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1A12)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冯华薛洪利朱刚李志清梁国标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铁胺对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去铁胺治疗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chronic hydrocephalus,CH)的效果.方法 SD雌性大鼠18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等渗盐水对照组、侧脑室注血组及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采用侧脑室注血法(130μl)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后CH动物模型,14,28 d时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术后28 d时前囟后0.4mm冠状面的侧脑室宽度评价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3,7,14及28 d处死大鼠,测量上述平面侧室指数(侧室面积/脑片面积×100),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等渗盐水对照组无脑积水发生;侧脑室注血组28 d脑积水发生率(73%,11/15)高于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27%,4/15)(P<0.05).等渗盐水对照组28 d时水迷宫时间逃避潜伏期(8.21±2.00)s,短于侧脑室注血组(16.36±5.93)s(P<0.01),但与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11.38±2.57)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渗盐水对照组28 d侧室指数值(1.05±0.41)小于侧脑室注血组(4.53±1.70)及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2.77±1.53)(P<0.05);等渗盐水对照组各时相点无明显病理改变;侧脑室注血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水肿,组织细胞增生,胼胝体出现扭曲和肿胀,含铁血黄素侧脑室壁沉积等.侧脑室注血加去铁胺组各时相点表现类似于侧脑室注血组,但未出现含铁血黄素侧脑室壁的沉积.结论 脑室出血后其分解产物铁离子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而预防性使用去铁胺可减少大鼠脑室出血后CH的发生.
- 宫国旗孟辉夏永智冯华
- 关键词:脑出血脑积水去铁胺
- 负载VEGF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模型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对动脉瘤的栓塞效果.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铂金微弹簧罔组、聚合物涂层修饰组和负载VEGF组,每组各18只.分别将各组弹簧圈片断植入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在弹簧圈远端将颈总动脉结扎后恢复血流,则颈总动脉残端形成囊状动脉瘤,弹簧圈片断位于动脉瘤囊内.于术后15d、30 d和90 d每组取6只大鼠,将包含有弹簧圈的一段动脉切下,同时切取普通铂金微弹簧圈组大鼠左侧一段颈总动脉作为空白对照组.HE染色观察标本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动脉瘤局部VEGF的释放情况. 结果 术后10d、30 d、90 d时负载VEGF组动脉瘤组织纤维化分级明显高于普通铂金微弹簧圈组,术后30d时负载VEGF组纤维化分级高于聚合物涂层修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负载VEGF组铂金微弹簧圈在栓塞动脉瘤模型后很快形成血栓并机化,动脉瘤腔内完全被纤维化的组织填塞,并且纤维化的组织中有呈vwf阳性表达的新生小血管形成,另外3组均未观察到vwf呈阳性表达的新生血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负载VEGF组在术后15d、30 d时动脉瘤壁组织中VEGF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90 d时VEGF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 结论 负载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可在动脉瘤腔内缓慢释放VEGF,刺激动脉瘤内细胞增生,促进血栓机化,形成致密的纤维化组织,达到更快、更完全地闭塞动脉瘤的效果.
- 姬斌汪求精孙新林薛杉杜谋选蔡颖谦唐艳萍陈镇洲姜晓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Homer与缺血性脑损伤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Homer与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相互关系。方法培养大鼠脑皮层原代神经元,先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Homerla siRNA转染组,检测Homerla变化。再将上述三组各分成正常组,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0min、1h、3h、12h、24h、48h共7小组,并进行Glu、GABA和Homerla的检测。结果①转染组神经元Homerla表达量明显减少;②损伤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强;与其它两组比较,转染组培养液LDH活性最低;③损伤中,Glu和GABA与LDH变化正相关;Glu和Homerla的变化成反比;而GABA和Homerla的变化成正比。结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后,Homerla蛋白不仅调控Glu变化,还通过调控GABA变化保护神经元,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张磊刘文博费舟陈涛李栋王远潘伟生
- 关键词:培养神经元缺血性损伤谷氨酸Γ-氨基丁酸
- 1537例颅内动脉瘤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5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621例行血管内治疗、889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7例行保守(未)治疗。结果血管内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589例,功能障碍22例,死亡10例;显微外科手术组恢复良好796例,功能障碍61例,死亡32例。结论应根据动脉瘤不同位置、形态、动脉瘤大小、临床分级、动脉瘤是否合并血栓、钙化、狭窄、是否累及穿支或分支血管、动脉瘤单发和多发及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
- 梁国标魏学忠薛洪利李志清朱刚冯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夹闭血管内治疗
- 碘-125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碘-125(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阐明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根据应用125I粒子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125I粒子对SHG-4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电镜和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吖啶噔/溴乙啶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改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处理前后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结果:125I粒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产生了剂量、时间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经125I粒子处理的SHG-44人胶质瘤细胞,随放射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明显降低。经2粒125I粒子作用3d(累积剂量86.8MBq)抑制率约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处理后SHG44胶质瘤细胞中频繁细胞自噬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细胞数在作用后逐渐减少,而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虽然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但比例未超过2%。筛选出SHG-44胶质瘤细胞在125I粒子作用前后差异表达且与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共56条(上调36条,下调20条)。结论:125I粒子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向凋亡方向转化;125I粒子诱导下的细胞系中还存在非凋亡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p53/ATM通路的基因、c-myc家族、p16、Bcl-2家族等参与诱导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机制。
- 陈祎阳黄海燕杨树源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碘-125基因芯片
- PI3K-AKT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抗凋亡作用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其中神经元的凋亡及其影响逐渐被重视,实验探讨大鼠SAH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枕大池2次注血模型,给药方法为枕大池注血前20 min经脑室注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H模型组、SAH+去离子水处理组、SAH+DMSO(二甲基亚砜,有机溶剂)处理组、SAH+IGF-1(PI3K-AKT通路激动剂)处理组、SAH+Ly294002(PI3K-AKT通路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于2次注血后1 d、3 d甲醛灌注取脑,通过免疫组化观察PI3K-AKT通路活化后P-AKT的表达,通过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IGF-1激活PI3K-AKT通路后P-AKT表达增加可抑制神经元凋亡,而Ly294002阻断PI3K-AKT通路后P-AKT水平下降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PI3K-AKT通路激活后可明显减少SAH后神经元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 庄宗赵旭东吴颐戴嵬黄仁强王笑亮史继新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PI3K-AKT凋亡
- 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分析反映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的相关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对473例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破裂组和非破裂组分别有426例和47例患者,测量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及计算瘤体长径和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分析以上3项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5.9±3.0)mm,平均瘤颈宽度为(3.0±1.2)mm,平均AR值为2.1±0.9;未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8.0±4.2)mm,平均瘤颈宽度为(4.8±2.4)mm,平均AR值为1.7±0.6,两组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值不受动脉瘤分布部位影响,是代表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的良好指标。动脉瘤破裂风险随着AR值的增高而增大,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AR值可用来界定动脉瘤破裂风险。
- 宋剑平毛颖宋冬雷冷冰顾宇翔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术前诊断和术中处理,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我院从2004年至2008年收治具备假性动脉瘤特征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前行CT、3D—CTA、DSA检查,诊断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大脑前动脉瘤6例。术前发生二次出血7例。本组均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2例。术后死亡1例,重度残疾1例,遗留肢体瘫痪4例。结论假性动脉瘤术前二次出血和术中出血率高。术前、术中必须积极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
- 孙怀宇王运杰佟志勇王鹏吴鹏飞刘源肖健奇陆威成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