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802)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郭亚娟包岩峰丁国栋郝玉光吕仁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包钢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脆弱
  • 1篇生态脆弱区
  • 1篇生态网络
  • 1篇疏透度
  • 1篇透风系数
  • 1篇农田防护
  • 1篇农田防护林
  • 1篇农田防护林网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构建
  • 1篇林带
  • 1篇林网
  • 1篇旷野
  • 1篇护林
  • 1篇季相
  • 1篇防风效能
  • 1篇防护林
  • 1篇防护林网
  • 1篇风速

机构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包钢第一中学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1篇岳德鹏
  • 1篇杨东慧
  • 1篇马欢
  • 1篇王志刚
  • 1篇吕仁猛
  • 1篇郝玉光
  • 1篇丁国栋
  • 1篇包岩峰
  • 1篇任昱
  • 1篇张启斌
  • 1篇郭亚娟
  • 1篇尹波
  • 1篇于强
  • 1篇吕奇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态脆弱区防护网络构建及分区研究——以磴口县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生态用地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以典型生态脆弱区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考虑生态阻力与不同生态源地的能量构建MCR/E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结合县城区位因素,建立生态网络点集,创建泰森多边形,运用聚类算法划定磴口县生态防护分区。结果表明,生态网络共确定了391块生态源地、47 466条生态廊道、677个潜在生态节点;泰森多边形分布较为均匀,密度较大的区域为磴口县北部以及中部附近区域。生态防护分区共包括5个一级区,22个二级区。一级区具有明显的景观异质性,二级区为分开针对管理,考虑各区域内部以及各区域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实现景观格局优化,保证磴口县区域生态稳定。本研究为生态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管理有着指导意义。
马欢岳德鹏于强张启斌尹波吕奇
关键词:生态网络
林带冬季相疏透度与透风系数的换算被引量:4
2013年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林带冬季相疏透度与透风系数换算公式,利用阻力形成的物理机制推导不同行数圆柱体栅栏的疏透度与透风系数近似换算公式,揭示不同行数林带防风效应物理机制的一致性和数值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疏透度β相同的林带,行数越少透风系数α越小,防风效果越好。以几何相似程度接近为原则,给出林带冬季相透风系数α与疏透度β的近似换算关系:单行林带为α=β0.7,2行林带为α=β0.6,多行林带为α=β0.55,比忽略行数和季相的影响而采用宽高比近于1的林带实验模拟公式α=β0.4更符合实际,有助于准确理解和运用防风效应原理进行林带和林网的结构设计。
任昱王志刚杨东慧
关键词:疏透度透风系数
旷野风速对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揭示旷野风速对农田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通过空间多点实地观测,利用传统统计分析、Surfer软件、地统计学等方法对3种风速(5.4,7.2和10.3m/s)条件下的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旷野风速下主林带的背风面均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降风区;3种旷野风速下林网平均降低风速效能为26.1,23.3和25.7%,平均有效防护面积比为50.8%,41.7%和47.7%,林网的总体防护效能在风速为5.4m/s时为最大,风速为7.2m/s时为最小;3种不同旷野风速下林网风速空间变异函数均可以较好地拟合为球状模型,3种旷野风速下网格内风速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较小,均小于25%,林网内风速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旷野风速对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并不是单一的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受林带结构及疏透度的影响较大。
吕仁猛丁国栋郝玉光包岩峰郭亚娟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网防风效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