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4200)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元明陶冶吴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荒漠
  • 2篇植物
  • 2篇生态安全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区域生态
  • 2篇区域生态安全
  • 2篇全球变化
  • 2篇荒漠生态
  • 2篇荒漠生态系统
  • 1篇短命植物
  • 1篇叶片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生活型
  • 1篇生态灾难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气候变化响应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元明
  • 1篇陶冶
  • 1篇吴楠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大自然
  • 1篇草业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rop yield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in an extremely arid region of northern Xinjiang, China被引量:1
2017年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from 1990 to 2012 with seve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seven treatments included an unfertilized control (CK) and six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nitrogen (N), straw (S) and animal manure (M). Th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average yields than the unbalanced ones. The treatment with 2/3 N from potassium sulfate (NPK) and 1/3 N from farmyard manure (NPKM) had a higher average yield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average yields (over the 23 years) in the treatments of NPK, and urea, calcium superphosphate (N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 but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eatment with urea and potassium sulfate (NK; P〈0.05).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highest increases in SOC (P〈0.05) occurred in NPKM with a potential increase of 1.2 t C/(hm2.a). The increase in SOC was only 0.31, 0.30 and 0.12 t C/(hm2.a) for NPKS (9/10 N from NPK and 1/10 N from straw), NPK and NP, respectively; and the SOC in the NP, NK and CK treatments were approaching equilibrium and so did not rise or fall significantly over the 23-year experiment. A complete NPK plus manure fertilization program is recommended for this extremely arid region to maximize both yield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LYU JinlingLIU HuaWANG XiheRodrigo OLAVETIAN ChangyanLIU Xuejun
关键词:XINJIANG
准噶尔荒漠6种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被引量:80
2014年
类短命植物是我国荒漠植物区系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准噶尔荒漠是类短命植物在中亚干旱区分布的最东端。目前关于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较少。选择了百合科的小山蒜、棱叶韭、粗柄独尾草、黑鳞顶冰花、伊犁郁金香以及菊科的细叶鸦葱共6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其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6种类短命植物单株总生物量在0.628~21.144g之间,根冠比在0.355~3.066之间,叶片生物量比例在0.092~0.289之间,繁殖分配比例在0.111~0.649之间。6种植物用于繁殖器官和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科、不同属及同属不同种之间的生物量大小及器官分配比例无一致规律。大部分物种根冠比随个体增大而显著下降,而繁殖分配则呈显著的异速增加的趋势。6种植物器官生物量间(共45对)大部分(40对)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即异速生长指数为1),而且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及叶片与地下生物量间还各自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8764和0.8585),表现出强烈的功能趋同性。但6个物种间没有出现完全一致的相关生长关系,这可能归因于由系统分类地位决定的遗传特性的差异。
陶冶张元明
关键词:生活型类短命植物生物量繁殖分配准噶尔荒漠
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
2018年
亚欧内陆干旱区约占全球下早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北冰洋南纬气团、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显著区别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热带荒漠的水热组合,使其生念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独特而复杂。同时,该区域的植物是中亚弧植物区系与青藏、蒙古和古地中海的文汇区,对温度、水分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西部和中业生态与环境安令研究,体现了如下国家重大需求:全面提升我同存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领域的研究地位;保障我国干旱区和中亚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上合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合作,发挥中国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区域生态安全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区系
武装到纳米孔——齿肋赤藓独特的集水系统
2018年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齿肋赤藓有一套独特的“自上而下”的集水模式。其叶片上分布有从纳米、微米、毫米到厘米四种尺度的水分收集与传输系统,因此水分能被叶片怏速吸收。借助高速成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从微观角度为我们观察植物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吴楠张元明汪强
关键词:纳米孔武装传输系统叶片
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
2017年
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横跨我国西北和中亚内陆干旱区,环境恶劣、系统脆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扰动极易引起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甚至发生区域生态灾难,极易导致国际性生态问题。近年来,该区域冰川加速消融,荒漠生态系统水分来源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域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导致该区域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极端灾害事件更易发生。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区域生态安全气候变化生态灾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