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25)

作品数:47 被引量:478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增元程又中袁方成项继权李雪萍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政治法律
  • 23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农村
  • 6篇政府
  • 6篇社会
  • 6篇社会管理
  • 6篇农村社区
  • 6篇公共
  • 6篇村社
  • 5篇公共产品
  • 5篇公共服务
  • 4篇城乡
  • 3篇统筹
  • 3篇公共产品供给
  • 2篇地方政府
  • 2篇一体化
  • 2篇直管
  • 2篇社区居委会
  • 2篇实证
  • 2篇农民
  • 2篇乡统筹
  • 2篇民主

机构

  • 35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中共中央编译...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河南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国务院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2篇李增元
  • 6篇程又中
  • 5篇袁方成
  • 3篇李雪萍
  • 3篇项继权
  • 2篇王晓征
  • 2篇汪来杰
  • 2篇陈圣龙
  • 2篇高瑜
  • 2篇张勇
  • 1篇徐丹
  • 1篇王海龙
  • 1篇田玉律
  • 1篇耿静
  • 1篇李睿
  • 1篇张晓琼
  • 1篇张瑞
  • 1篇柳红霞
  • 1篇陈伟东
  • 1篇张勇

传媒

  • 16篇社会主义研究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江汉论坛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甘肃行政学院...
  • 2篇安徽行政学院...
  • 2篇城市观察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探索
  • 1篇中共南昌市委...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作秩序与开放性、包容性治理:当代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被引量:9
2012年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生成及运行是国家基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基层治理体制做出的重新调整,本质上反映着不同性质力量的互动关系。当代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生成呈现出类型化特征,表现为"行政支配、社会自组织、官治"与"自治"互动、市场主导、多元力量合作"四类生成机制",不同性质力量的价值理念、运作方式、运行机制、功能价值也不同。当代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是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合作秩序",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对"开放性、包容性"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尝试。
李增元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合作秩序
竞争与合作:地方间关系的历史钟摆被引量:3
2012年
建国初期,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鼓励各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社会系统随之产生,加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的纵向求援、补给不足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地方资源之间的交流受到上级政府的调控与约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主体及地方政府独立地位逐渐凸显,地方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主要借助于市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配方式逐渐式微。在非均衡战略鼓励下,地方政府"经济人"角色日益显性化,各地竞相发展地方经济,相互间的资源及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出于理性选择的自我保护行为也愈演愈烈,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区割裂将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障碍再次凸显出来。与此同时,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策略性选择。
罗峰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府际关系经济人
赋权、放权与维权:转型期的农村基层善治及其实现途径被引量:7
2014年
切实维护"开放、流动、异质"社会中的农民生存与发展权利,保障农民作为公民所应有的各种权益,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目标。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的基本权益受到损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尚未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权利与利益外延及内容的深刻变化,及时调整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向基层社会有序赋权、适度放权,并同时做实农民维权。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特征来看,"有序赋权、合理放权、切实维权"是实现农村基层善治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国家要赋予和保障农民经济权,做实公民"政治权",下放社会自组织权,以充分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李增元程又中
关键词:社会转型赋权放权维权
探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基于铜陵市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的实践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解决政府部门与社区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等问题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此,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事处,实行"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尤其是"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社区组织架构有效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为此,笔者进一步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石的论断。
陈圣龙
关键词:社会管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在变迁中重建被引量:41
2011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经历了公社制、村民自治两次大的历史变迁。当前内外力量变化推动农村社区形态及性质变迁,使社区管理体制再次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多元主体参与是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演进方向,当前实践中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为社区管理体制的重建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基本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模式四个方面入手重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也为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注入活力。
程又中李增元
关键词:农村社区
武汉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建立指标评估,发现武汉城乡一体化水平略高于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口、经济、生活和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别最为明显,融合程度最低,而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则融合程度较高,人口与文化融合度持平。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当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文章从法律制度层面、财政层面及组织体制层面分析了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袁方成李增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合作治理视域中的我国乡镇治理结构重塑被引量:8
2010年
当前,"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县、乡之间和乡、村之间的结构性冲突使我国的乡镇治理陷入了困境。合作治理理念为我国乡镇治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合作治理是基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公民组织的兴起、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民主诉求的增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治理的新框架,其基本理念是要打破政府的权力垄断,使治理主体多元化、平等化,以实现多中心的合作共治。合作治理视域中的我国乡镇治理改革与制度重塑,应从结构功能主义的整体视角出发,朝着构建基于县乡合作、乡村合作和乡镇自治的合作式乡镇自治体制的方向推进。
史云贵王海龙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及其基于公共产品视角下的资金渠道创新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及其引发的思想观念误区,导致许多小城镇、广大农村与大中城市差距越来越大,也导致小城镇发展没有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的片面发展状况。因此,小城镇和农村亟待同步建设的重点领域值得深入研究。同时,建设中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所需资金的渠道如何确定,以及公共产品资金渠道存在不足必然制约着建设进程,也需要创新思考。
荀守奎
关键词:小城镇新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财政
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被引量:12
2012年
从国家、市场、社会扮演的角色来看,我国在实践中已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民间组织型"、"政府、社区互助型"、"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五类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生成本质上反映着国家、市场、社会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互动与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功能。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创新与类型化发展,也反映出了现代国家开始突破单一治理模式,在多元力量共存的乡村社会治理中,探索形成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
李增元田玉律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管理
“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缘起、现状及转向被引量:14
2013年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北高家庄、珠海井岸镇、广东云浮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发现,社区治理组织体制表现为"交叉型"、"互挂型"、"党组织整合型"三种类型;社区治理机制呈现出"村企管理一体化"、"协作式治理"、"支助型治理"三种不同的模式。"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企业与社区具有共生共融关系,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政府在外部起推动与衔接作用。不过,在实践运行中",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排外性,社区合作治理动力不足,社区治理功能有限,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在"经社分开、政经分离、产权改革"基础上构建开放性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社企分开"基础上培育公共合作意识,政府引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合作治理机制,是转型期优化"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升企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的关键所在。
李增元宋江帆
关键词:政经分离产权改革社企分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