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A119)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相关作者:秦阳华郭晓奎时小媛沈茜陈渊成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2篇细菌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头孢
  • 1篇头孢吡肟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球菌
  • 1篇最低抑菌浓度
  • 1篇利奈唑胺
  • 1篇耐药突变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突变
  • 1篇基因突变分析
  • 1篇粪肠球菌
  • 1篇杆菌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秦阳华
  • 1篇黄晓春
  • 1篇汪怀周
  • 1篇郭晓奎
  • 1篇陈渊成
  • 1篇薛苗
  • 1篇沈茜
  • 1篇时小媛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文件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 WinNonlin 5.2和Matlab软件进行头孢吡肟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建模和计算不同给药方案T>MIC%结果,进一步结合临床分离肠杆菌科致病菌体外药敏数据评估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结果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显示,不同给药方案有不同的最高血药浓度和T>MIC%;增加单次给药剂量可显著提高最高血药浓度,单次给药1g和2g,Cmax分别为75μg/ml和150μg/ml,1g/12h方案64.68%时间血药浓度>8μg/ml、2g/12h方案81.65%时间血药浓度>8μg/ml;而缩短给药间隔则可以显著提升T>MIC%,1g/6h方案可以维持血药浓度一直>8μg/ml。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合理使用头孢吡肟。
卢龙坤陈渊成时小媛沈茜秦阳华
关键词:头孢吡肟肠杆菌科最低抑菌浓度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分析长海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 641株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3株(22.74%),肠杆菌科细菌933株(56.85%),非发酵菌291株(17.73%),真菌44株(2.68%)。分离率为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1.7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4.2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13.30%,非发酵菌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长海医院血流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阳性球菌和非发酵菌,除细菌外,念珠菌血流感染也越来越常见,临床应重视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趋势,控制院内感染。
陶运娟周跃刘连庚黄宏亮秦阳华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后抗生素时代我们如何征服细菌?被引量:11
2012年
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将使我们重新步入无抗生素可用的时代,即"后抗生素时代"。面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阐述新型抗生素、抗菌肽、噬菌体和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前景,为后抗生素时代针对耐药细菌,特别是超级细菌的抗感染药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郭晓奎
关键词:耐药细菌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RNA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4株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E-test法进行复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氯霉素-氟甲砜霉素耐药(cfr)基因、23S r RNA V区和基因组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经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均未扩增出cfr基因,23S r RNA V区扩增片段连接T载体随机挑选6克隆测序,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最常见的G2576U突变。进一步分别扩增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并测序,仅1株菌存在1拷贝G2576U突变,4株菌均存在U2826C突变,另外还分别存在G2389A、U2363C和A2881G突变。U2826C位于23S r RNA可变区边缘,进一步扩增同期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U2826C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 RNA存在散发突变,是其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林贺薛苗汪怀周黄晓春秦阳华
关键词:利奈唑胺粪肠球菌耐药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