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6Y02)

作品数:4 被引量:127H指数:4
相关作者:孙欣陈传雷蒋大凯贾旭轩乔小湜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中心气象台辽宁省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暴雨
  • 1篇地闪
  • 1篇地闪特征
  • 1篇湿Q矢量
  • 1篇特大暴雪
  • 1篇天气学
  • 1篇天气学分析
  • 1篇逆温
  • 1篇气旋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热带
  • 1篇热带风暴
  • 1篇热带气旋
  • 1篇热带气旋路径
  • 1篇物理量
  • 1篇物理量诊断
  • 1篇相对湿度
  • 1篇辽宁暴雨
  • 1篇均压

机构

  • 3篇沈阳中心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辽宁省气象台

作者

  • 3篇陈传雷
  • 3篇孙欣
  • 2篇蒋大凯
  • 1篇才奎志
  • 1篇陈艳秋
  • 1篇乔小湜
  • 1篇贾旭轩
  • 1篇曲荣强
  • 1篇闵锦忠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辽宁省区域性大雾预报研究被引量:50
2007年
通过对1994—2002年9年辽宁区域地面图的普查,得到了辽宁区域性大雾天气(大于等于5个地市,能见度小于0.5 km)共有73次。分析近10年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得到了区域性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普查区域性大雾过程发生时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流程,用PP法建立区域性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蒋大凯闵锦忠陈传雷孙欣陈艳秋
关键词:相对湿度逆温
“环高”热带风暴登陆后路径分析及其对辽宁暴雨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2003年第11号热带风暴"环高"在浙江省南部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但其残余云系及水汽仍然继续北上,为辽宁8月22—23日区域性暴雨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充分的能量。本文在分析热带气旋维持、北上条件的基础上,对此次暴雨的成因和物理量进行分析,指出北上热带气旋携带的暖湿空气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热带气旋北上使低空偏南急流加强并维持,为暴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热带气旋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热带气旋是这次暴雨过程重要水汽来源。
孙欣陈传雷
关键词:热带气旋路径物理量诊断
“070304”东北特大暴雪的分析被引量:65
2011年
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及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并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贡献、降水相态变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广、强度强的偏南急流不仅是水汽的强劲输送带,而且是低层锋区和低值系统加强、移动的必要条件;次级环流的强迫作用在暴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强弱与降水强度有直接关系。云系的高低与下落过程中的层结状态、低层锋区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面降水的相态。深厚强锋区、北上江淮气旋、低空急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上升支的强弱和位置与降水的强度、落区关系密切。
孙欣蔡芗宁陈传雷贾旭轩乔小湜
关键词:暴雪暴雨天气学分析湿Q矢量
辽宁省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闪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辽宁一次冷涡天气中暴雨、冰雹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和冰雹过程均出现了地闪密集区,冰雹过程中正地闪占总地闪比例高于暴雨过程;暴雨过程以负地闪为主,主要分布在45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内,和暴雨持续时间相当,负地闪最密集区位于风暴的核心部位。负地闪频数比强回波面积提前30至70分钟到达峰值,对于短时暴雨预报预警具有一定意义。冰雹过程中,负地闪集中在雹云前部,正地闪位于雹云核心部位,与降雹区一致,正、负地闪发生区域分离。正地闪提前降雹30分钟左右发生,总地闪、正地闪频数在降雹前明显增加;降雹出现在总地闪、正地闪频数和强回波面积达到峰值及从峰值迅速下降时间段内;雹云减弱消散阶段总地闪次数减少但正闪增加。
蒋大凯才奎志曲荣强
关键词:回波强度强对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