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23)

作品数:41 被引量:305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湘兰罗国强叶泉黄伟盛红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法律
  • 9篇国际法
  • 6篇争端
  • 6篇划界
  • 5篇海洋法
  • 5篇海洋划界
  • 4篇渔业
  • 4篇权利
  • 4篇公约
  • 3篇渔业资源
  • 3篇石油
  • 3篇污染
  • 3篇陆架
  • 3篇海洋法公约
  • 3篇海洋石油
  • 3篇大陆架
  • 2篇岛屿
  • 2篇性权利
  • 2篇油气
  • 2篇油气开发

机构

  • 31篇武汉大学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交通银行
  • 1篇全国人民代表...
  • 1篇中国法学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张湘兰
  • 4篇叶泉
  • 4篇罗国强
  • 4篇盛红生
  • 4篇黄伟
  • 3篇高翔
  • 3篇万鄂湘
  • 3篇雷筱璐
  • 3篇张辉
  • 2篇田辽
  • 2篇匡增军
  • 2篇李凤宁
  • 2篇张芷凡
  • 2篇余敏友
  • 2篇田其云
  • 1篇向力
  • 1篇杨力
  • 1篇冯洁菡
  • 1篇孔令杰
  • 1篇胡斌

传媒

  • 8篇法学杂志
  • 7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法学论坛
  • 3篇武大国际法评...
  • 2篇当代法学
  • 2篇中国海商法研...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法律适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1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3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海商法制度下海盗强索赎金的法律救济
2011年
近年来,索马里海盗劫船事件屡见不鲜,巨额的海盗赎金让海运各方当事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海盗索要赎金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平衡船货双方利益和力量对比,减少海运贸易的损失,促进世界航运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船东在海盗劫船事件中通常作为赎金支付者,海商法现存制度中对船东支付赎金后的损失进行法律救济的途径共有三种:海难救助制度、共同海损制度和海上保险法律制度。三项制度在解决赎金事件中的作用有所不同,通过对上述制度的合理运用,实现分散赎金风险、平衡多方利益的目标,对保证我国海运贸易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湘兰赵宏津
关键词:法律救济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上保险
论海盗的国际法律地位——兼论打击海盗国际行动中对海盗合法权益的保护被引量:2
2011年
对海盗进行武力打击不仅具有习惯国家法、海洋法上的依据,还是行使自卫权的正义之举。国际社会在对海盗进行武力打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武力打击海盗行为应符合必要性、相称性、限制性、区分性原则。被拘禁或羁押期间的海盗不仅享有国际人权法的一般保护,还应受到日内瓦第四公约的保护。
万鄂湘高翔
关键词:海盗国际法律地位合法权益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规程初探
2011年
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中,应通过制度完善,赋予海洋科学研究者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主体之法律地位;在我国同周边国家成立的渔业联合委员会中设立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科研机构,因海制宜地研究、推行、监督、实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项目,以项目来带动、促进、保障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行为;将科学技术与法律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规程,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监测制度等法律制度规范研究者、管理者、开发者在项目的规划、任务执行、评估过程中的行为。
田其云
关键词: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渔业协定
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及其发展被引量:5
2011年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制度。在此领域,已经形成了公约第11部分、两个附件及1994年协定等基础性文件和管理局执行性立法等所构成的法律制度框架,管理局立法采取单项资源立法和区分活动阶段立法结合的模式,在探矿、勘探、担保、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细致的规定。
张辉
多边路径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及其构建——兼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被引量:29
2010年
南海争端本质上是划界问题、即海洋主权权利归属问题。《海洋法公约》不完善的制度设置直接刺激了南海争端的加剧。解决南海争端有单边、双边、多边三种路径。其中多边路径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路径,是解决南海争端的最佳选择。《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由于在性质定位、对象选择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故而在国际法上无法体现出预期的影响和效果。构建合理的南海争端解决多边路径,应当致力于争端的法律解决而非政治宣告,直接与南海争端当事方而非东盟洽谈有关争端的解决事宜,采取分散协议而非一揽子协议的方式进行有关的磋商谈判,并将多边路径与双边路径适当地结合起来。
罗国强
关键词:南海争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国际航运立法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进展——以海洋生态安全为视角被引量:2
2011年
航运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些年来,国际航运立法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包括设立特殊区域和特别敏感海域制度来控制航运的不良影响;建立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控制制度来保护海洋生态;建立船舶压载水控制与管理制度防范海洋外来生物入侵;试图实施船舶安全与无害环境的拆解制度,实现船舶设计、建造、营运和拆解的安全和无害化,以共同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态安全维护的需要。
李凤宁
关键词: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上行政执法的主体困境及其克服--海洋权益维护视角下的考察被引量:15
2011年
我国目前海上行政执法存在如下主体困境:海监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缺失,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分散,海上行政执法主体间行政职能重叠或界分不明。"统一模式论"和"现状维持论"均非当前解决海上行政执法主体困境的适宜对策。出路在于在"分散模式"下,赋予海监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明确划分海上行政执法主体间的执法边界,在中央一级海上行政执法主体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地方一级通过行政机构归并实现地方海上行政执法力量的整合。
向力
关键词:执法主体
对单一海洋划界法律基础的反思——以大陆架制度与专属经济区制度融合程度为视角
2011年
探讨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基础,实质是从合法性权利基础和管辖目的探讨200海里内大陆架制度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融合程度。在200海里内距离标准已成为两种制度共同的合法性权利基础;由于专属经济区制度更侧重开采水体的自然资源,故两种制度的管辖目的并未完全融合。因此,目前单一海洋划界的公平解决还不具备充分、明确的法律基础。不过,只要通过长期反复实践并逐步积累法律因素,两种制度的管辖目的有可能更加协调或融合。
黄伟
关键词:法律基础
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的可能性——国际法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周边国家为了争夺该海域的资源,纷纷开始对南海诸岛实施抢占、提出领土主张,南海局势向着复杂化、国际化的方向恶化。我国一贯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南海争端其他各方对此并无积极响应,近年来仍然以各种方式强化对岛礁的占领,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本文从国际法学角度,讨论了国际仲裁作为领土争端解决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分析了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所面临的有关实体法、程序法问题,希望能为探寻南海争端的解决方式提供另一种思路。
余敏友雷筱璐
关键词:国际仲裁
“共同开发”政策在海洋争端解决中的实际效果:分析与展望被引量:21
2011年
共同开发的做法仅在双边范围内得到了使用,而从未在多边范围内得到使用。该政策具有较强的暂时性和过渡性,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政府倡导在东海和南海实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这一理念并未被周边国家正确理解和接受,也未被落实到具体的国际法律文件中,政策实效尚无从显现。要更好地运用这一政策,就应正确认识该政策对不同争端海域的可适用程度,将其定位为解决海洋争端的辅助手段而非优先选择,并在有关协议的谈判和签订过程中注重其所能够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
罗国强
关键词:海洋争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