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2004EG131165)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冉红东苏明周曹森虎马云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循环荷载
  • 3篇荷载
  • 2篇循环荷载作用
  • 2篇滞回
  • 2篇滞回性能
  • 2篇桁架
  • 2篇桁架结构
  • 2篇抗震
  • 2篇抗震性
  • 2篇抗震性能
  • 2篇交错桁架
  • 2篇交错桁架结构
  • 2篇荷载作用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混合式
  • 1篇交错桁架结构...
  • 1篇非线性有限元
  • 1篇非线性有限元...

机构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建筑西北...

作者

  • 3篇苏明周
  • 3篇冉红东
  • 1篇马云美
  • 1篇曹森虎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钢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交错桁架结构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结构形式,但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很少.采用壳单元和梁单元相结合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桁架杆件的断裂、初始缺陷,分析了两个交错桁架结构体系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从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及滞回曲线等方面综合对比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此计算模型精确、高效,适用于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分析.
冉红东苏明周曹森虎马云美
关键词:循环荷载滞回性能有限元
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合式钢交错桁架结构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1个5层混合式钢交错桁架结构1/3缩尺模型试验,研究该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从滞回性能、刚度退化、结构延性、吸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具有承载能力高、侧向刚度大等优点,但其延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差,且侧向刚度沿结构高度方向分布不均匀。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塑性铰开始形成于底部2层桁架,然后向上层桁架发展,直至试件形成机构破坏,柱中未形成塑性铰,地震能量主要通过桁架构件耗散,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
冉红东苏明周胡天兵申林
关键词:循环荷载抗震性能
循环荷载作用下空腹式交错桁架钢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为研究空腹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5层空腹式交错桁架钢结构1/3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该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并从滞回性能、刚度退化、结构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承载能力高、变形能力较强、耗能能力好等优点,但其侧向刚度偏弱,各层层间位移延性角差别较大,结构沿高度方向侧向刚度分布不均匀。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桁架腹杆,然后是桁架弦杆,最后在柱中形成塑性铰,地震能量主要通过桁架耗散,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冉红东苏明周李虎胡天兵申林
关键词: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