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0FZ0088)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段宏闵理周勇屠重棋张闻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骨盆
  • 2篇骨肿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体
  • 1篇动物体内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三维有限元分...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球囊阻断
  • 1篇缺损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内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屠重棋
  • 4篇周勇
  • 4篇闵理
  • 4篇段宏
  • 2篇罗翼
  • 2篇邹昌
  • 2篇石锐
  • 2篇张闻力
  • 1篇赵纪春
  • 1篇张帅
  • 1篇冯品
  • 1篇张晖
  • 1篇刘展
  • 1篇廉士海
  • 1篇黄斌
  • 1篇张树良
  • 1篇裴福兴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长时间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长时间阻断血流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行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的骨盆或骶骨肿瘤患者。根据球囊的阻断时限,将患者分为A(〈90 min)、B(90-180 min)、C(〉180 min)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A组21例,B组38例,C组19例。所有患者均获得整块切除,术中均未发生球囊移位及腹主动脉血流渗漏现象。三组间比较,其术中出血量(P=0.026)和平均住院日(P=0.0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组均明显大于A、B两组(P均〈0.05)。而在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选择性延长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时间可充分暴露手术野、减少术中出血,从而节约血液成本、提高手术安全性,且不增加术后远端肢体麻痹、甚至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罗翼段宏黄斌邹昌周勇闵理张闻力赵纪春屠重棋
关键词:骶骨肿瘤骨盆肿瘤球囊阻断腹主动脉
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动物体内的促成骨作用,评估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体质量2.0-2.5 kg。选择兔单侧股骨髁处钻孔制备骨缺损模型,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行X线摄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检查等,观察材料降解、吸收及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孔道术后4周时X线片不显影,无明显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开始降解,内部新生幼稚骨小梁。8周时X线片有少量骨痂生长;组织学可见材料继续降解,缺损内可见继续增多的排列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12周时骨痂明显有生长,骨缺损区残留较小低密度影;组织学示材料大部分降解,部分区域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16周时新骨长入,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组织学可见材料基本完全降解,被新生骨替代,大部分新生骨已具有正常骨小梁结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孔道术后12周内无明显变化,术后16周时部分骨缺损孔道变小,边缘可见部分修复。结论注射型可吸收氨基酸聚合物/硫酸钙复合材料在体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罗翼邹昌张帅周勇闵理张闻力石锐段宏屠重棋
关键词:硫酸钙复合材料成骨作用
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骨盆静态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正常骨盆及术后重建骨盆健侧与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在不同体位下应力分布情况,从静态生物力学角度为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骨盆及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在双脚站立、患侧单脚站立及坐位3种静力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加载,分析正常骨盆及术后骨盆和假体在不同体位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骨盆和重建后骨盆两种模型中,不同体位相同载荷下健侧骨盆应力值相差不大,在骶骨正中面上部、骶髂关节、坐骨大切迹上缘骨皮质及坐骨结节处达到最大值,其应力最大值远小于健侧骨盆的疲劳强度;患侧组配式半骨盆假体不同体位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髋臼杯上方CS内固定器与髋臼杯连接部内侧,所受最大应力均远低于其疲劳强度;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不同体位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正常骨盆基本一致。结论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对健侧骨盆影响较小;静态不同体位下健侧半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的最大应力值均明显小于各自的的疲劳强度,健侧骨盆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安全性好;采用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骨盆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规律。
冯品廉士海段宏闵理周勇刘展屠重棋
关键词:骨盆生物力学骨肿瘤
n-HA/PA66生物材料修复骨巨细胞瘤骨缺损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颗粒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修复骨巨细胞瘤骨缺损的生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行病灶刮除、颗粒型n-HA/PA66填充植骨术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8例,术前及术后做血常规、肝肾功、钙磷及免疫相关检查,术后1周,1、3、6、12月及以后每6月行影像学检查。将1例复发患者再手术时取出的含有n-HA/PA66复合生物材料的骨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3例失访,45例获得随访。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常规、肝肾功、钙磷、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除1例复发外,余影像学示材料颗粒随时间逐渐融合,植骨区密度逐渐增高,与宿主骨界限逐渐模糊。术后1年,植骨区密度接近正常骨密度。组织学检查示:成骨细胞爬入材料的孔隙内,周围钙盐沉着明显,大量骨细胞镶嵌于材料中,材料与新生骨及周围组织结合紧密。结论 n-HA/PA66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良好的骨传导性及成骨活性,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张树良周勇段宏闵理张晖石锐屠重棋裴福兴
关键词:聚酰胺66骨巨细胞瘤骨缺损骨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