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29)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炳梓张辉张佳宝沈林林蒋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病毒
  • 1篇电荷零点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有机质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环境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性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外源
  • 1篇吸附等温方程
  • 1篇细菌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氧化铁
  • 1篇环境介质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归因
  • 1篇归因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赵炳梓
  • 3篇张辉
  • 2篇张佳宝
  • 2篇蒋艳
  • 2篇沈林林
  • 1篇张丛志
  • 1篇张永春
  • 1篇卫伟
  • 1篇陈吉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生态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外源细菌添加对红壤吸附病毒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污水中病毒往往与一些可溶性有机物质、无机胶体及菌体细胞同时存在,但很少有研究考虑菌体细胞及其分泌物对环境中病毒去向的影响。从3株代表性菌株培养液中分别获取菌体细胞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其目的是为了:(1)比较不同红壤的病毒吸附能力;(2)明确细菌存在对红壤吸附病毒的影响;(3)评估菌体细胞及EPS影响红壤吸附病毒的相对作用权重。结果表明,4种经过灭菌处理的红壤中,红黏土和赤红壤对病毒的吸附容量最大,其次为砖红壤,而红壤土的吸附能力最弱。菌体细胞对红壤吸附病毒的影响很小,在某种土壤中甚至有促进病毒吸附的趋势,但EPS或EPS与菌体细胞同时存在显著降低了红壤对病毒的吸附能力,其降低比例分别达36%和30%,表明细菌存在降低土壤吸附病毒的现象主要由其分泌物EPS导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估某一介质对病毒的吸附能力时必须同时考虑细菌存在的影响,否则有可能高估其吸附容量。
赵炳梓蒋艳
关键词:红壤胞外聚合物
病毒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去向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来自污水污泥等源头的病毒进入土壤和水环境后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因而阐明病毒在不同环境中的去向是建立安全、高效病毒防治技术的基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病毒在水体、土壤中的去向,及病毒去除材料的去除效率和机制;明确了气-水界面、本土微生物、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等因素对病毒去向有显著影响;比较分析了基于高吸附性和铁铝氧化物致死性的活性炭和富铁铝材料等的病毒去除效率。最后从研究介质选择、病毒去除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及本土微生物组成对病毒去向影响角度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建议。
赵炳梓张辉沈林林蒋艳
关键词:水环境土壤环境
高温高压间歇灭菌对中国典型土壤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以中国8种典型土壤(砂质潮土、壤质潮土、黄泥土、乌栅土、红壤、红黏土、赤红壤和砖红壤)为代表,首先比较土壤高温高压间歇灭菌前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以评估灭菌效果,其次评价灭菌前后主要土壤性质的变化,包括土壤有机质(OM)、比表面积(SSA)、pH、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铁铝氧化物(Fed、Ald)、电荷零点(ZPC)。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对部分理化性质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除砂质潮土和红壤高温高压灭菌后OM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6种土壤的OM含量受该灭菌方法的影响不大;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pH受高温高压灭菌影响较大,而碱性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则影响不大;所有供试土壤的SSA均显著降低,而CEC和Fed,Ald没有显著变化;4种可变电荷土壤中,红黏土、赤红壤和砖红壤的电荷零点(ZPC)没有变化,而红壤的ZPC则显著降低,且未出现于本研究测定的pH范围内(pH2.5-8)。由于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多物质体系,受高温高压灭菌导致其性质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张辉张佳宝赵炳梓张丛志张永春
关键词:有机质比表面积PH阳离子交换量电荷零点
2000—2019年黄土高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研究黄土高原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0—2019年NDVI均值为0.55,年均增长率为0.0086/a,年均NDVI自2007年开始显著增加(p<0.01),植被覆盖率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Hurst指数表明黄土高原有63.41%的面积NDVI在未来能持续增长;2)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DVI与气候因子在空间尺度存在依存关系,整体上降水对NDVI有正向影响且作用更大;3)残差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气象因素,人类活动是驱动黄土高原NDVI增加的首要因素,平均贡献率达到66.78%。
黄玥卫伟
关键词:黄土高原NDVI气候变化
背景溶液对纳米氧化铁吸附病毒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噬菌体X174为病毒替代,通过等温静态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4种纳米氧化铁(α-Fe2O3、γ-Fe2O3-B、γ-Fe2O3-N、Fe3O4)对病毒在不同背景溶液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模拟地下水中,4种纳米氧化铁对病毒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比例,其中α-Fe2O3对病毒吸附比例最高,在病毒初始浓度比较低(约1E+03PFU.mL-1)时可达100%.经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上述吸附结果进行拟合表示,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均为有利吸附(favorable adsorption),并可能存在多层吸附,吸附比例均随着病毒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比例随着背景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示其吸附行为以电性吸附为主.背景溶液中阴离子存在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吸附量,这可能与阴离子竞争病毒吸附位点有关,其中HPO24-比HCO3-表现得更为明显.结果同时显示背景溶液中多价阳离子的存在(比如Ca2+和Mg2+)比单价阳离子(比如Na+和K+)更有利于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综上可知,纳米氧化铁是一种潜在的病毒净化理想材料,应用时需考虑其环境因素的影响.
沈林林赵炳梓张佳宝陈吉张辉
关键词:纳米氧化铁病毒吸附等温方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