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715)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进黄楠杨志禄孙鸿左文瑾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白蛋白固定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及体外血小板粘附行为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脉冲射频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在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并进一步在聚合薄膜表面固定白蛋白(BSA)分子。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台阶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淌滴法分别表征结构成分、厚度、表面形貌和水接触角。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增加,聚烯丙胺薄膜中氮含量及伯胺基浓度减小,薄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角增大。XPS分析证明白蛋白分子被固定于聚烯丙胺薄膜表面。体外血小板粘附评价表明,不锈钢表面固定白蛋白的聚烯丙胺薄膜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激活。
- 闫峰王进杨志禄张钊孙鸿黄楠
- 关键词:等离子体聚合白蛋白血小板黏附
- 等离子体聚合沉积聚烯丙胺薄膜改性聚酯及体外血小板粘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脉冲和连续波方式沉积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改性聚酯(PET)材料表面,并进一步在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表面固定肝素分子。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试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的元素成分、组成和表面能,采用对三氟甲基苯甲醛衍生法和甲苯胺蓝法分别检测了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表面的伯胺基浓度和固定肝素分子的聚烯丙胺薄膜表面的肝素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等离子体聚合薄膜PPAa-P表面的伯胺基浓度为1.4%,而连续波等离子体聚合薄膜PPAa-C表面伯胺基浓度只有0.71%。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改性的PET的表面能增加,其中PPAa-P改性的PET表面的表面能的极性分量增加较大。脉冲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表面固定的肝素浓度为4.07μg/cm2,为连续波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表面固定肝素浓度2.23μg/cm2的1.8倍。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肝素化的PET表面有较低数量的血小板粘附和激活,尤其是在固定肝素分子的脉冲等离子体聚烯丙胺薄膜改性的PET表面表现出更好的抗凝血性。
- 杨志禄王进孙鸿陈俊英黄楠
- 关键词:等离子体聚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血小板粘附
-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离子体接枝改性聚丙烯的亲水性及抗凝血性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氩等离子体辅助接枝改性方法在聚丙烯(PP)材料表面接枝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PP表面成功地接枝了PVP;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水接触角相比于未改性的PP,降低了60°,亲水性得到有效改善。采用体外血小板黏附及乳酸脱氢酶实验(LDH)来评价改性前后PP的抗凝血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相比于未改性的PP有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
- 左文瑾王进杨志禄孙鸿黄楠
- 关键词:聚丙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亲水性抗凝血性
- 磷酸胆碱表面改性涤纶材料及抗凝血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涤纶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并通过紫外辐照在其表面接枝聚合丙烯酸,以接枝聚丙烯酸链中的羧基为反应位点,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PET表面进一步固定磷酸胆碱聚合物。经漫反射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表明,涤纶薄膜表面成功地固定了磷酸胆碱聚合物。经磷酸胆碱聚合物改性的涤纶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体外抗凝血性评价表明,固定磷酸胆碱的PET表面能够有效地抑制纤维蛋白原分子的变性,降低血小板粘附和激活。
- 俞洪飞赵元聪王进
- 关键词:涤纶等离子体处理抗凝血性
- 他克莫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撑开后的药物涂层保持连续均匀,没有开裂和剥落。他克莫司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的相关性最高。体外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粘附、增殖实验表明包载他克莫司的PTMC表面具有显著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增生的作用。
- 吴雷刚吴婧侯瑞霞王进黄楠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他克莫司药物释放平滑肌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