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1130542)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龚文平贾良文易侃吴志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EFDC模型
  • 1篇悬沙
  • 1篇输运
  • 1篇水动力
  • 1篇泥沙
  • 1篇泥沙输运
  • 1篇珠江口
  • 1篇枯季
  • 1篇黄茅海
  • 1篇海湾
  • 1篇航道
  • 1篇航道选线
  • 1篇横向环流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龚文平
  • 2篇贾良文
  • 1篇易侃
  • 1篇吴志辉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伶仃洋河口横向环流被引量:8
2015年
横向环流存在于大多数河口中,在河口的动量平衡和物质输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的机制众多。本文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结合1989年和2002年的实测数据对伶仃洋河口进行研究,得到了伶仃洋河口在洪季和枯季时期不同的水动力和盐度分布结构。在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断面,针对洪枯季、大小潮以及涨落潮等不同时期的横向流结构和盐度剖面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受局地的径、潮流条件和地形约束影响,横向环流结构并不能充分形成,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构特点。伶仃洋河口横向环流主要是在径、潮流与地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区域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后,本文认为伶仃洋河口的横向环流在该区域的动力过程中相对较为次要。
易侃龚文平
关键词:EFDC模型水动力
珠江口黄茅海枯季的悬沙变化与泥沙输运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2010年3月的观测数据,结合数值模型,分析了珠江口黄茅海悬沙的时空变化,计算了全潮及枯季一个月平均的悬沙通量。结果表明:枯季时黄茅海内的悬沙变化深受河口的流速不对称、内潮不对称的影响,大多数站位都呈现出悬沙含量涨潮高于落潮的现象。受到径流、潮汐、密度环流、局地地形的影响,在河口湾的东槽内出现多个泥沙汇聚的滞流点。通过模拟2010年2-3月枯季时的泥沙输运过程,表明在湾口的岛屿间形成复杂的泥沙输运涡旋。枯季时西口为泥沙向陆输运的通道,而中口与东口则以向海输运为主。东槽内的泥沙输运发生向陆与向海方向的多次转变。
林中源龚文平贾良文
关键词:黄茅海悬沙泥沙输运EFDC模型
广东省镇海湾出海航道选线的数模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镇海湾航道是广东台山市重要的水上进出口通道,现阶段已不能满足通航需求。开发镇海湾航道对减轻珠三角航道压力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合理的航道选线是航道成功开发与维护的关键。本文采用DELFT 3D二维波流耦合模型对镇海湾3条备选航道进行比选,并对工程前、后镇海湾水动力以及海底冲淤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寨门口段的泥沙为向海输运,而在那扶河内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镇海湾内漭州岛北侧,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而在漭州岛西侧,泥沙输运以向海为主。航道开挖后,那扶河内的泥沙回淤量较小,海底以冲刷为主。而在镇海湾内,各个方案的航道在开挖后均出现明显的淤积。位于漭洲岛西侧的西线方案为可能最佳方案,拟选航线与水流顺直,回淤量相对最小。
吴志辉林中源龚文平贾良文
关键词:航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