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04419029)

作品数:25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景在平冯翔赵志青包俊敏赵珺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
  • 22篇主动脉
  • 21篇夹层
  • 19篇主动脉夹层
  • 17篇胸主动脉
  • 17篇胸主动脉夹层
  • 17篇腔内
  • 16篇动脉夹层动脉...
  • 16篇胸主动脉夹层...
  • 16篇主动脉夹层动...
  • 16篇夹层动脉瘤
  • 15篇腔内隔绝
  • 15篇腔内隔绝术
  • 5篇主动脉瘤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物
  • 2篇血压
  • 2篇移植物
  • 2篇术后

机构

  • 2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5篇景在平
  • 16篇冯翔
  • 15篇包俊敏
  • 15篇赵志青
  • 14篇赵珺
  • 13篇陆清声
  • 10篇黄晟
  • 7篇熊江
  • 7篇洪毅
  • 7篇冯睿
  • 6篇汤敬东
  • 5篇叶必远
  • 5篇赵新
  • 2篇熊江
  • 2篇廖明芳
  • 2篇梅志军
  • 2篇崔佳森
  • 2篇王利新
  • 2篇贾宝成
  • 2篇汤敬东

传媒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8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动性高血压与中膜板层变化的动物实验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为了验证和完善关于波动性血压可引起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从而导致Stan 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假说。方法 通过犬的动物模型设计 ,同时加大血压的波动性和应用悬吊法来加大应力对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的作用。结果 在施加血流动力学应力作用影响后 ,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可较明显地形成 3个板层区。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 ,验证了波动性高血压可以造成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板层的分离破坏。在一定角度上解释了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和发展趋势。
汤敬东景在平熊江赵新黄晟高嵩贾宝成施萍施萍
关键词:动物实验血流动力学
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5
2002年
景在平冯翔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期随访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期疗效 ,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116例 ,按照术后 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 1次的方案进行随访 ,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10 0例患者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 )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随访中死亡 2例 ,2例术后再发 Stanford A型夹层行 Bentall手术后治愈。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 ,无与 TAD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6 7例术后随访 12个月以上者 CTA随访表明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缩小 ,移植物位置、形态良好 ,瘤颈无显著扩张。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 ,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陆清声叶必远
关键词:腔内治疗随访报告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 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6例患者中 6 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 ,其中 2例完全遮蔽 ,19例有临床症状 ,而术前行颈外动脉 -椎动脉旁路者 ,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 :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 ,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 -左椎动脉旁路术。
赵志青景在平包俊敏赵珺冯翔陆清声王利丽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移植物释放困难的对策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GE)中移植物 (SG)释放困难的解决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 4年来对 TAD进行 EVGE术中遇到 SG释放困难的病例 ,采用强力后撤、导鞘预后撤技术、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贯穿导丝牵张技术等各种方法对输送器前进困难、导鞘后撤困难和 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等情况进行处理。 结果 :释放困难病例共 11例 ,5例释放时输送器外导鞘后撤困难 ,经过强力后撤、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和导鞘预后撤技术成功将 SG释放 ;3例 SG展开后输送器退出困难 ,应用导鞘闭合技术、旋转技术和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后导鞘成功退出 ;2例携载延伸 SG的输送器无法到达预定部位 ,放弃操作 1例 ,另 1例经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导引成功。还有 1例输送器携载 SG进入主动脉弓时导致裂口扩大 ,随即转传统手术。 结论 :灵活采用多种技术有助于解决胸主动脉瘤 EVGE中 SG释放困难的问题。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移植物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出现远端反流的识别和处理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 (EVGE)中远端反流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 :术中出现的远端反流采用球囊扩张、远端移植物 (SG)封堵和促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术中即时反流发现率和术后 期反流发现率均为 3.4 5 % ;术中 期治愈率为 75 %。近、远期病死率为零。结论 :应加强远端反流的术中评估 ,术中未发现远端裂口者不能肯定无远端反流存在。远端裂口隔绝是有效治疗方式 ,其他如假腔内灌注。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导入动脉几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2002年
目的 :比较总结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腔内隔绝术中不同导入动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采用局部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 ,5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完全阻断法 ,99例采用全身肝素化加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 ,1例采用导入动脉吻合人工血管的方法。 结果 :导入动脉完全阻断的患者在下肢血流复通后血压显著下降且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其中局部肝素化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血栓形成 2例 ,筋膜间隙综合征 2例。导入动脉部分阻断法失血量增加 ,但下肢并发症减少。 结论 :在 TAD腔内隔绝术中以部分阻断法处理导入动脉既可减少术中的血压波动又避免了术后严重的下肢并发症。
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叶必远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
脊髓动脉造影预防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截瘫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索在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 ,使用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方法来判断Adamkievicz动脉的起源 ,并评价其预防截瘫的价值。方法 :1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MRA示胸主动脉夹层假腔自 T6 平面发展至腹主动脉 ,在 T8和 T1 0 平面分别有一夹层裂口。术中行两侧椎、甲状颈干、肋颈干、肋间、腰动脉与骶中动脉选择性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该患者的 Adam kiewicz动脉起源于左侧腰动脉 (L2 ) ,术中用两个 Talent移植物释放后定位于 T6 ~ T1 2 平面 ,夹层完全封闭 ,术后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无异常 ,随访 3个月 ,患者生活如常。结论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判断 Adam kiewicz动脉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 ,对于夹层裂口位于 T8~ T1 0 平面的截瘫高危患者 ,术前进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来判断 Adam kiewicz动脉的起源以指导手术中移植物的定位可以预防截瘫的发生。
冯翔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赵珺叶必远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截瘫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在大鼠正常动脉及腹动脉瘤模型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MMP- 3的表达。结果 :正常动脉壁组织 MMP- 3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或阴性 ,而动脉瘤组织中 MMP- 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阳性率为 8/ 8;MMP- 3阳性染色主要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和外膜的炎症细胞 ,其中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染色明显增强。 MMP- 3m RNA在动脉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 ,在动脉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和小血管聚集区呈强阳性 ;对照组动脉组织未见 MMP- 3m RNA阳性表达。 结论 :腹主动脉瘤组织中 MMP- 3蛋白及 m RNA较正常动脉组织表达显著增高 ,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表达明显增强 ;提示 MMP-
赵新景在平熊江江少杰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3腹主动脉瘤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腔内隔绝术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的DSA评估
2002年
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冯睿黄晟洪毅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DS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