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08-755)

作品数:21 被引量:129H指数:9
相关作者:康文艺曹乃锋苑鹏飞张倩刘瑜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糖苷
  • 12篇糖苷酶
  • 10篇葡萄糖
  • 10篇葡萄糖苷
  • 10篇葡萄糖苷酶
  • 10篇活性
  • 10篇Α-葡萄糖苷...
  • 7篇抑制活性
  • 5篇活性研究
  • 4篇抗菌
  • 3篇银桂
  • 3篇淑女
  • 3篇窈窕
  • 3篇窈窕淑女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3篇桂花
  • 3篇贵妃
  • 3篇贵妃红
  • 2篇脂肪酸成分

机构

  • 20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康文艺
  • 6篇曹乃锋
  • 4篇苑鹏飞
  • 3篇张丽
  • 3篇张倩
  • 3篇刘瑜新
  • 2篇宋艳丽
  • 2篇王金梅
  • 2篇许启泰
  • 2篇赵琳
  • 2篇陈百泉
  • 2篇武晓红
  • 2篇常星
  • 2篇崔维恒
  • 1篇莫海珍
  • 1篇吴彩霞
  • 1篇杨宇婷
  • 1篇陈林
  • 1篇李昌勤
  • 1篇曹乃峰

传媒

  • 5篇中成药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河南大学学报...
  • 3篇精细化工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凹叶厚朴抑制α-糖苷酶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2年
首次采用96微孔板法检测贵州和河南产凹叶厚朴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IC50=7.22μg/mL)和正丁醇提取部位(IC50=36.59μg/mL),河南产凹叶厚朴石油醚(IC50=107.04μg/mL)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IC50=17.17μg/mL),它们的活性都远高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8.81μg/mL),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11.94μg/mL);其次为河南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IC50=12.73μg/mL)。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凹叶厚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最好。
曹乃锋康文艺
关键词:凹叶厚朴抗氧化活性
何首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何首乌(RPM)和首乌藤(CFPM)的不同部位进行提取,以96微孔板法测定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对何首乌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对首乌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何首乌各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何首乌和首乌藤的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PMM(3.83 mg/L)、RPME(28.85 mg/L)、RPMP(62.61 mg/L)、CFPMP(212.42 mg/L)、CFPME(882.14 mg/L)、CFPMM(1 247.80 mg/L),各提取物(除CFPMM)的抑制活性均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1 081.27 mg/L)。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和首乌藤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研究两者的降血糖活性,均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24日出具的第CX200906241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康文艺张旭刘瑜新
关键词:何首乌首乌藤Α-葡萄糖苷酶
天然发酵茯砖茶微生物菌群及抗菌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20
2010年
对天然发酵茯砖茶的微生物菌群以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曲霉、青霉和散囊菌是天然发酵茯砖茶的主要微生物,其中散囊菌是真菌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发酵茶水提物的抑菌实验显示,茯砖茶的浸提物对一些食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一些芽孢形成菌如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生孢梭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能力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在茶叶真菌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抑制食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代谢物质。
张浩李华莫海珍
关键词:茯砖茶抑菌致病菌
桂花(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3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桂花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的花中共鉴定出66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9.96%、71.83%和83.61%。结论:首次分析了不同品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桂花资源提供依据。
杨宇婷武晓红田璞玉康文艺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桂花
桂花(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叶脂肪酸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3种桂花叶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3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贵妃红、晚银桂和窈窕淑女叶中分离鉴定出27个化合物,其中贵妃红主要成分是(Z,Z,Z)-9,12,15-亚麻酸(31.13%)、14-甲基-十五烷酸(12.69%)和(3β,5α,24S)-豆甾-7-烯-3-醇(10.35%);晚银桂和窈窕淑女主要成分是(Z,Z,Z)-9,12,15-亚麻酸(32.17%,32.35%)、14-甲基-十五烷酸(13.80%,13.03%)和9,12-亚油酸(5.56%,5.68%)。结论:首次分析了3种桂花叶的脂肪酸成分。
张丽马铁山刘瑜新康文艺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
桂花(晚银桂、窈窕淑女和贵妃红)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对3个品种(桂花贵妃红、晚银桂和窈窕淑女)的桂花叶和花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桂花的叶和花提取物,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3种桂花的叶和花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中以贵妃红叶提取物的活性最好(IC50=68.26 mg/L),其次为晚银桂叶和窈窕淑女叶部分提取物(IC50=145.25 mg/L和145.08 mg/L),远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mg/L)。结论:3个品种的叶和花部分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
曹乃锋李元元崔维恒许启泰康文艺
关键词:桂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桂花枝与叶的显微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生药桂花的叶和嫩枝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集材料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桂花叶和嫩枝生药学特征:叶横切面主脉发达,分枝状石细胞与上表皮垂直;叶粉末石细胞较多,多为分枝状,导管多为螺纹;枝粉末可见木化的薄壁细胞。结论:桂花枝与叶的特征可作为绵毛酸模叶蓼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苑鹏飞李勉刘广河李昌勤康文艺
关键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芭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芭蕉花与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芭蕉花与根提取物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除芭蕉花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其中,芭蕉根和花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IC50=32.03μg·mL-1和49.37μg·mL-1)。不同部位比较,芭蕉根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好于花;同一部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比较,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
张倩常星康文艺
关键词:芭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槐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槐花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丙酮水总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强活性的3种浸膏进行了抑制动力学研究。槐花总提取物(IC50=50.56 mg.L-1)、乙酸乙酯部位(IC50=1.25 mg.L-1)、正丁醇部位(IC50=16.14 mg.L-1)。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 081.27 mg.L-1);并全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类型(Ki值分别为4.53、652.5 mg.L-1和62.38mg.L-1);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活性成分槲皮素(IC50=8.86 mg.L-1)和山奈酚(IC50=73.69 mg.L-1)。结果表明,槐花乙酸乙酯部位可作为降血糖活性部位进行体内研究。该文报道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24日出具的第CX200906242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康文艺宋艳丽崔维恒
关键词:槐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内蒙古产白刺、小果白刺和霸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2012年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内蒙古产3种蒺藜科植物的9个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3种植物均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中白刺石油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81.80 mg/L)最高,其余依次为小果白刺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610.29 mg/L),霸王石油醚(IC50=627.22 mg/L)和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838.40 mg/L),它们的抑制活性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 mg/L)。结果发现,不同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同。同一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相比较,甲醇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及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
常星康文艺
关键词:蒺藜科霸王白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