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786)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时清叶仁广华有杰王焕平李晨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光谱
  • 4篇微晶
  • 4篇微晶玻璃
  • 3篇氧化铝
  • 3篇离子
  • 3篇粉体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材料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
  • 2篇射线衍射
  • 2篇谱特性
  • 2篇晶体
  • 2篇光谱特性
  • 2篇光学
  • 2篇发光
  • 2篇发光特性
  • 2篇发光特性研究
  • 2篇白光
  • 2篇白光LED

机构

  • 1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浙江科技学院

作者

  • 12篇徐时清
  • 6篇华有杰
  • 6篇王焕平
  • 5篇叶仁广
  • 5篇李晨霞
  • 4篇赵士龙
  • 3篇周广淼
  • 3篇张斌
  • 2篇李登豪
  • 2篇马红萍
  • 2篇王世锋
  • 1篇杨清华
  • 1篇庄松林
  • 1篇江青云
  • 1篇郑飞
  • 1篇刘平
  • 1篇夹国华
  • 1篇鞠海东
  • 1篇刘银红
  • 1篇孙柳正

传媒

  • 3篇光学学报
  • 2篇发光学报
  • 1篇陶瓷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非金属矿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第七届全国稀...

年份

  • 3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4+)掺杂硼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光谱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制备了Ti4+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根据玻璃样品的差热分析(DTA)进行微晶化处理,测试了Ti4+掺杂硼硅酸盐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XRD)谱、透射电镜(TEM)图像、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了BaYF5微晶的平均晶粒尺寸并与TEM图像进行比对。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Ti4+掺杂BaYF5硼硅酸盐微晶玻璃强烈的宽带发光(300~800 nm),对应于Ti4+(3d0)-O2-(2s23p6)的电荷迁移跃迁,与未经热处理玻璃样品相比,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增强。通过优化热处理温度和掺杂浓度,得到了紫外光激发下发白光的Ti4+掺杂BaYF5硼硅酸盐玻璃,对应的色坐标为(0.261,0.351)。
李晨霞韦萍尹雷叶仁广华有杰徐时清
关键词:微晶玻璃钛离子X射线衍射荧光材料
Mn2+掺杂KPb2CI5晶体生长及光谱特性研究
采用改良Bridgman方法生长出透明度高、无缺陷、厘米级尺寸的KPbCl:Mn晶体。测试了Mn掺杂KPbCl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光谱,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在红光区域的发射只在低温(比如10K和77K)才能观测到,此发射...
夹国华赵士龙邓德刚王焕平黄立辉华有杰李晨霞徐时清
文献传递
Eu^(2+)/Eu^(3+)掺杂的微晶玻璃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高温熔融法和热处理成功制备了白光发光的Eu^(2+)/Eu^(3+)掺杂SiO_2-Al_2O_3-ZnO-K_2CO_3微晶玻璃。测试了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谱(XRD)、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发现,X射线衍射谱表明了玻璃基质中存在β-Zn_2SiO_4纳米晶粒,根据XRD结果和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β-Zn_2SiO_4晶粒大小约为35 nm。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强烈的宽带蓝光(400~460 nm)和红光(574,587,611,650和700nm)发光,分别对应Eu^(2+)的4f^65d→4f^7能级跃迁以及Eu^(3+)的~5D_0→~7F_J(J=0,1,2,3,4)能级跃迁,与未热处理玻璃样品相比较,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大大增强。研究结果表明,Eu^(2+)/Eu^(3+)掺杂的SiO_2Al_2O_3-ZnO-K_2CO_3晶玻璃是一种白光LED潜在的基质材料。
李晨霞徐时清叶仁广赵士龙邓德刚庄松林
关键词:微晶玻璃铕离子X射线衍射荧光材料
Cr^(4+)掺杂Zn_2SiO_4透明微晶玻璃光谱特性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高温熔融法和热处理制备了Cr^(4+)掺杂β-Zn_2SiO_4微晶玻璃。通过吸收光谱测试发现,Cr^(4+)在β-Zn_2SiO_4微晶玻璃中处于低的晶体场环境中。推导了Cr^(4+)在β-Zn_2SiO_4微晶玻璃的Racah参数,得到其能级位于~1E和~3T能级交点附近,在808 nm的二极管激发下,在Cr^(4+)掺杂β-Zn_2SiO_4微晶玻璃中可观察到中心波长位于1342nm,半高宽285nm的近红外宽带发射峰,该发射可归于Cr^(4+)在β-Zn_2SiO_4微晶低的晶体场格位的发射。
马红萍刘平邓德刚徐时清
关键词:铬离子微晶玻璃晶体场
Eu^(2+)/Sm^(3+)掺杂硅酸盐玻璃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Eu2+/Sm3+共掺硅酸盐玻璃,研究了Eu2+/Sm3+共掺硅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能和发光特性。研究发现,在近紫外光360 nm激发下,在室温下同时观察到明显的蓝绿光(475 nm)、黄光(562 nm)、橙光(599 nm)和红光(644 nm和706 nm)发光。其中蓝绿光(475 nm)是由于Eu2+的4f65d1→4f7辐射跃迁,黄光(562 nm)是由于Sm3+的4G5/2→6H5/2辐射跃迁,橙光(599 nm)是由于Sm3+的4G5/2→6H7/2辐射跃迁,红光(644 nm和706 nm)是由于Sm3+的4G5/2→6H9/2和4G5/2→6H11/2辐射跃迁。随着Sm3+离子浓度的增加,Eu2+/Sm3+共掺硅酸盐玻璃的色度从蓝绿光区域逐渐向白光区域移动。当Eu2+,Sm3+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0.05%和1.0%时,硅酸盐玻璃的色坐标为(0.312,0.307),接近纯白色点的色坐标(0.333,0.333)。研究结果表明,Eu2+/Sm3+掺杂硅酸盐玻璃是一种潜在的白光LED基质材料。
叶仁广徐时清华有杰崔志广邓德刚王焕平赵士龙黄立辉
关键词:光学材料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白光LED
Eu^(2+),Dy^(3+)(Gd^(3+))共掺杂CaSi_2N_2O_2荧光粉发光性质被引量:10
2010年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Ca_(0.98-y)Si_2N_2O_2:0.02Eu^(2+),yM^(3+),其中M为Gd(1%~12%)或者Dy(0.25%~6%)。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物相结构,发现稀土离子的掺入并没有改变其主晶相,仍为单斜结构。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并分析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样品在380 nm处有很宽的激发谱带,在位于550 nm处存在很宽的发射谱带,此发射谱归因于Eu^(2+)离子5d-4f的电子跃迁。Dy^(3+)与Gd^(3+)离子对Eu^(2+)发光具有明显的敏化作用:Dy^(3+)的摩尔分数为1%时,发光强度增加39%,达到最大值;Gd^(3+)则在摩尔分数为6%时,发光强度最强,增强了43%。并根据掺杂离子的能级特点对其发光微观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苏醒宇鞠海东叶仁广华有杰徐时清
关键词:固相法荧光粉双掺
Ce^(3+),Tb^(3+)共掺BaYF_5微晶玻璃的光学特性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e3+/Tb3+共掺BaYF5微晶玻璃。测试了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XRD)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发现:660℃热处理2 h后的玻璃基质中析出BaYF5纳米晶相,根据XRD结果用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晶粒大小约为27 nm;在近紫外光(338 nm)激发下,观察到BaYF5微晶玻璃宽带蓝光(425 nm)发光对应Ce3+的5d→2F5/2和5d→2F7/2能级跃迁,蓝光(487 nm)、绿光(541 nm)、橙光(582 nm)和红光(620 nm)发光对应于Tb3+的5D4→7FJ(J=6,5,4,3)能级跃迁。通过调节Ce3+和Tb3+的掺杂浓度,得到色坐标为(0.287,0.336)的白光发光微晶玻璃,并系统分析了Ce3+和Tb3+离子的发光机理和能量传递过程。研究结果表明:Ce3+/Tb3+共掺的BaYF5微晶玻璃是制作白光LED的一种潜在基质材料。
江青云李晨霞叶仁广华有杰徐时清
关键词:微晶玻璃白光LED
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亚微米α-Al_2O_3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0年
以硝酸铝、硝酸铜、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亚微米氧化铝粉体,并对不同温度煅烧后粉体的物相与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在硝酸铝的无水乙醇溶胶中引入少量CuO-TiO2氧化物助剂前驱体,在80℃水浴中长时间静置后获得浅蓝色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该凝胶,结果发现:煅烧温度低于950℃时,所获得的粉体主要为无定形态,仅含有少量的γ-Al2O3;将凝胶在1000℃煅烧2h后,全部变成粒径在80~100nm之间、粉体颗粒呈球形的α-Al2O3;当煅烧温度升高到1050℃时,α-Al2O3的颗粒直径长大到200~400nm。CuO-TiO2氧化物助剂前驱体的引入,不但降低了α-Al2O3的晶相合成温度,同时促进了α-Al2O3粉体颗粒的生长。
王世锋王焕平周广淼李登豪张斌徐时清
关键词:溶胶-凝胶氧化铝
氮化铝粉体制备的研究及展望被引量:8
2010年
氮化铝陶瓷具有高的热导率、良好的电绝缘性、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以及与硅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是现今最为理想的基板材料和电子器件封装材料。氮化铝陶瓷的优良性能基于其粉体的高质量,因此,高质量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是获得性能优良氮化铝陶瓷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氮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清华王焕平徐时清
关键词:氮化铝粉体制备基板材料
氧化铝粉体及混杂纤维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在液态酚醛树脂溶液中引入不同粒径的CuO-TiO2低温烧结氧化铝陶瓷粉体、陶瓷-芳纶-金属混杂纤维以及硅烷偶联剂,探讨了陶瓷粉体、混杂纤维以及偶联剂等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因数与磨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粗大氧化铝陶瓷颗粒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并降低其磨损率;将Ti/Cu摩尔比为4.0的低温烧结氧化铝粉体引入到酚醛树脂中,可获得摩擦因数0.54、磨损率0.22×10-7cm3/N·m的良好摩擦性能;适量硅烷偶联剂的添加能有效提高摩擦因数并降低磨损率,过量的陶瓷粉体与混杂纤维虽然可以提高摩擦因数,但因造成树脂相对含量的减少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整体结合力变小,从而恶化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王世锋王焕平张斌周广淼徐时清
关键词:摩擦材料氧化铝混杂纤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