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10C13025-1)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潘宏铭方勇王凯峰田素明李世岩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萧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蛋白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抑制蛋白
  • 1篇异丹叶大黄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增敏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术
  • 1篇射频消融术后
  • 1篇射频消融治疗
  • 1篇术后
  • 1篇细胞
  • 1篇消融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2篇方勇
  • 2篇潘宏铭
  • 1篇寿佳威
  • 1篇柴枫
  • 1篇梁霄
  • 1篇李世岩
  • 1篇田素明
  • 1篇王凯峰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19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生存期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19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性肝癌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42%、52.65%和41.20%。其中小肝癌(肿瘤≤3 cm)的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7%、59.04%和42.3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生存率相关(RR分别=0.59、0.52、0.49、1.79,P均<0.05)。射频消融术后主要有发热、疼痛、胸腹水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但未发生射频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小肝癌,其生存率较高。肝功能分级、肿瘤个数、肿瘤大小和血管癌栓等因素与射频治疗后生存率相关。
寿佳威方勇柴枫梁霄王凯峰李世岩田素明潘宏铭
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因素
异丹叶大黄素下调XIAP基因的化疗增敏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异丹叶大黄素(ISO)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及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影响,并观察异丹叶大黄素对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毒性的增敏作用。方法以异丹叶大黄素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T24T细胞,以ATPase法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并以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T24T增殖能力的影响。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膀胱癌细胞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以ATPase法、倒置显微镜下以及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检测异丹叶大黄素对多西他赛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异丹叶大黄素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其IC50约为(54.5±3.6)μmol·L-1。经蛋白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证实,异丹叶大黄素在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T24T细胞后,其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性降低。经多西他赛处理T24T细胞后,IC50为(8.78±1.32)nmol·L-1;而联用异丹叶大黄素后,IC50仅为(1.02±0.38)nmol·L-1,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24T细胞接受2.5 nmol·L-1多西他赛组凋亡率(21.07±2.79)%显著低于联用异丹叶大黄素治疗组的凋亡率(49.59±5.67)%(P<0.01)。结论异丹叶大黄素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可通过下调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多西他赛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并增强细胞毒性。
方勇侯琦潘宏铭
关键词:异丹叶大黄素膀胱癌细胞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多西他赛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