过确定半方差函数、比较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变异程度,得出在小流域内土壤水分半方差函数模型总体上拟合效果较好。
张春敏王根绪王军德龙训建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KRIGING插值
黄河源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季节冻土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湿空间变化被引量:39
2008年
在对不同植被覆盖度(95%,70%~80%,40%~50%和10%)下的土壤水分(θ_V)和土壤温度(T_s)进行日观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冻融过程中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与水分关系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冻融过程明显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植被覆盖变化还导致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耦合变化.使用了一个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耦合模型来研究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温度的变化范围和幅度都有影响,高盖度下的土壤比低盖度土壤持水性强.此外,在冻结过程中,由于水的热容量大于土壤的,高盖度土壤能够抑制土壤温度的降低幅度,高盖度土壤具有较好的绝热功能.对于黄河源区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季节冻土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湿空间变化研究有利于为高寒冻土地区冻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程慧艳王根绪王一博胡宏昌
关键词:土壤温度和水分植被覆盖黄河源区
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以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内插法,研究小流域尺度下景观单元土壤容重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4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4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C0/(C0+C)]为15.7%,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层土壤容重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块金系数在27.6%~47.4%之间;分析得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 5层剖面土壤容重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 596 m,1 697 m,1 985 m,1 426 m和1 380 m。通过确定半方差函数、比较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变异程度,总体上,小流域内土壤容重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张春敏王根绪龙训建李元寿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容重KRIGING插值
放牧强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3
2008年
研究了四川省红原县境内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表现出由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莎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的趋势。生长季节6—9月,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以不放牧为最高,重度放牧显著小于不放牧;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重度和中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6—9月4个月植物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43.3、1621.6、2294.7和2448.5g·m-2,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大小排序为重牧(87.8%)>中牧(81.8%)>轻牧(76.2%)>不放牧(69.2%)。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放牧作用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而引起的,其分配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草甸植物对放牧干扰的适应。
高永恒陈槐罗鹏吴宁王根绪
关键词:放牧物种组成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75
2008年
通过网格(10m×10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覆盖区域(110m×90m)浅层剖面(0-40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高寒草甸覆盖区0-3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均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其中87.3%-74.9%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201m以下尺度,10m以下随机因素对空间异质性作用较小;30-40cm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由10m以下尺度随机因素导致的占42.3%,而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57.7%)体现在10-87.2m尺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维数D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随深度增加高寒草甸区土壤水分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程度在降低,而随机因素导致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在增加。从4层的Co/(C+Co)值来看,10-20cm这一层的值最小,表明在这一层的系统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最高。说明高寒草甸区0-3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受降水、植被发育、根系分布、土壤特性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自相关因素控制,而3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受自相关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控制。
李元寿王根绪丁永建王一博赵林张春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统计学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
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对CH_4和CO_2通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对不同退化程度沼泽和高寒草甸CH4和CO2通量以及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CH4和CO2通量均表现出排放特征,排放强度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对CO2表现为排放特征,而对CH4却表现为吸收特征,且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强.未来气候模式下,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将对区域气温升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温、5cm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生物量是影响CH4和CO2的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
关键词:CH4CO2青藏高原
渭河径流对LUCC和气候波动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40年来渭河流域降水量和产流量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年均降水量减少了14.86%,年均径流深减少了42.4%。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研究表明:气候波动对年均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约为85%,LUCC对年均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约为15%;非汛期流量的变化,气候波动的贡献率约为70%,LUCC的贡献率约为30%。
胡宏昌王根绪李志陈腊娇李太兵刘光生
关键词:LUCC气候波动SWAT渭河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