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133)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史慧静余春艳安爱华张越张珊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少年
  • 3篇青少年
  • 2篇信息通信
  • 2篇通信
  • 2篇戒烟
  • 2篇技术干预
  • 2篇干预
  • 2篇干预性
  • 2篇干预性研究
  • 1篇因特网
  • 1篇统计学
  • 1篇青少年网络
  • 1篇卫生保健
  • 1篇健康
  • 1篇健康危险行为
  • 1篇健康信息
  • 1篇保健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安爱华
  • 3篇余春艳
  • 3篇史慧静
  • 2篇谭晖
  • 2篇王震维
  • 2篇张珊
  • 2篇张越
  • 1篇张丕业

传媒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少年戒烟信息通信技术干预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设计整合个性化手机短信和网络互动交流通信技术的青少年个性化戒烟干预方案,论证其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在文献评阅、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定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个性化戒烟干预实施方案,以自行阅读戒烟宣传手册为对照,在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募集176名吸烟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群干预对照试验,调查受试者对于该干预模式感兴趣程度、可接受性和自感有用性。结果 80%以上的干预对象对于本项目实施中的5个主要干预环节感到有兴趣,认为基于通信技术的戒烟干预方法的优点突出体现在方便实用(37.5%)、容易记住(33.3%)和内容更适合自己(26.7%)。与对照组采用的阅读戒烟文字材料比较,新型的干预方法在增强戒烟信心、掌握技巧、减少吸烟量和缓解压力方面尤显优势。结论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个性化、交互式戒烟干预模式在青少年吸烟人群中进行现场干预实施的可接受性和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史慧静余春艳张珊张越安爱华谭晖王震维
关键词:戒烟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青少年戒烟的信息通信技术干预短期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对青少年戒烟干预的短期效果,为开展青少年戒烟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6所中专和职业高中募集179名吸烟青少年,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利用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戒烟干预,而对照组接受戒烟宣传手册自行阅读。通过干预前后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吸烟行为、尼古丁和烟草依赖指数等的变化评价干预实施的短期效果。结果 12周后,干预组对于烟草的部分知识和态度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7d和30d戒烟率分别达到14.1%和9.8%,高于对照组的8.0%和6.9%。干预组的日均吸烟量平均减少4.1支,而对照组平均减少1.9支,干预组减少吸烟率(6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5%),尤其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时减少了吸烟行为;行为改变阶段分析显示,63.2%的干预组对象朝着成功戒烟方向前进,而对照组为34.8%。期间干预组的尼古丁依赖指数和烟草依赖指数分别下降了0.5和3.8,而对照组却分别上升了0.3和1.6。结论运用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双向、互动的青少年戒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戒烟的认同感,减少吸烟量和对烟草的身心依赖。
余春艳史慧静张珊张越安爱华谭晖王震维
关键词:戒烟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青少年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类别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2577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上网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吸烟、饮酒、不健康体重控制行为和两性亲密行为)。结果被调查对象上网较为普遍,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66h,1/3以上对象的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h;吸烟、饮酒和两性亲密接触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10.7%,21.6%和40.1%。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内容和频度与性别、上网时间长短、母亲受教育程度、平均每月零花钱和自觉学习成绩相关。具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比没有危险行为的青少年更多地利用网络搜寻相关行为信息。结论青少年网络信息寻求行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应当给予关注和理解。有必要探索利用网络等新兴通信技术手段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余春艳史慧静张丕业安爱华
关键词:因特网统计学青少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