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01120129)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徐鹏营娜周丰后希康赵广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氮循环
  • 1篇氮淋溶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氧化亚氮
  • 1篇水污染
  • 1篇排放因子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污染
  • 1篇硝态氮
  • 1篇硝态氮淋溶
  • 1篇淋溶
  • 1篇淋失
  • 1篇负荷估计
  • 1篇本土
  • 1篇N

机构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后希康
  • 2篇周丰
  • 2篇营娜
  • 2篇徐鹏
  • 1篇麻金继
  • 1篇赵广超
  • 1篇高伟
  • 1篇马舒坦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溶率和淋溶负荷估计被引量:12
2013年
由于化肥过度施用且强度逐渐增加,华北平原氮淋溶问题日趋严重且造成了地下水污染风险.利用1991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中290 组农田NO3--N 淋溶试验样本(淋溶率和10个影响因素),基于Bayesian递归回归树模型初步建立了华北平原农田NO3--N淋溶迁移过程统计模型.以2008年为例,基于华北平原县域合成氮肥、复合肥施用量和1 km1 km的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耕地)数据,最终得到1 km1 km的华北平原农田NO3--N淋溶率和淋溶负荷及其不确定性水平.初步结果表明:①模型校准和验证R2分别达到0.832和0.829,模拟结果相对可靠;②华北平原耕地NO3--N的淋溶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其中位值为15.4%(R50为12.6%~18.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TN量、施N量、灌溉比例与降雨量的比值等;相应地,2008年淋溶负荷和淋溶量分别为995.1 Gga-1(833.4~1156.7 Gga-1);③NO3--N淋溶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太行山脉以东、黄河附近以及苏北的县(区、市),淋溶负荷贡献最大为河南(~37.7%)、江苏(~24.8%)和河北(~21.6%).
徐鹏后希康周丰营娜赵广超
关键词:氮循环地下水污染
中国农田肥料N_2O直接和间接排放重新评估被引量:11
2013年
农田肥料(氮肥、复合肥、有机肥)是我国N2O最大的排放源,其估计直接决定了排放总量的可靠性.为此,重新评估了中国农田肥料N2O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选择2008年县域尺度活动数据、具有空间分异性的本土排放因子和参数来重新评估其排放规模、结构、空间格局及不确定性;通过与IPCC、EDGAR等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该排放清单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农田肥料N2O排放总量为617.1 Gg(处于213.7~1149.2 Gg之间),其中,氮肥直接排放为458.8 Gg(74.5%),有机肥直接排放为121.0 Gg(19.6%),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造成的间接排放分别为28.0 Gg(4.5%)和9.3 Gg(仅占1.5%左右).排放集中在华北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华中的淮河流域和四川盆地,以及华南的珠三角、雷州半岛和台湾地区的县(区、市、旗),主要分布在江苏(52.4 Gg)、四川(48.0 Gg)、湖北(43.2 Gg)、广东(40.8 Gg)、河南(39.6 Gg)、安徽(38.4 Gg)、湖南(31.6 Gg)、山东(28.9 Gg),其累积规模为全国总量的52%,其中,近50%的贡献源于164个县(区、市、旗).本排放清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基于IPCC(2006)排放因子及参数的估计排放总量高估了约8.3%,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则分别低估了12.5%和高估了330%.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表现出高值区低估和低值区高估的特点,在491和1225个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超过了100%和50%,特别指出的是,间接排放在大部分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达到135%左右.
营娜麻金继周丰马舒坦高伟徐鹏后希康
关键词: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