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994119015)

作品数:6 被引量:175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楠张文俞海瑾任红陈晓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功能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功能衰竭
  • 2篇预后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衰竭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胞...
  • 2篇细胞
  • 2篇小管
  • 2篇粒细胞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抗体
  • 2篇抗中性粒细胞
  • 2篇抗中性粒细胞...
  • 2篇抗中性粒细胞...
  • 2篇急性肾功能
  • 2篇急性肾功能衰...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张文
  • 6篇陈楠
  • 5篇任红
  • 5篇俞海瑾
  • 4篇徐耀文
  • 4篇陈晓农
  • 2篇汪关煜
  • 2篇潘晓霞
  • 2篇严富洪
  • 2篇朱萍
  • 1篇倪莉燕
  • 1篇史浩
  • 1篇谢静远
  • 1篇沈平雁
  • 1篇郝翠兰
  • 1篇董德长
  • 1篇傅秀兰
  • 1篇吴开胤
  • 1篇江永娣
  • 1篇吴珮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lara细胞分泌蛋白检测对急性肾小管坏死诊断的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检测在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中的意义,以提高ATN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取4例ATN患者肾活检组织,以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MCD)n=4]患者的肾脏及4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的CCSP表达。选择10例ATN、1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炎(MN/MCD)和15例正常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尿CC16浓度,结果: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TN组、MN/MCD组及正常对照组,肾小球中均无CCSP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有CCSP表达。而其中ATN患者则因肾小管受损,其肾小管上皮细胞CCSP表达较另2组下降。ATN患者起病期与肾功能恢复期间尿CC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4.45±1119.11)ng/mL比(472.60±289.36)ng/mL,P<0.01]。尿CC16浓度在ATN起病期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MN/M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肾组织中CCSP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特别是近端肾小管受损情况:尿CC16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指标,且与受检者肾组织中CCSP表达相吻合。
张文倪莉燕史浩任红吴开胤沈平雁徐耀文陈楠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CLARA细胞分泌蛋白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靶抗原检测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评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与肾脏疾病关联及其诊断、随访价值 ,初步探讨不典型ANCA(A ANCA)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IIF法、ELISA法联合检测ANCA及其靶抗原。结果  2 7例ANCA阳性 :16例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 (4例C ANCA+ /PR3 ANCA+ ,7例P ANCA+ /MPO ANCA+ ,4例P ANCA+ /抗原不明 ,1例C ANCA+ /抗原不明 ) ,2例紫癜肾 (P ANCA+ /抗原不明 ) ,3例SLE(P ANCA+ /LF ANCA+ ) ,此外A ANCA6例。结论 PR3 ANCA、MPO ANCA为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重要诊断、分型和随访指标 ,LF ANCA与SLE肾脏损害无关联 ,A ANCA检出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较多肝。
俞海瑾陈楠任红张文潘晓霞傅秀兰董德长
关键词:肾疾病靶抗原
急性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0
2002年
目的 :前瞻性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发病情况 ,总结ARF病因和发生率 ,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我院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各科住院ARF患者 2 6 9例 ,分析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ARF的各种病因、发生率、治疗和预后转归。  结果 :2 6 9例ARF患者中 ,男性 15 6例 ,女性 113例 ,平均年龄 (49 8± 19 6 )岁 ,其中 >6 0岁组占 31 6 %。肾前性ARF 37例 (13 8% ) ,病因为术后缺血、失液、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性ARF 2 2 1例 (82 2 % ) ,其中小管间质病变 16 7例 ,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M)等。药物性ARF 5 2例 ,有药物因素参与者 5 4例 ,两者共计占ARF 39 4 % ;RM -ARF 16例 (5 9% )。 95例行肾活检 ,其中小球 小血管病变 4 7例 ,小管 间质病变 (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 ) 37例。医源性ARF 90例 ,占 33 5 % ,病因为外科手术后和肾前性因素以及药物因素。肾后梗阻性ARF 11例 ,占 4 % ,病因为各种妇科肿瘤和泌尿道肿瘤、畸形、结石、前列腺肥大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本组死亡率 14 5 % ,其中校正死亡率 (直接与ARF相关的死亡率 )12 6 %。  结论 :ARF流行病学已发生改变 ,发病呈高龄化趋势 ,老年ARF发病率上升 ;肾前性ARF常因认识不足?
张文陈楠任红陈晓农徐耀文俞海瑾江永娣朱萍汪关煜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ARF病因小管间质病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2
2001年
目的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进行前瞻性研究 ,总结ARF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内、外、妇、儿等科室的ARF住院病人 ,分析其病因 ,鉴别ARF类型 (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以及分析各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治疗方法及预后。着重分析小管间质病变 ,药物性 ,及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所致的ARF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2 5例ARF病人中 ,肾前性ARF 2 0例 ,占 16 % ;肾后性ARF 7例 ,占 5 .6 % ;肾性ARF 98例 ,占78.4% ,其中急性小管间质病变 79例 ,占肾性ARF的 80 .6 % (79/98)。感染、休克是主要原因 ;药物性ARF 2 8/12 5例 ,占ARF的 2 2 .4% ,呈上升趋势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11/12 5例 ,占ARF的 8.8%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ARF 14/12 5例 ,占ARF的 11.2 %。肾活检 32例 ,急性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小球、小血管病变约各占 5 0 %。ARF总的死亡率 2 3.2 % ,肾实质性ARF的死亡率 2 9.6 %。结论 ARF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诊治有助于改善ARF的预后。
陈楠张文俞海瑾陈晓农严富洪朱萍汪关煜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预后ARF
8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 总结我院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10例ARF患者 ,并分析药物所致不同ARF的发生率、预后转归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物性ARF患者81例 ,占同期收集ARF患者总数 19.8%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 4 9.74± 19.14 )岁 ,>60岁患者占 3 2 .1%。肾前性ARF 5例 ( 6.1% ) ,肾小管间质病变 72例 ( 88.9% ) ,肾小球血管病变和肾内梗阻各 2例 ( 2 .5 % )。肾活检 2 4例 ,均为肾小管间质病变 ,70 .8%为肾小管坏死。涉及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 ( 3 9.5 % ) ,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要病因 ,其次为造影剂 ( 11.1% )和甘露醇 ( 7.4% ) ,16%患者为 2种或 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内科组 >60 %患者存在内科基础疾病。2 7.2 %患者需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性ARF治愈率 82 .7% ,与药物直接相关的死亡率 8.6%。结论 ARF病因已发生改变 ,药物因素在本组资料中占首位 ;中老年药物性ARF发生率高于年青者 ;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 ;抗生素 (主要是氨基糖甙类 )和造影剂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
陈楠张文陈晓农任红潘晓霞俞海瑾吴珮徐耀文严富洪谢静远
关键词:药物急性肾衰竭发生率预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与肾功能衰竭救治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评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SV)肾脏损害及救治疗效。方法1997.10~2001.3间确诊ASV 56例,急诊肾穿刺活检21/56例,依据病情活动度和病损程度分别予以双冲击、单冲击、单纯激素和(或)小剂量CTX、单纯或联合血液净化,追踪缓解率。结果ASV中肾累及率96.4%,肾功能衰竭(肾衰)91.1%,急性肾衰82.l%,重度肾衰48.2%,病理以新月体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炎常见。病死率19.6%,缓解率67.9%,失访率12.5%。结论 ASV患者肾损害发生率高,病情重;应强调“个体化”,早期治疗、合理干预,加强随访,急诊肾活检有助完善诊断;已进展至终末期者仍有免疫抑制剂应用指征。
俞海瑾陈楠任红陈晓农张文徐耀文郝翠兰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血管炎肾功能衰竭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