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91006)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付姚张明邢明铭罗昔贤曹望和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离子
  • 1篇离子掺杂
  • 1篇光电
  • 1篇光电转换
  • 1篇发光
  • 1篇发光特性
  • 1篇发光特性研究
  • 1篇ZN
  • 1篇LA
  • 1篇掺杂
  • 1篇EU

机构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作者

  • 2篇付姚
  • 1篇罗昔贤
  • 1篇邢明铭
  • 1篇彭勇
  • 1篇曹望和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掺Eu的γ-La_2S_3的低温合成机理及其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CS2硫化法制备γ-La2S3时,通过掺入Eu离子,使γ-La2S3的生成温度降低500℃以上,在700℃就能得到稳定的γ-La2S3。掺入的Eu离子,充当γ-La2S3成核的晶种,从而降低γ-La2S3的生成温度。一部分Eu2+通过不等价取代La3+,同时在晶格中形成S空位以保持电中性;另一部分Eu2+则填入γ-La2S3的S4四面体空洞,从而稳定了γ-La2S3的晶体结构,使其能够在1100℃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硫化反应过程中,Eu的掺杂使相变过程发生变化,La2S3不再经过β→γ相变,而直接由介稳相LaS2转变为γ-La2S3。光谱分析表明,在244nm紫外光激发下,掺Eu的γ-La2S3在280、390以及570nm处有3个发射带,且390nm发射峰非常强,可能源于缺陷发光,而Eu2+的发光很弱或不发光。
罗昔贤付姚邢明铭张明
Zn^(2+)离子掺杂对纳米TiO_2薄膜电极表面形貌和紫外光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Zn2+离子掺杂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薄膜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XRD)、吸收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光电流作用谱研究了Zn2+离子掺杂对TiO2薄膜电极表面形貌和紫外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浓度范围内,Zn2+离子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相组成和紫外光吸收强度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改变薄膜表面颗粒大小和形貌特征,从而影响电极光电性能。0.1%(摩尔分数)Zn2+离子的掺杂使膜内颗粒尺寸由30nm增大至40nm,同时使表面颗粒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颗粒形状由本征薄膜的类球形变为垂直于膜面的柱状颗粒。这一结构大幅增大了薄膜的表面积,提高了载流子在固-液界面的传输效率,促使电极光电流密度(PCD)比本征电极提高40%。随掺杂浓度的提高,表面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形状恢复为类球形,电极光电性能有所降低。当掺杂浓度达到5%(摩尔分数)时,颗粒粒径急剧增大至130nm,表面颗粒因熔点降低而熔合成无孔表面,导致电极PCD急剧降低。
付姚曹望和彭勇
关键词:光电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