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8473)

作品数:12 被引量:239H指数:10
相关作者:章程杨平恒蒋勇军王冬银李林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肯塔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岩溶
  • 7篇重庆金佛山
  • 5篇溶蚀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方式
  • 4篇土壤
  • 3篇溶蚀速率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保护区
  • 3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岩溶动力系统
  • 2篇岩溶泉
  • 2篇岩溶系统
  • 2篇岩溶作用
  • 2篇金佛山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地带性
  • 1篇地下水
  • 1篇亚高山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肯塔基大学

作者

  • 11篇章程
  • 6篇杨平恒
  • 4篇李林立
  • 4篇蒋勇军
  • 4篇王冬银
  • 2篇吕勇
  • 2篇张文晖
  • 2篇曹建华
  • 2篇谢世友
  • 2篇谢运球
  • 2篇吴月霞
  • 2篇高彦芳
  • 1篇王建力
  • 1篇蒋忠诚
  • 1篇何师意
  • 1篇孙玉川
  • 1篇姜光辉
  • 1篇蒲俊兵
  • 1篇王松

传媒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岩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岩溶作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以金佛山碧潭泉和水房泉两区岩溶系统为例被引量:17
2007年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使土地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差异,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实验法,对金佛山典型岩溶区碧潭泉和水房泉两泉域岩溶生态系统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溶蚀速率进行雨季短时间尺度变化的野外观测。2006年7月中旬开始,重庆地区罕遇43天高温无雨的特殊天气,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甚至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海拔的岩溶区石灰岩试片溶蚀速率都存在较大差异,碧潭泉域雨季绝对溶蚀量仅为水房泉域的13.3%,6个测试点土下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在研究时间内降雨量、温度和土壤CaCO3含量差异的基础上,金佛山两泉域岩溶作用主要有两个控制因素: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
王冬银章程谢世友杨平恒张文晖
关键词:岩溶土地利用溶蚀重庆金佛山
利用SWMM模型模拟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被引量:20
2007年
文章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验证是否可以利用SWMM模型模拟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降雨径流过程。以洼地为单元,把研究区概化为由管道相连的6个次级汇水流域,选择Green-Amp入渗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包气带裂隙水对管道的补给,运行SWMM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管道总出口S31泉的流量曲线。结果显示:模拟流量变化过程与实测流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岩溶峰丛洼地地区降雨径流过程。经验证,模拟时段内S31泉总量相对误差为19.1%。
章程蒋勇军Lian Yan—qing袁道先裴建国姜光辉汪进良
关键词:SWMM模型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被引量:46
2007年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极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本文论述了一种脆弱性的评价的简单方法——基于径流特征和覆盖层厚度的二元法,并利用该法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药池坝洼地和生态石林区脆弱性较高。究其原因,尽管药池坝洼地底部土壤层覆盖较厚,但存在地表径流集中排向落水洞,生态石林分布区地表裂隙、溶沟发育,可直接接受雨水入渗,因而污染物极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过程进入含水层。这一方法输入数据量小,对岩溶含水层普遍适用,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章程蒋勇军Michèle Lettingue王松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重庆金佛山
广西弄拉峰丛山区土壤有机质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被引量:43
2006年
以广西弄拉峰丛山区为例探讨岩溶区偏碱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显著影响有效态养分含量。主要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但存在潜在缺素的可能性。有机质与有效态锌、铁和硼均存在三种函数类型的正显著水平相关关系,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与它们的关系密切且稳定。说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锌、铁和硼的含量。前两者以指数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后者以幂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有效态锰与有机质较符合幂函数方程,呈显著负相关。
章程谢运球吕勇曹建华
关键词:岩溶区土壤有机质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
垂直气候带表层岩溶泉昼夜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Greenspan,对表层岩溶泉的降雨量、水温、pH值、电导率昼夜变化进行了监测。昼夜尺度监测表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降雨对岩溶泉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在降雨数小时后,表层岩溶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岩溶泉流经的基岩内部结构和岩溶泉流经出露的时间的不同,其时间有较大差异,并且从降雨前后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表层岩溶地球化学行为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物理化学的变化。植被对降水有较强的调蓄作用,延长了水—岩相互作用时间,降低了降雨对岩溶泉的影响。
杨平恒李林立蒲俊兵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岩溶泉
土壤环境因子对土下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以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19
2007年
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和测量土壤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耦合对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平均溶蚀速率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竹林地>林地>草地>灌丛地>灌草丛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pH值与溶蚀速率呈很好的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与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山顶岩溶作用明显强于山下,这与重庆市百年一遇的大旱不无关系。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同时这些土壤环境相互耦合也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
杨平恒章程孙玉川吴月霞高彦芳王冬银李林立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土地利用方式溶蚀速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以广西弄拉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被引量:49
2006年
土地利用可使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典型峰丛洼地区为例,通过野外溶蚀试片法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下溶蚀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地与园地土下溶蚀量极大部分大于20mg/a,明显高于灌丛地及(休)耕地(多小于20mg/a)。总体上,溶蚀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耕地、休耕地与灌丛。其中至少有两个主要控制因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CO2:林地和园地土下溶蚀作用主要受前者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pH越低,土下溶蚀量越大。在耕地与灌丛条件下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下溶蚀量主要受土壤CO2控制。
章程谢运球吕勇蒋勇军曹建华姜光辉杨平恒王冬银
关键词:土地利用岩溶作用
典型岩溶泉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营养元素形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09年
对金佛山典型岩溶泉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分层取样,并现场测试土壤水分,室内测试分析其营养元素形态含量,论述了土壤营养元素形态含量差异、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之间土壤主要元素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差异明显,反映了岩溶区土壤的空间异质性。钙含量最高为水房泉林地,镁含量最高为碧潭泉草地,受岩性的控制。无论是全量还是有效态,Ca含量在下层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说明对岩溶区土壤Ca而言,淋溶作用似乎强于生物作用。高钙或高镁似乎对铜锌锰有效态有抑制作用,低钙和低镁土壤可以保持较高含量的铜锌锰有效态含量。在原始林地条件下,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有机碳(质)含量,钙的流失可能是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植被的退化,从林地、灌草丛到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减小,即人类活动程度的增加,土壤养分逐渐流失。土壤剖面上养分含量从林灌、草地到耕地,减小幅度有逐渐增大趋势,也就是说植被破坏的结果可导致土壤养分的快速流失。
章程
关键词:土地利用重庆金佛山
垂直气候带岩溶动力系统特征研究——以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22
2006年
利用CTDP300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潭泉和水房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具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温和土壤CO2浓度是引起水化学动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因子。位于海拔较低的碧潭泉气温,土壤CO2浓度相对较高,岩溶作用也相对强,位于海拔较高的水房泉则相对较弱。受气温控制,前者的水温、pH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昼夜变化规律。降雨过程中,至少有两种效应在影响水化学性质:雨水的稀释效应和CO2效应,前者对碧潭泉水化学变化影响较大,降雨可引起泉水电导率、水温及pH的显著下降,降雨强度越大,下降速度与幅度越大,而从泉水电导率下降、pH值略有上升看,两者均对水房泉的水化学变化产生了影响。
章程蒋忠诚何师意蒋勇军李林立王建力
关键词:岩溶动力系统重庆金佛山
不同土地利用土下溶蚀速率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金佛山为例被引量:29
2010年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往往具有不同的水分和CO2特征,进而影响到土下岩溶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以重庆金佛山为例,选择两个不同高程的岩溶泉流域,研究了流域内典型土地利用土壤水和土壤CO2的变化,土壤水分特征及土下溶蚀速率,并分析了土下岩溶作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下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夏季:碧潭泉和水房泉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下雨季平均溶蚀量分别占年溶蚀量的65.5%和71.9%。进一步证实土壤CO2和土壤水的滞留时间是驱动岩溶作用的两个关键因子,土壤水传导能力可能是控制旱季土下溶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
章程
关键词:土壤CO2土壤水分特征重庆金佛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