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YZZ03003)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罗登柏詹国庆蓝金贵曹巍张永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极谱
  • 7篇吸附波
  • 7篇极谱法
  • 6篇单扫描
  • 6篇单扫描极谱法
  • 6篇血清白蛋白
  • 6篇光度
  • 6篇光度法
  • 5篇蛋白
  • 5篇分光光度法
  • 4篇蛋白质
  • 4篇络合物
  • 4篇极谱吸附波
  • 4篇白质
  • 3篇杂多酸
  • 3篇钼杂多酸
  • 3篇磷钼杂多酸
  • 3篇光度法测定
  • 3篇氨酸
  • 2篇溶菌酶

机构

  • 19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4篇罗登柏
  • 7篇詹国庆
  • 5篇蓝金贵
  • 2篇曹巍
  • 1篇李耀仓
  • 1篇黄彬鸿
  • 1篇郑石英
  • 1篇雷和花
  • 1篇张煜华
  • 1篇徐大军
  • 1篇李密密
  • 1篇王军
  • 1篇韩英强
  • 1篇王红强
  • 1篇张永波
  • 1篇朱琳
  • 1篇韦春桃
  • 1篇陆剑洁
  • 1篇杨庆旦
  • 1篇卢金荣

传媒

  • 6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化学与生物工...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分析化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冶金分析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B_1在磷酸盐介质中的极谱吸附波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在 p H6 .6的 Na H2 PO4 - Na2 HPO4 缓冲溶液中 ,维生素 B1 在单扫描极谱上于 - 1.5 V(vs.SCE)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峰 ,维生素 B1 的含量在 7× 10 - 8~ 1× 10 - 5mol/ L范围内与波高有线性关系 (r=0 .999) .运用该法测定了维生素 B1 药片和复合维生素 B药片中维生素 B1 的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机理研究表明 :该极谱波是由吸附在滴汞电极表面的维生素 B1 还原产生的 。
王红强罗登柏蓝金贵
关键词:维生素B1单扫描极谱法吸附波
DBC-偶氮羧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被引量:1
2006年
基于蛋白质对DBC-偶氯羧光散射增强的效应,拟定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pH4.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I)BC-偶氮羧结合,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在362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大.且光散射强度与加入的蛋白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05~7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05~8mg·L^-1、溶菌酶(Lyso)在0.05~7mg·L^-1。该法用于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詹国庆卢金荣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蛋白质
蛋白质衍生物在锑(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极谱吸附波与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在碱性溶液中的锑(Ⅲ) 蛋白质衍生物的极谱吸附波,提出一种灵敏的蛋白质测定的新方法。含有巯基或二硫键的蛋白质与0.08mol LNaOH、4.0×10-4mol L锑(Ⅲ)的混合溶液在沸水浴中反应8min,反应产物在单扫描极谱上于-0.74V(vs.SCE)处产生一个尖锐的、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峰电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浓度均在3.0×10-9~4.5×10-6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BSA、HSA检出限均为7.5×10-10mol L;与溶菌酶(Lyso)的浓度在1.4×10-8~2.1×10-5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Lyso的检出限为3.5×10-9mol L。方法已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直接测定。
蓝金贵罗登柏黄彬鸿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溶菌酶极谱吸附波
二甲酚橙-锆(Ⅳ)配合物光度法测定蛋白质被引量:7
2006年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与二甲酚橙-锆(Ⅳ)配合物能够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较二甲酚橙锆(Ⅳ)配合物红移了50nm。在实验选定最佳条件下,6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AS)均在0.2~1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0.83%(n=7),检出限为0.1mg/L。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詹国庆余维新韦春桃陆剑洁
关键词:二甲酚橙蛋白质吸光光度法
血清白蛋白与锌(Ⅱ)-精氨酸络合物相互作用的极谱法研究与应用
2005年
在pH9.1的乙醇胺-盐酸介质中,血清白蛋白与锌(Ⅱ)-精氨酸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滴汞电极上电化学惰性的锌(Ⅱ)-血清白蛋白络合物,使锌(Ⅱ)-精氨酸络合物在-1.20V(vs.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流降低值与2~28 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1~29 mg/L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H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2和0.4 mg/L.应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含量.
杨慧林罗登柏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单扫描极谱法
L-抗坏血酸在磷酸溶液中的单扫描极谱氧化波及其应用
2006年
报道了L-抗坏血酸在酸性溶液中的极谱氧化波及其应用.在0.15mol/L H3PO4溶液中,抗坏血酸在单扫描极谱上于+0.30V(vs.SC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性氧化峰,汞的氧化电流对其没有干扰,其二阶导数波形尖锐对称.波高与1.0×10^-7~8.0×10^-5g/mL范围内的L-抗坏血酸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5.0×10^-8g/mL,对于1.0×10^-5g/mL的L-抗坏血酸溶液平行进行11次测试,RSD为0.63%.极谱波的波高至少稳定4h.讨论了测定中干扰物质的影响及机理包括循环伏安图、温度系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和电毛细管曲线.结果较之文献,扩大了线性范围,降低了检测下限,且方法简便快捷.
朱琳罗登柏
关键词:单扫描极谱法抗坏血酸
茜素红S与蛋白质作用的光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茜素红S作为光散射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与蛋白质结合后有强烈的光散射作用,在λ=353nm处,光散射强度最大,且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了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达0.01mg/L,线性范围为0.02~6mg/L.方法适用于人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詹国庆王军
关键词:茜素红S蛋白质光散射
血清白蛋白的铜Ⅱ-乙酰丙酮络合吸附波法测定被引量:4
2004年
在pH 6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血清白蛋白与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汞电极上吸附性很弱的铜 血清白蛋白惰性络合物 ,使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在 - 0 .2 8V(vs .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 ,电流降低值与 1~ 30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 (BSA)或 1~ 32mg/L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 (HSA)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0 .5和 0 .6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
郑石英罗登柏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单扫描极谱法络合吸附波
胱氨酸在硼酸盐溶液中的极谱吸附波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在 p H 9.6的 H3BO3- Na OH介质中 ,胱氨酸于 - 0 .5 6 V (vs.SCE)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 .用于胱氨酸的测定 ,波高与 8.0× 10 - 7~ 1.0× 10 - 5m ol/L 的胱氨酸有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4 .0× 10 - 7mol/L.许多氨基酸在较高浓度共存情况下不干扰胱氨酸的测定 .应用该法测定了人发及胱氨酸片剂中胱氨酸的含量 。
李耀仓罗登柏
关键词:单扫描极谱法胱氨酸半胱氨酸吸附波
磷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半胱氨酸被引量:10
2004年
报道了一种简便和灵敏的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利用半胱氨酸的还原性将磷钼杂多酸还原成磷钼杂多蓝 ,在 71 0 nm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其吸光度 ,吸光度与半胱氨酸的浓度在 0 .4~ 1 6 .0 m g/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0 .9990 ,方法检测限为 0 .2 mg/ L ,相对标准偏差 RSD=0 .91 % ,回收率为 98.5 %~ 1 0 2 .9% .该法应用于牛乳清样品中半胱氨酸含量的直接测定 。
蓝金贵罗登柏李密密曹巍
关键词:半胱氨酸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